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把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放在了应用语言上。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就必须最大程度地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对此,教材中知识的呈现主要以情景对话为主,情景对话的编排贴近现实生活,便于日常交流,语言口语化,便于学生充分理解。主要包括:购物、问路、看病、约会、感谢、道歉、问候、介绍、告别、祝贺、打电话、就餐、谈论天气、请求帮助、询问时间、借物、建议等若干日常交际项目。
分析近年来的英语考试试题,一改以往对语法与语言知识点的大量考察,深入涉及了对情景交际内容的考察,而且在考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情景交际用语的考察主要分布在以下四大题型中:听力测试、选择、交际配对、完成对话。这种考试主要以书面的形式考察说的内容,重在测试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测试学生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测试学生能否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场合和时间中对待不同的事物,能否按英美人的文化习俗,用地道的英语进行恰如其分的表达。考点多在于与中国人交际习惯不同的地方,侧重考查的是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下面就从目前情景交际考试的试题剖析入手,对潜在其中的文化知识作以分析,以便于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试题一:A: Hi! Li Lei . This is my frind, Bob.
B: ____________Bob.
a. How are you. b. It’s very kind of you.
c .Where are you from .d .Nice to see you .
这道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作介绍、打招呼的日常交际用语的理解与应用,这道题共有四个答案:答案a 常在熟人之间问候身体健康状况;答案b常在用于称赞某人;答案c“你来自哪里”,这是非常中国式的问法;答案d“很高兴见到你”,这是人们第一次见面时用的客套话。从这道题中可以看出:Bob和Li Lei是第一次见面,Li Lei在向Bob问好,答案d最恰当,但中国学生则会选择答案c。初次见面喜欢问“你来自哪里”等等一些私人问题。另外从打招呼的习惯来说,中国人习惯问:“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如果你跟英美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会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美国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等这些不涉及个人隐私也不涉及国家政治和种族情况的事情为话题。
试题二:A :Your coat looks very beautiful !
B :____________a .No ,no .b .Just so-so .c .Thank you .
这道题意在考查学生在交谈中对赞美知识的应用。在英美国家,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他努力或打扮的结果,而不是他的天生丽质。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这与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常常比较谦虚,通常会说:“哪里哪里”“过奖了”等等,而在用英语进行交谈中,你如果这样说,对方会感到很奇怪,甚至有些摸不着头脑。
试题三:A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
B :_______________.
a .No ,thank you .b .Yes ,I am thirty .c .Yes ,please
這道题是在考察“做客”这一情景交际中的一些生活用语。一般来说,英美人比较直爽,而中国人则讲究客套。如果一个中国人在别人家里做客,当主人问及想喝点什么的时候,他们一般会说:“不,我不渴”,其实他可能很渴,这时主人也会依照中国人的习惯照常递上茶水或饮料,与中国人不同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英美人通常会照直说。如果他回答:“No ,thanks .”时,主人则不必为他沏茶,否则他会认为你不尊重他的意见。所以这道题是实际情况,在中国和英美国家会受到不同的待遇。
试题四:A :Hello !May I speak to Li Ly ?
B : Hello !This is Lily speaking .
在这道题中,按中国人的习惯会说:“I am Lily”但英美国家的人在打电话时只能说:“This is …speaking .”而不说:“I am …..”要说:“Isthat….speaking?”而不说:“Areyou….speaking?”这是西方人打电话的习俗。
以上四例考试题型,无不透露出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广泛涉入,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已经必不可少,恰当而准确地渗透文化知识,对英语的广泛应用,交际活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拓展知识,对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们仅仅学习语言知识,不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那么他们所学的语言仍然是僵死的、无法应用的语言,语言的交际性也无从实现。一旦进行交际,交际双方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误解和不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指出:“语法错误从表面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用语失误则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出现用语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这样的例子在英语教学中常常谈到。
文化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科技成就等。交际文化则包括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学习知识文化,又要加强渗透交际文化,如:称呼、打招呼、询问、致歉、感谢、赞扬、打电话用语等方面的规约;家庭成员、同事朋友、上下级及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因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不同而要遵循行为准则;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道德准则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在内的价值观念(如西方社会强调个人奋斗、独立、平等、隐私权等);中西方民族思维特征的差异等等。对体现一定文化内涵的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格言等也要善加掌握。此外还要注意那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手势、身体语言、服饰、声调高低、微笑、沉默、对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观念等。
任何一门被使用的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小至一个单词,大致一篇文章,每个层面上都能体现出文化内涵来。词汇学习是语言知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有些来自成语典故,有些来自神话传说,有些来自文化著作,再好的词典也难以囊括所有内涵。学生主要通过阅读积累知识,不断增进对词文化内涵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那些理性意义上相同或相近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不同或差异较大的英汉词语。这主要涉及到动植物名称、颜色等。例如:汉语说:“如鱼得水”,英语说:“Like a duck to water.”。汉语说:“胆小如鼠”,英语可以说:“As timid as a rabbit.”。比如:“cool”一词,中国常把它理解为对人冷淡、不热情。但对英美人来讲,它指人们保持镇静、冷静、做事有条不紊。中西方对于动物和颜色的文化含义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如果有人说:“You are lucky dog。”听者必然会大怒,但在英语中:“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人们还常用颜色喻指人的品德、情绪及对事物的看法,不同语言表示颜色的词语有各自不同的意义。在西方人们习惯于用蓝色来表示沮丧、消沉,但在中国文化中蓝色被用来表示肃穆;红色一词在说英语的国家一般用来表示愤怒、气愤的意思,但在中国文化中却被用来代表革命、喜庆;同样绿色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在西方可以被联想为缺乏经验,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着春天,代表新的生命和希望;白色在西方文化中是纯洁、天真无瑕的象征。White day是吉祥日,但在中国白颜色被用来象征恐怖或者死亡是不吉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介绍英语词语的文化意义,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的语言意义出发作出主观评价。
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已经非常必要。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就成为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遂就以下几方面做简单探索: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中,对话可都围绕着中外人士的日常交际活动设计,摆脱了过去枯燥生硬的句型教学模式。每一篇对话后有一个练习,教师可结合可单元的重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功能交际活动,如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交换信息等。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教师暂不纠正语言错误,学生只要达到交际目的就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用外语交际的可能性和成功感。从语言训练来看,可以从四项基本技能入手把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语言技能的训练相结合:
(一)、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先是在口语交际中体会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
课堂实录一:接受礼物的教学
特定的环境:设计一个party,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参加聚会并送给礼物。
教学过程:
1、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在英语中待人接物的基本习惯用语。如:Thankyou .It’s very nice .How beautiful it is !I like it very much .等等。
2、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表演送礼物的对话。老师作以纠正并给予帮助指导。
3、通过表演发现问题,并请学生总结中英文化中对于接受礼物及赠送礼物时的异同。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轻松体会到中西文化差异,明白当英美人收到他人禮物时,一般会赞不绝口,接受下来并说:“It’s very nice .I like it .”并且会当面打开礼物与客人共享。这与中国文化有极大的不同,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一般会放下并推诿,送礼的人也会客气地说:“Here’s somethinglittle for you .It’s not very good.”并且不会当面打开礼物,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或贪财。
(二)、通过观看西方风情录象,阅读西方著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课堂实录二:教学—Christmas
教师从网上或影片中搜索有关圣诞节的影视资料或图片信息,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按照课文的介绍,让学生做好准备,亲自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教学过程:
1、在教室里摆上圣诞树,并在窗户、大门上都贴上“祝你幸福”的语言,营造节日气氛。
2、让学生自己用星星、彩灯等装饰圣诞树。
3、在树下放上袜子,圣诞老人给同学们发放礼物并致以节日的问候。
4、教师给学生讲解圣诞老人的由来以及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习俗。
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到一定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近年来,有关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成为语言界和教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外语教学中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围绕外语教学与文化素质培养的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文化教学从属于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同时进行;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这三种观点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外语教学中一定要有文化素质的培养。《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也反映了这种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形成。课程标准采用圆形结构图来描述课程目标,就说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没有主次之分。换句话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跨文化交际的策略和态度与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同等重要。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需要不断探索好方法、新思路,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不断提高,不断努力,开创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736400甘肃省阿克塞县中学)
分析近年来的英语考试试题,一改以往对语法与语言知识点的大量考察,深入涉及了对情景交际内容的考察,而且在考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情景交际用语的考察主要分布在以下四大题型中:听力测试、选择、交际配对、完成对话。这种考试主要以书面的形式考察说的内容,重在测试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测试学生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测试学生能否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场合和时间中对待不同的事物,能否按英美人的文化习俗,用地道的英语进行恰如其分的表达。考点多在于与中国人交际习惯不同的地方,侧重考查的是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下面就从目前情景交际考试的试题剖析入手,对潜在其中的文化知识作以分析,以便于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试题一:A: Hi! Li Lei . This is my frind, Bob.
B: ____________Bob.
a. How are you. b. It’s very kind of you.
c .Where are you from .d .Nice to see you .
这道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作介绍、打招呼的日常交际用语的理解与应用,这道题共有四个答案:答案a 常在熟人之间问候身体健康状况;答案b常在用于称赞某人;答案c“你来自哪里”,这是非常中国式的问法;答案d“很高兴见到你”,这是人们第一次见面时用的客套话。从这道题中可以看出:Bob和Li Lei是第一次见面,Li Lei在向Bob问好,答案d最恰当,但中国学生则会选择答案c。初次见面喜欢问“你来自哪里”等等一些私人问题。另外从打招呼的习惯来说,中国人习惯问:“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如果你跟英美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会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美国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等这些不涉及个人隐私也不涉及国家政治和种族情况的事情为话题。
试题二:A :Your coat looks very beautiful !
B :____________a .No ,no .b .Just so-so .c .Thank you .
这道题意在考查学生在交谈中对赞美知识的应用。在英美国家,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他努力或打扮的结果,而不是他的天生丽质。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这与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常常比较谦虚,通常会说:“哪里哪里”“过奖了”等等,而在用英语进行交谈中,你如果这样说,对方会感到很奇怪,甚至有些摸不着头脑。
试题三:A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
B :_______________.
a .No ,thank you .b .Yes ,I am thirty .c .Yes ,please
這道题是在考察“做客”这一情景交际中的一些生活用语。一般来说,英美人比较直爽,而中国人则讲究客套。如果一个中国人在别人家里做客,当主人问及想喝点什么的时候,他们一般会说:“不,我不渴”,其实他可能很渴,这时主人也会依照中国人的习惯照常递上茶水或饮料,与中国人不同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英美人通常会照直说。如果他回答:“No ,thanks .”时,主人则不必为他沏茶,否则他会认为你不尊重他的意见。所以这道题是实际情况,在中国和英美国家会受到不同的待遇。
试题四:A :Hello !May I speak to Li Ly ?
B : Hello !This is Lily speaking .
在这道题中,按中国人的习惯会说:“I am Lily”但英美国家的人在打电话时只能说:“This is …speaking .”而不说:“I am …..”要说:“Isthat….speaking?”而不说:“Areyou….speaking?”这是西方人打电话的习俗。
以上四例考试题型,无不透露出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广泛涉入,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已经必不可少,恰当而准确地渗透文化知识,对英语的广泛应用,交际活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拓展知识,对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们仅仅学习语言知识,不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那么他们所学的语言仍然是僵死的、无法应用的语言,语言的交际性也无从实现。一旦进行交际,交际双方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误解和不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指出:“语法错误从表面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用语失误则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出现用语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这样的例子在英语教学中常常谈到。
文化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科技成就等。交际文化则包括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学习知识文化,又要加强渗透交际文化,如:称呼、打招呼、询问、致歉、感谢、赞扬、打电话用语等方面的规约;家庭成员、同事朋友、上下级及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因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不同而要遵循行为准则;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道德准则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在内的价值观念(如西方社会强调个人奋斗、独立、平等、隐私权等);中西方民族思维特征的差异等等。对体现一定文化内涵的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格言等也要善加掌握。此外还要注意那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手势、身体语言、服饰、声调高低、微笑、沉默、对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观念等。
任何一门被使用的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小至一个单词,大致一篇文章,每个层面上都能体现出文化内涵来。词汇学习是语言知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有些来自成语典故,有些来自神话传说,有些来自文化著作,再好的词典也难以囊括所有内涵。学生主要通过阅读积累知识,不断增进对词文化内涵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那些理性意义上相同或相近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不同或差异较大的英汉词语。这主要涉及到动植物名称、颜色等。例如:汉语说:“如鱼得水”,英语说:“Like a duck to water.”。汉语说:“胆小如鼠”,英语可以说:“As timid as a rabbit.”。比如:“cool”一词,中国常把它理解为对人冷淡、不热情。但对英美人来讲,它指人们保持镇静、冷静、做事有条不紊。中西方对于动物和颜色的文化含义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如果有人说:“You are lucky dog。”听者必然会大怒,但在英语中:“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人们还常用颜色喻指人的品德、情绪及对事物的看法,不同语言表示颜色的词语有各自不同的意义。在西方人们习惯于用蓝色来表示沮丧、消沉,但在中国文化中蓝色被用来表示肃穆;红色一词在说英语的国家一般用来表示愤怒、气愤的意思,但在中国文化中却被用来代表革命、喜庆;同样绿色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在西方可以被联想为缺乏经验,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着春天,代表新的生命和希望;白色在西方文化中是纯洁、天真无瑕的象征。White day是吉祥日,但在中国白颜色被用来象征恐怖或者死亡是不吉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介绍英语词语的文化意义,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的语言意义出发作出主观评价。
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已经非常必要。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就成为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遂就以下几方面做简单探索: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中,对话可都围绕着中外人士的日常交际活动设计,摆脱了过去枯燥生硬的句型教学模式。每一篇对话后有一个练习,教师可结合可单元的重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功能交际活动,如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交换信息等。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教师暂不纠正语言错误,学生只要达到交际目的就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用外语交际的可能性和成功感。从语言训练来看,可以从四项基本技能入手把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语言技能的训练相结合:
(一)、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先是在口语交际中体会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
课堂实录一:接受礼物的教学
特定的环境:设计一个party,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参加聚会并送给礼物。
教学过程:
1、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在英语中待人接物的基本习惯用语。如:Thankyou .It’s very nice .How beautiful it is !I like it very much .等等。
2、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表演送礼物的对话。老师作以纠正并给予帮助指导。
3、通过表演发现问题,并请学生总结中英文化中对于接受礼物及赠送礼物时的异同。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轻松体会到中西文化差异,明白当英美人收到他人禮物时,一般会赞不绝口,接受下来并说:“It’s very nice .I like it .”并且会当面打开礼物与客人共享。这与中国文化有极大的不同,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一般会放下并推诿,送礼的人也会客气地说:“Here’s somethinglittle for you .It’s not very good.”并且不会当面打开礼物,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或贪财。
(二)、通过观看西方风情录象,阅读西方著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课堂实录二:教学—Christmas
教师从网上或影片中搜索有关圣诞节的影视资料或图片信息,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按照课文的介绍,让学生做好准备,亲自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教学过程:
1、在教室里摆上圣诞树,并在窗户、大门上都贴上“祝你幸福”的语言,营造节日气氛。
2、让学生自己用星星、彩灯等装饰圣诞树。
3、在树下放上袜子,圣诞老人给同学们发放礼物并致以节日的问候。
4、教师给学生讲解圣诞老人的由来以及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习俗。
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到一定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近年来,有关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成为语言界和教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外语教学中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围绕外语教学与文化素质培养的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文化教学从属于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同时进行;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这三种观点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外语教学中一定要有文化素质的培养。《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也反映了这种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形成。课程标准采用圆形结构图来描述课程目标,就说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没有主次之分。换句话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跨文化交际的策略和态度与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同等重要。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需要不断探索好方法、新思路,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不断提高,不断努力,开创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736400甘肃省阿克塞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