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个性展现、学习交往、获取信息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应充分重视新媒体的影响,不断创新自身工作思路及手段,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和网络文化建设,占领校园中新媒体阵地,引导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共青团建设
共青团也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和青年群众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大学时光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社会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学生极易陷入迷茫中,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复杂,在这一时期高校共青团承担的示范作用及先进教育作用对于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言不可或缺。高校共青团在工作中,应准确把握新媒体环境特点,明确新媒体给建设工作带来的挑战,积极应对,与时俱进。
1.新媒体特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对于青年团员的影响力日益增加。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特征:(1)更快捷: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可以用“光速”来形容,不管是世界任何角落的信息,经由新媒体都可即时性传播,其传播快捷性增进了广大青年对社会及社会变化的了解。(2)互动性:新媒体实现了不同人群的即时联系、即时沟通,大众可以参与其中,形成互动。(3)多元性:新媒体信息传播已经不受限于空间、地理与时间,其收集的信息是全球性的,辐射范围与传播能力也是全球性的,因此新媒体中的信息包含全球各地的多元文化、多元思想与多元理念,其价值取向也更为多元化。(4)虚拟性:新媒体传播环境是虚拟的,信息接受者与传播者均可通过虚拟身份来接触、交流,这一特征淡化了互动者的身份,同时也易导致行为的放纵。
2.新媒体环境给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具有的虚拟性、信息海量性等特征给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时间及空间均是无法控制的,学生获取信息更加自由、随意,难以掌控,这导致高校共青团占据网络阵地、发挥舆论导向更为困难;(2)新媒体环境具有的诱惑性、虚拟性给青年学生的心理认知和道德意识造成了影响,极易引发人格障碍、人际信任危机及心理危机,且网络预警、网络监管难度加大。(3)高校借助BBS论坛、校园广播等载体实施共青团建设工作还是可控的,但手机媒体、电视媒体等具有很大自由行与随意性,对高校共青团网络阵地的建设造成了影响。
3.新媒体环境中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的应对
3.1加强线上与线下的整合,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交互
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青年思想教育、志愿服务、主题活动、队伍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了成熟的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共青团应以团的任务与职责为核心,对传统媒体内容加以整合,充分挖掘新媒体潜能,将新旧媒体融合起来,发挥综合效应。
第一,高校共青团应对新旧媒体传播特征正确把握,结合不同属性、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应用新媒体的习惯与方法,在不同场合、不同需要下灵活应用新旧媒体,实现互补互惠、互联互动。第二,应重视具有积极导向、较强公信力的媒体形式,对新媒体硬件层面、软件层面资源加以整合,将共青团网络建设阵地不断扩大,如可开设网络聊天室、BBS、贴吧、微信群等,组织学校的共青团员就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将各级团组织结合青年团员的网站;将传统媒体(如杂志、报纸)和微信、微博、广播电台、手机报等形式结合起来,综合发布信息。第三,可借助素质拓展形式(如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增强共青团员直接经验,让团员体会直接合作的乐趣,避免其沉溺于虚拟网络之中。
3.2转变工作思路,更加贴近青年学生的心理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想在团建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就需转变传统工作思路。首先,在对网络认识、应用中保持清晰头脑,主动迎接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不可消极逃避;其次,认识到虽然新媒体适应學生张扬个性、思维活跃的特征,但其仍是一种技术手段,只有合理应用才能为青年提供更好的引导与服务;最后,应引导学生以道德视角、批判眼光甄别新媒体中的信息,鼓励大学生参与积极阳光的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生活情绪,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抵触网络中的不良信息。
3.3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占领新媒体阵地
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工作人员需坚持建设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以先进思想理论带领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积极通过网络来推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媒体集中了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等最新技术,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制作直观、形象、生动地新媒体素材,吸引学生兴趣。在共青团网站设计中,应尽可能海量、快捷、互动,贴近大学生生活,引发学生共鸣。同时应注视校园内新媒体的“融合化与个性化”发展,借助新媒体声像交融、图文并茂的优势,将教育内容设计的更易被人接受,从而促使大学生积极投入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之中。
3.4转变工作方式,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性、思想性兼具的活动
当代大学生经由新媒体可获得更多信息,可谓“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共青团组织的传统形式活动很多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无法激发起兴趣。因此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工作人员应打破常规,不能一味的采取“搞联欢、包饺子”、“打球照相、吹拉弹唱”等活动,而应深入了解大学生喜欢什么,每天在做什么,追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开展生动活泼、和实际生活贴近的活动来凝聚学生。
结束语
在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坚持多种方式互动、增强时效性、多元传输的原则,将新旧媒体融合起来综合应用,为师生打造优质服务平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良性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助力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良.高校共青团建设中基层团建的重要性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4):188-189.
[2]余凯.试论高校共青团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J].文教资料,2017(11):139-140.
[3]徐瑶.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建设浅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s1):17-18.
[4]郭文萱.强化高校团委建设,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北方文学:下,2016(2):229-229.
[5]张杨.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共青团建设影响研究[J].南方论刊,2015(11):68-69.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共青团建设
共青团也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和青年群众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大学时光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社会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学生极易陷入迷茫中,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复杂,在这一时期高校共青团承担的示范作用及先进教育作用对于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言不可或缺。高校共青团在工作中,应准确把握新媒体环境特点,明确新媒体给建设工作带来的挑战,积极应对,与时俱进。
1.新媒体特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对于青年团员的影响力日益增加。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特征:(1)更快捷: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可以用“光速”来形容,不管是世界任何角落的信息,经由新媒体都可即时性传播,其传播快捷性增进了广大青年对社会及社会变化的了解。(2)互动性:新媒体实现了不同人群的即时联系、即时沟通,大众可以参与其中,形成互动。(3)多元性:新媒体信息传播已经不受限于空间、地理与时间,其收集的信息是全球性的,辐射范围与传播能力也是全球性的,因此新媒体中的信息包含全球各地的多元文化、多元思想与多元理念,其价值取向也更为多元化。(4)虚拟性:新媒体传播环境是虚拟的,信息接受者与传播者均可通过虚拟身份来接触、交流,这一特征淡化了互动者的身份,同时也易导致行为的放纵。
2.新媒体环境给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具有的虚拟性、信息海量性等特征给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时间及空间均是无法控制的,学生获取信息更加自由、随意,难以掌控,这导致高校共青团占据网络阵地、发挥舆论导向更为困难;(2)新媒体环境具有的诱惑性、虚拟性给青年学生的心理认知和道德意识造成了影响,极易引发人格障碍、人际信任危机及心理危机,且网络预警、网络监管难度加大。(3)高校借助BBS论坛、校园广播等载体实施共青团建设工作还是可控的,但手机媒体、电视媒体等具有很大自由行与随意性,对高校共青团网络阵地的建设造成了影响。
3.新媒体环境中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的应对
3.1加强线上与线下的整合,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交互
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青年思想教育、志愿服务、主题活动、队伍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了成熟的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共青团应以团的任务与职责为核心,对传统媒体内容加以整合,充分挖掘新媒体潜能,将新旧媒体融合起来,发挥综合效应。
第一,高校共青团应对新旧媒体传播特征正确把握,结合不同属性、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应用新媒体的习惯与方法,在不同场合、不同需要下灵活应用新旧媒体,实现互补互惠、互联互动。第二,应重视具有积极导向、较强公信力的媒体形式,对新媒体硬件层面、软件层面资源加以整合,将共青团网络建设阵地不断扩大,如可开设网络聊天室、BBS、贴吧、微信群等,组织学校的共青团员就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将各级团组织结合青年团员的网站;将传统媒体(如杂志、报纸)和微信、微博、广播电台、手机报等形式结合起来,综合发布信息。第三,可借助素质拓展形式(如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增强共青团员直接经验,让团员体会直接合作的乐趣,避免其沉溺于虚拟网络之中。
3.2转变工作思路,更加贴近青年学生的心理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想在团建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就需转变传统工作思路。首先,在对网络认识、应用中保持清晰头脑,主动迎接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不可消极逃避;其次,认识到虽然新媒体适应學生张扬个性、思维活跃的特征,但其仍是一种技术手段,只有合理应用才能为青年提供更好的引导与服务;最后,应引导学生以道德视角、批判眼光甄别新媒体中的信息,鼓励大学生参与积极阳光的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生活情绪,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抵触网络中的不良信息。
3.3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占领新媒体阵地
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工作人员需坚持建设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以先进思想理论带领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积极通过网络来推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媒体集中了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等最新技术,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制作直观、形象、生动地新媒体素材,吸引学生兴趣。在共青团网站设计中,应尽可能海量、快捷、互动,贴近大学生生活,引发学生共鸣。同时应注视校园内新媒体的“融合化与个性化”发展,借助新媒体声像交融、图文并茂的优势,将教育内容设计的更易被人接受,从而促使大学生积极投入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之中。
3.4转变工作方式,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性、思想性兼具的活动
当代大学生经由新媒体可获得更多信息,可谓“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共青团组织的传统形式活动很多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无法激发起兴趣。因此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工作人员应打破常规,不能一味的采取“搞联欢、包饺子”、“打球照相、吹拉弹唱”等活动,而应深入了解大学生喜欢什么,每天在做什么,追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开展生动活泼、和实际生活贴近的活动来凝聚学生。
结束语
在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坚持多种方式互动、增强时效性、多元传输的原则,将新旧媒体融合起来综合应用,为师生打造优质服务平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良性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助力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良.高校共青团建设中基层团建的重要性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4):188-189.
[2]余凯.试论高校共青团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J].文教资料,2017(11):139-140.
[3]徐瑶.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建设浅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s1):17-18.
[4]郭文萱.强化高校团委建设,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北方文学:下,2016(2):229-229.
[5]张杨.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共青团建设影响研究[J].南方论刊,2015(1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