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一体化的深入,使我国服装企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同时也面临广阔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对于服装教育工作者而言,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掌握知识,开拓思想,为培养服装设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使服装教育向产业转化,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装设计特色专业,同时加大服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使培养的学生真正快速适应市场需要。
【关键词】服装 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市场需要
国际全球化的深入,使我国服装企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同时也面临广阔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对于服装教育工作者而言,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掌握知识,开拓思想,为培养服装设计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调整课程,使服装教育向产业转化,进行教学改革,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使培养的学生真正快速适应市场,从而确保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这一需要。利用信息社会提供的种种便利,在学校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实训力度,以全新的方位,建立适合高职服装专业的实习基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装设计特色专业已迫在眉节。该专业,其实质就是市场化的设计,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而这正是大多服装学院的缺口、市场的急需。我们在服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1.专业定位
1.1 重新审视服装专业的发展现状。服装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重点专业之一,也是培养大量服装生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分析我院服装专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80年代成长阶段、90年代初辉煌阶段和前几年的退缩危机阶段三个时期。1986年我校开办了内蒙古第一个服装专业。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兴起,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专业规模随之发展壮大;90年代成为辉煌时期,班级扩大到6个,可近几年来,服装专业的招生越来越“尴尬”,办学规模也在缩小,2003年已缩减到1个班,只招到19名学生,2012年只招3个班级。考察其它兄弟学院的服装专业,其发展的历程基本与我校相同。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已经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因此,服装专业如何面对现实,进行改革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今高等职业学院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学院自开办服装设计专业以来,本着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致力于吸纳和培养“双师型”专业师资人才。经过近30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了一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专业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实习基地。
1.2 现有实习、实训条件。目前,该专业正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大胆探索模块式、项目引领型教学新模式;同时,与相关企业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按照企业需要开展面向企业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在校企合作中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聘请了部分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企业或社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就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等问题献计献策,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们现有的实习、实训情况是:服装设计专业有3个服装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4个,其中一个用于服装CAD教学,素描,摄影实验室1个、展厅1个。其承担了服装设计专业的有关专业课和职业能力课与职业能力体验课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实验室设备比较先进,管理用具及实验用品配置齐全,能满足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实验室管理规范,专业职责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及教学管理文件齐全。实验、实训课的指导教师均由多年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2004年12月服装实验室通过了自治区高校实验室合格评估。随着学院新校区的落成,艺术系服装实验室将有1200M2的实训、实验室建成,届时,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将得到根本改善。
2.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2.1 实训基地建设总体目标。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现场、真实职业环境,适应行业、技术最新发展。以服装设计师、打版师、工艺制作师、生产主管、服装跟单、市场营销、产品展示等职业岗位能力建设为目标,培养从事服装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在总体设计上要突出开放性,集教学、培训、科研、产品研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以服务本校为主体,同时与周边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共享,向社会、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品开发等。探索有效运行机制,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中发挥示范作用和骨干作用。
2.2 实训基地建设具体目标。服装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在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10万基础上,拟建成系列化实验实训室。具体分解为以下 5 个中心:
——完善服装工程基础实验实训室,配置现代化教学设施和相应软件,引入企业化运行机制,建成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教师研发工作中心”。
——设置面料室和资料室,建成“服装设计信息中心” 。
——更新服装计算机软件系统,建成“服装设计 CAD 中心”。
——改造服装生产线,建成集裁剪打板、缝制工艺、整烫和质量检验一体化“生产实训中心” 。
——增加配套性设施功能,建成“服装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
3.服装设计实训基地项目的功能
3.1 承担实训(实践)教学工作。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紧密跟踪行业的高新技术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制定适时的实践实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突出服装职业岗位群和服装技术领域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培养具有专长、敬业、勤奋、合作、开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3.2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充分利用学院良好的实训设施条件和师资条件,在全院学生范围内及社会下岗转岗、企业在职职工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鼓励学生在校获取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如开展“服装设计定制工”、“服装 CAD ”、各种电脑应用软件等的培训与鉴定。 3.3 开展校内外专业课题研究。利用实训基地提供的良好条件和平台,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课题的研发推广工作。
3.4 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资源共享。学院服装工程实训基地基本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主要有:服装工艺实验室、服装打板室、形体训练室、服装 CAD 室、画室、摄影室、立体裁剪室、服装表演工作室。利用上述实验实训条件,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产品展示、宣传等项目的服务,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校企双赢;充分提高了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今后还将扩大为周边地区及兄弟院校提供实训基地服务的范围。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切实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3.5 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服饰产品研发 利用实训基地提供的良好条件和平台,利用实训基地在社会上带来的窗口效应,鼓励教师多方面与企业沟通合作,建立横向联系,合作开发有关服装的新款式、新工艺、新技术等,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行业、服务于地方经济。
服饰表演、策划、产品推介 利用学院服装设计与展示专业的优势和实训基地的条件,为推动内蒙古服装行业的品牌效应,可承担时装表演与策划、企业服饰品牌的宣传与推广、企业产品的订货发布会、各类服装服饰博览会或相关行业(如汽车展销会模特)等宣传及有关服饰商业活动。
订单式培养及岗前培训 结合我区服装行业特点及产业集群,可根据企业和地方需求,开展各种岗前培训和专门技术培训,如操作工培训、各类纸样打板培训、服装设计培训、生产管理培训等等。
4.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的机制
4.1 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4.1.1 成立实训基地管理中心,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由主管教学院领导分管、系部全面负责统筹基地的建设和实训教学安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系部进行日常教学管理。系部除正副主任外,还配备有实验室主任专门负责资产管理、日常管理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
4.1.2 建章立制,使实训教学、仪器物资、安全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学院制定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设备、特种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格;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指导。
4.1.3 多渠道筹措资金。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多种渠道积极筹措经费,保证财政拨款专项建设经费,同时调动各方力量,借助知名企业、校友会、兄弟院校、国际合作组织等保障实训基地正常运行。
4.1.4 “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是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二是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三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考察调研,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四是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初步成效,使更多人获得国家职业技能考评员证书。
4.1.5 实训教学文件建设。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制定及不断总结完善;实训教材和课程体系建设:为配合实训基地建设,组织教师编写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使它们合乎高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职业核心技能的相关要求;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知识和最新技术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尽快适应市场需求;做好实训资料的整理归档,如学生实习实训报告的存档。
4.1.6 职业道德和就业教育。为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受到现代工业精神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实训实行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和上下班制度,要求学生做到工作环境一尘不染,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不仅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而且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4.2 基地资源共享措施
4.2.1 利用基地资源,与自治区劳动厅保持联系,共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心。
4.2.2 利用学院的地理优势,除为兄弟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外,不断扩大为周边地区和相关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的领域。
4.2.3 利用基地资源,为带动呼和浩特服装产业集群,服务地方经济,并向自治区内延伸。
5.实训基地总体评价
本项目在准确的把握服装人才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全力挖掘服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内涵,以培养服务服装产业的实操人才为目的,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学院的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
5.1 实训基地与企业经营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服装教学体系中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使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能接近当今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实际需求,树立服装品牌意识、创建品牌专业。将设计作品转化成产品, 为服装高职教育和企业运作之间寻找一种合作方式。
5.2 通过市场运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设计水平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中,其中包含着很多科研课题,如生产管理、缝制技术以及设计、样板、教学模式、实训教学等等,可以与其他专业互动,就市场急需的服装企业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陈列、服装贸易 、服装 QC、跟单、进行学科交叉。增强教师实践阅历和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
5.3 通过产、学合理的持续互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服装技能型人才,创新服装专业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仅强化学生动手技能,而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对学生按企业岗位需求标准进行技能培养,让学生受到企业环境熏陶;按照企业标准,针对实训的每一个环节明示制作技术操作的规范文件,规范操作,让他们不仅学技能、学经营还要学做人;按照服装职业功能模块教学,由学校在教学(实习)现场进行职业功能模块考核评定;以岗位群、复合技能、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由学校组织命题进行知识与技能考试、考核成绩合格,结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开展工作。
5.4 开展对外培训,提升社会效益。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与中国服装协会、广东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的合作,推行农民工培训,解决农民工就业,缓解广东的用工压力,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学生提供带薪实习和勤工助学的机会,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5.5 有利于开展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服装职业技能鉴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为依据,以实际生产和管理部门需要的技能和技术为主要内容。职业技能鉴定通过模拟工作环境的考核、符合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的操作或正式上岗等方式来完成。
5.6 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就业率。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职业岗位群对基本知识、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毕业生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提高毕业生上岗就业机会。
【关键词】服装 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市场需要
国际全球化的深入,使我国服装企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同时也面临广阔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对于服装教育工作者而言,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掌握知识,开拓思想,为培养服装设计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调整课程,使服装教育向产业转化,进行教学改革,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使培养的学生真正快速适应市场,从而确保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这一需要。利用信息社会提供的种种便利,在学校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实训力度,以全新的方位,建立适合高职服装专业的实习基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装设计特色专业已迫在眉节。该专业,其实质就是市场化的设计,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而这正是大多服装学院的缺口、市场的急需。我们在服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1.专业定位
1.1 重新审视服装专业的发展现状。服装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重点专业之一,也是培养大量服装生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分析我院服装专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80年代成长阶段、90年代初辉煌阶段和前几年的退缩危机阶段三个时期。1986年我校开办了内蒙古第一个服装专业。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兴起,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专业规模随之发展壮大;90年代成为辉煌时期,班级扩大到6个,可近几年来,服装专业的招生越来越“尴尬”,办学规模也在缩小,2003年已缩减到1个班,只招到19名学生,2012年只招3个班级。考察其它兄弟学院的服装专业,其发展的历程基本与我校相同。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已经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因此,服装专业如何面对现实,进行改革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今高等职业学院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学院自开办服装设计专业以来,本着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致力于吸纳和培养“双师型”专业师资人才。经过近30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了一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专业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实习基地。
1.2 现有实习、实训条件。目前,该专业正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大胆探索模块式、项目引领型教学新模式;同时,与相关企业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按照企业需要开展面向企业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在校企合作中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聘请了部分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企业或社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就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等问题献计献策,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们现有的实习、实训情况是:服装设计专业有3个服装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4个,其中一个用于服装CAD教学,素描,摄影实验室1个、展厅1个。其承担了服装设计专业的有关专业课和职业能力课与职业能力体验课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实验室设备比较先进,管理用具及实验用品配置齐全,能满足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实验室管理规范,专业职责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及教学管理文件齐全。实验、实训课的指导教师均由多年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2004年12月服装实验室通过了自治区高校实验室合格评估。随着学院新校区的落成,艺术系服装实验室将有1200M2的实训、实验室建成,届时,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将得到根本改善。
2.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2.1 实训基地建设总体目标。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现场、真实职业环境,适应行业、技术最新发展。以服装设计师、打版师、工艺制作师、生产主管、服装跟单、市场营销、产品展示等职业岗位能力建设为目标,培养从事服装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在总体设计上要突出开放性,集教学、培训、科研、产品研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以服务本校为主体,同时与周边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共享,向社会、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品开发等。探索有效运行机制,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中发挥示范作用和骨干作用。
2.2 实训基地建设具体目标。服装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在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10万基础上,拟建成系列化实验实训室。具体分解为以下 5 个中心:
——完善服装工程基础实验实训室,配置现代化教学设施和相应软件,引入企业化运行机制,建成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教师研发工作中心”。
——设置面料室和资料室,建成“服装设计信息中心” 。
——更新服装计算机软件系统,建成“服装设计 CAD 中心”。
——改造服装生产线,建成集裁剪打板、缝制工艺、整烫和质量检验一体化“生产实训中心” 。
——增加配套性设施功能,建成“服装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
3.服装设计实训基地项目的功能
3.1 承担实训(实践)教学工作。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紧密跟踪行业的高新技术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制定适时的实践实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突出服装职业岗位群和服装技术领域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培养具有专长、敬业、勤奋、合作、开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3.2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充分利用学院良好的实训设施条件和师资条件,在全院学生范围内及社会下岗转岗、企业在职职工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鼓励学生在校获取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如开展“服装设计定制工”、“服装 CAD ”、各种电脑应用软件等的培训与鉴定。 3.3 开展校内外专业课题研究。利用实训基地提供的良好条件和平台,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课题的研发推广工作。
3.4 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资源共享。学院服装工程实训基地基本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主要有:服装工艺实验室、服装打板室、形体训练室、服装 CAD 室、画室、摄影室、立体裁剪室、服装表演工作室。利用上述实验实训条件,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产品展示、宣传等项目的服务,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校企双赢;充分提高了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今后还将扩大为周边地区及兄弟院校提供实训基地服务的范围。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切实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3.5 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服饰产品研发 利用实训基地提供的良好条件和平台,利用实训基地在社会上带来的窗口效应,鼓励教师多方面与企业沟通合作,建立横向联系,合作开发有关服装的新款式、新工艺、新技术等,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行业、服务于地方经济。
服饰表演、策划、产品推介 利用学院服装设计与展示专业的优势和实训基地的条件,为推动内蒙古服装行业的品牌效应,可承担时装表演与策划、企业服饰品牌的宣传与推广、企业产品的订货发布会、各类服装服饰博览会或相关行业(如汽车展销会模特)等宣传及有关服饰商业活动。
订单式培养及岗前培训 结合我区服装行业特点及产业集群,可根据企业和地方需求,开展各种岗前培训和专门技术培训,如操作工培训、各类纸样打板培训、服装设计培训、生产管理培训等等。
4.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的机制
4.1 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4.1.1 成立实训基地管理中心,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由主管教学院领导分管、系部全面负责统筹基地的建设和实训教学安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系部进行日常教学管理。系部除正副主任外,还配备有实验室主任专门负责资产管理、日常管理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
4.1.2 建章立制,使实训教学、仪器物资、安全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学院制定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设备、特种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格;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指导。
4.1.3 多渠道筹措资金。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多种渠道积极筹措经费,保证财政拨款专项建设经费,同时调动各方力量,借助知名企业、校友会、兄弟院校、国际合作组织等保障实训基地正常运行。
4.1.4 “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是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二是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三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考察调研,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四是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初步成效,使更多人获得国家职业技能考评员证书。
4.1.5 实训教学文件建设。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制定及不断总结完善;实训教材和课程体系建设:为配合实训基地建设,组织教师编写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使它们合乎高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职业核心技能的相关要求;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知识和最新技术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尽快适应市场需求;做好实训资料的整理归档,如学生实习实训报告的存档。
4.1.6 职业道德和就业教育。为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受到现代工业精神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实训实行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和上下班制度,要求学生做到工作环境一尘不染,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不仅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而且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4.2 基地资源共享措施
4.2.1 利用基地资源,与自治区劳动厅保持联系,共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心。
4.2.2 利用学院的地理优势,除为兄弟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外,不断扩大为周边地区和相关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的领域。
4.2.3 利用基地资源,为带动呼和浩特服装产业集群,服务地方经济,并向自治区内延伸。
5.实训基地总体评价
本项目在准确的把握服装人才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全力挖掘服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内涵,以培养服务服装产业的实操人才为目的,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学院的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
5.1 实训基地与企业经营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服装教学体系中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使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能接近当今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实际需求,树立服装品牌意识、创建品牌专业。将设计作品转化成产品, 为服装高职教育和企业运作之间寻找一种合作方式。
5.2 通过市场运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设计水平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中,其中包含着很多科研课题,如生产管理、缝制技术以及设计、样板、教学模式、实训教学等等,可以与其他专业互动,就市场急需的服装企业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陈列、服装贸易 、服装 QC、跟单、进行学科交叉。增强教师实践阅历和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
5.3 通过产、学合理的持续互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服装技能型人才,创新服装专业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仅强化学生动手技能,而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对学生按企业岗位需求标准进行技能培养,让学生受到企业环境熏陶;按照企业标准,针对实训的每一个环节明示制作技术操作的规范文件,规范操作,让他们不仅学技能、学经营还要学做人;按照服装职业功能模块教学,由学校在教学(实习)现场进行职业功能模块考核评定;以岗位群、复合技能、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由学校组织命题进行知识与技能考试、考核成绩合格,结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开展工作。
5.4 开展对外培训,提升社会效益。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与中国服装协会、广东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的合作,推行农民工培训,解决农民工就业,缓解广东的用工压力,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学生提供带薪实习和勤工助学的机会,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5.5 有利于开展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服装职业技能鉴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为依据,以实际生产和管理部门需要的技能和技术为主要内容。职业技能鉴定通过模拟工作环境的考核、符合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的操作或正式上岗等方式来完成。
5.6 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就业率。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职业岗位群对基本知识、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毕业生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提高毕业生上岗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