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引进,“学习策略”和“阅读策略”越来越多地被提及。那么,阅读教学中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呢?笔者以为,阅读就如同旅游,而教师就如同导游,要努力将文章的秘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渐拥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直至最终学会制定旅游攻略,尽享自助游的乐趣。
阅读教学中风景醉人之处何在?《课标》提出第三学段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教师得拥有一双慧眼,抓住文章形式及其个性特色,引领学生驻足赏“景”,尽情领略,使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一、了解学生情况——确定目的地
旅游之前旅游者通常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及喜好确定目的地。同理,阅读教学中的一切选择和设计都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尽管《课标》对不同年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教师还得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 “学情”,对教学内容做出大致的揣度。比如: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否感兴趣?学生学习本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可能会在哪些地方感到困惑?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或策略。
福建的曾扬明老师在备课时备学生,在“学情”两字上做足了文章。执教过六年级的教师都知道,尽管第二学段已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还是有许多学生存在着语言啰唆、抓不住重点的弊病。
曾老师在执教《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将审题和概括主要内容两项学习任务相联系的处理方式别具匠心。曾老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提出:如果把课题改为《爱海鸥的老人》,行吗?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立即否定了老师的提法,他们发现课文不仅仅讲老人,还讲了海鸥。曾老师又趁势出示“老人——海鸥;海鸥——老人”,请学生在横线上各填上一个字,并对这些字进行比较选择。学生在反复推敲的过程中其实已将课文的脉络理顺,于是,主要内容的概括就变得水到渠成。
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析、学会了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执教者长期做这样的引导,学生又怎会不知道题目有着“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功效呢?日后,他们在课外阅读中,自然能抓住题目去细细琢磨。而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教是为了不教吗”?
二、把握文章体裁——选择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了旅游的满意度。同理,阅读教学要先判断文章的体裁,然后才能着手选择对应的阅读策略。因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体是文本最直接的形式,文体不同其表达规律自然也不相同。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了解游览顺序,体会作者将见闻、感受相结合写景物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活动中,江西的甘密老师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环节后,让学生圈画出与游览顺序相关的词语,同桌合作完成游程图。学生在对照课文内容说游程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游览的顺序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紧接着,甘老师围绕“孔隙”让学生圈出如何游览的重点词语,使他们明白游记得抓住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来写。
甘老师无疑是位智慧的教者,一下子就带着学生找到了课文最值得欣赏的地方——文体。在她的引领下,学生理清了游览路线,明晰了段落结构,懂得了如何制定游记类文章的“旅游”攻略。
三、品味表达形式——饱览旅游景点
到达旅游城市后,旅游者往往会选择一些比较感兴趣的当地名胜进行游览。与此相同,阅读教学展示给学生的,也不能是各式“景点”的大糅合。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哪些“美景”是值得欣赏的呢?文章独特的表达形式往往是一道不容错过的绝佳美景,细细品味欣赏,必然会产生赏心悦目、,欲罢不能的感觉。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诗人借着歌咏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笔者在教学时呈现了石灰的采制过程,讲述了于谦的事迹,让学生寻找两者的共同之处。学生尽管从未接触过“托物言志”,却以极其精辟的语言概括了《石灰吟》的表达特点:这首古诗是借助石灰来表达诗人的志向。多么到位的见解!多么精辟的语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试想,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又怎会轻易忘记? “托物言志”四个字定然已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脑海。
自然,文章中如过渡句之类具有标志性的语句,都是我们在分析文章时需要重点研读的。学会了把握此类句子,学生就拥有了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后,在他们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就能迅速地给予筛选、获取、加工处理。
四、留意细微之处——欣赏沿途风景
倘若旅游者只关注名胜古迹,以不断地奔赴景点为目的,便丧失了一份休闲、一份快乐。旅游的目的是放松心情,阅读文章的目的也同样如此。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千万不能有“赶”的意识,要领着学生慢慢游、细细赏。“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章中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匠心独具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都是一道道美不胜收的风景。
《藏戏》中高度概述性的语言,《灯光》中的场面描写,《花的勇气》中看似违反常理的语言,《一面》中表示“意思递进”的破折号……都值得深究细挖。
教师将目光聚焦在文章语言、标点符号上,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直觉水平,有利于形成“独具慧眼”的语言敏感力及魅力无穷的语言表达能力。
(浙江省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北校区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 314033)
阅读教学中风景醉人之处何在?《课标》提出第三学段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教师得拥有一双慧眼,抓住文章形式及其个性特色,引领学生驻足赏“景”,尽情领略,使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一、了解学生情况——确定目的地
旅游之前旅游者通常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及喜好确定目的地。同理,阅读教学中的一切选择和设计都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尽管《课标》对不同年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教师还得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 “学情”,对教学内容做出大致的揣度。比如: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否感兴趣?学生学习本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可能会在哪些地方感到困惑?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或策略。
福建的曾扬明老师在备课时备学生,在“学情”两字上做足了文章。执教过六年级的教师都知道,尽管第二学段已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还是有许多学生存在着语言啰唆、抓不住重点的弊病。
曾老师在执教《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将审题和概括主要内容两项学习任务相联系的处理方式别具匠心。曾老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提出:如果把课题改为《爱海鸥的老人》,行吗?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立即否定了老师的提法,他们发现课文不仅仅讲老人,还讲了海鸥。曾老师又趁势出示“老人——海鸥;海鸥——老人”,请学生在横线上各填上一个字,并对这些字进行比较选择。学生在反复推敲的过程中其实已将课文的脉络理顺,于是,主要内容的概括就变得水到渠成。
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析、学会了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执教者长期做这样的引导,学生又怎会不知道题目有着“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功效呢?日后,他们在课外阅读中,自然能抓住题目去细细琢磨。而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教是为了不教吗”?
二、把握文章体裁——选择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了旅游的满意度。同理,阅读教学要先判断文章的体裁,然后才能着手选择对应的阅读策略。因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体是文本最直接的形式,文体不同其表达规律自然也不相同。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了解游览顺序,体会作者将见闻、感受相结合写景物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活动中,江西的甘密老师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环节后,让学生圈画出与游览顺序相关的词语,同桌合作完成游程图。学生在对照课文内容说游程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游览的顺序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紧接着,甘老师围绕“孔隙”让学生圈出如何游览的重点词语,使他们明白游记得抓住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来写。
甘老师无疑是位智慧的教者,一下子就带着学生找到了课文最值得欣赏的地方——文体。在她的引领下,学生理清了游览路线,明晰了段落结构,懂得了如何制定游记类文章的“旅游”攻略。
三、品味表达形式——饱览旅游景点
到达旅游城市后,旅游者往往会选择一些比较感兴趣的当地名胜进行游览。与此相同,阅读教学展示给学生的,也不能是各式“景点”的大糅合。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哪些“美景”是值得欣赏的呢?文章独特的表达形式往往是一道不容错过的绝佳美景,细细品味欣赏,必然会产生赏心悦目、,欲罢不能的感觉。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诗人借着歌咏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笔者在教学时呈现了石灰的采制过程,讲述了于谦的事迹,让学生寻找两者的共同之处。学生尽管从未接触过“托物言志”,却以极其精辟的语言概括了《石灰吟》的表达特点:这首古诗是借助石灰来表达诗人的志向。多么到位的见解!多么精辟的语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试想,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又怎会轻易忘记? “托物言志”四个字定然已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脑海。
自然,文章中如过渡句之类具有标志性的语句,都是我们在分析文章时需要重点研读的。学会了把握此类句子,学生就拥有了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后,在他们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就能迅速地给予筛选、获取、加工处理。
四、留意细微之处——欣赏沿途风景
倘若旅游者只关注名胜古迹,以不断地奔赴景点为目的,便丧失了一份休闲、一份快乐。旅游的目的是放松心情,阅读文章的目的也同样如此。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千万不能有“赶”的意识,要领着学生慢慢游、细细赏。“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章中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匠心独具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都是一道道美不胜收的风景。
《藏戏》中高度概述性的语言,《灯光》中的场面描写,《花的勇气》中看似违反常理的语言,《一面》中表示“意思递进”的破折号……都值得深究细挖。
教师将目光聚焦在文章语言、标点符号上,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直觉水平,有利于形成“独具慧眼”的语言敏感力及魅力无穷的语言表达能力。
(浙江省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北校区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 31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