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能深入探究,发挥阅读的教育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借助短小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让其在理解的同时能深度阅读,促进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利用微课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讲授模式,将文字转化为语言,直接灌输给学生,使其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思考阅读的能力,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借助视频的直观性,将课堂变成图像、声音、文字的结合体,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阅读,产生阅读兴趣,从而积极探究,主动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我在备课《过故人庄》时,考虑到这是一首诗,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存在困难,我就借助微课帮助其理解。上课初,我让学生先不要打开课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一段音乐。学生觉得有意思,不仅照做而且很认真地听我放的音乐,不一会儿便融入其中,随着音乐开始联想。等到学生都进入状态后,我就引导他们翻开课本阅读这首诗,有了前面的准备,学生学习时没有像以往那样特别困难,而是很主动地去理解。学生有了整体感知后,我就借助微课促进其深入探究,借一小段描绘友人见面分外喜悦的视频引导他们把握主旨。这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明白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最后,我就结合诗歌的语音重点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进行朗读,以此达到深化感悟的目的。
  再比如,在讲《苏州园林》一课时,想到大部分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我就借助微视频让其了解,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走进清雅的园林,感受苏州别样的韵味。看完视频学生再阅读文章就和先前不一样了,不仅和作者产生了共鸣,还有了独特的感悟,充分体会到深入阅读的趣味。
  二、利用微课活跃思维,解决疑难,引导学生探究感悟
  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要重视其对文本整体的探究,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揣测作者意图的同时能促进思考。鉴于这一认知,我们就要充分利用阅读中的难题,将学生的思维矛盾放到课堂上,借助微课帮助其解决。然后结合学生的兴趣,适当地设计问题引导其思考,深化认知,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
  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描写自然环境的文字,不仅占了一定篇幅,描述得还很详细。这一阅读发现对于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难点,这些看似和文本没有关系的环境描写其实对人物性格发展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为了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点并能有所感悟,我就顺着他们的思维展开。首先,我让学生多次阅读文章,将其中的环境描写划出来,反复体会。然后,我借助微课将这些描写片段配上图片,形象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和我一起分析。等到学生的探究有些眉目了,我就适当点拨,肯定其想法,让其深入阅读,透彻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情境中深入阅读,有针对性地思考。这个难题解决以后,我结合文本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自由思考的同时能放松心情,体会阅读的趣味。探究完于勒一家人的性格后,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于勒以大富豪、大老板的身份出现在菲利普夫妇的面前,他们夫妻俩会有什么反应?教室里马上炸开了锅,学生纷纷讨论起来,对于勒一家人的反应作出各种猜测,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
  这样的阅读很有意义,不仅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促进其思维的发散,在探究中享受乐趣,实现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微课整合阅读,明确主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文章花时间读了很多遍就是把握不了中心,无法破解核心内容。分析这一情况,归根到底是没有弄清文章的内在联系,导致思维混乱,只能在表层理解。为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帮助学生理清文中的人物、事件、情景,促进其深入阅读。
  在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考虑到这是一篇带有讽刺意味的文章,我就着重就文中皇帝几次换衣服的情景,采用微课将其呈现出来。播放时,我特地加入滑稽的音乐,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探究。这样,学生就能渐渐发现主旨,对文章的思考进入一个新阶段。等到让他们理清思路后,我就重点讲解文章末段:小孩子点破谎言,说皇帝光着身子游行,并且用微课突出。学生很快就抓住了重点,把握住了文章思路,将文本阅读推向更深入的阶段。
  此外,阅读教学要注重整合,讲完一课时后我们要有意识地回顾总结,引导学生结合已知探究思考,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能解决一些细节问题,实现整体的扎实掌握。比如,在讲《黄鹤楼》时,我就针对学生不理解、不懂的地方带领其整合文章,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思考,促进其深入阅读,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全面把握。
  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从整体到局部,细节到主旨,由内而外全方面理解文章,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之,微课的引入是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透彻感悟,还能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相城区渭塘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李晓奎  每每读到《马说》“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目光总是来回审视,逡巡不前:“祇”“骈”“称”之读音,句子的正解,究竟若何?  文章开头一段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终身遭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那么,作为两个状语后置句前面的谓语动词“祇辱”和“骈死”二者是什么关系?是因为“祇辱”所以才
【摘 要】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的问题将关乎语文教学的成败。教师该怎样合理有效地介入并参与课堂教学,如何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文联系课堂进行了以下反思,以求取得实际性的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 师生角色 反思     进入高三第二轮复习以来,一直忙着做题评卷,领着学生一路走来,上的都是清一色的复习课和评讲课,没有太多新知识的注入,课堂真是有点波澜
现代教育的拓展使得教育形式朝向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微课就是其中的创新手段之一。这种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进行授课的全新的教育形式必将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微课的意义  微课是现代科技与教育改革结合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微课的产生冲击了传统语文课堂的限制,将更真实的课堂情景展现给学生,同时也可通过一些微视频和歌曲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解决疑难问题,感受作者的
一、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词七首》所選入的七首词都是词作中的精品。本人以为本课的教学比较适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学生不但能在课内互动,还有课外互动,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中提高,从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具体安排如下。  (一)实践准备  1.比赛分六大项目:朗读、质疑、讲解、背诵、填词、改写。  2.操作说明  (1)将全班分为7组,
2014年4月2日,在县教育局理论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庄浪一中、庄浪二中、紫荆中学、庄浪四中、朱店中学、阳川中学、韩店中学的校长和部分科任教师在朱店中学举行了全县区域性的新课程教学理论研讨活动。这次区域教研活动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六个学科的听课、评课活动,县教育局希望通过这次区域教研活动,检验我县高中教育新课改理念在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的落实情况,同时总结经验,积累共识,为我县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重提单元教学强调的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单元教学的意识和单元教学的习惯。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首先是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为实现我们的人文目标奠基。同时,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有效延伸我们的课堂。而要实现单元教学的目标,则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知识整合延伸课堂
一、课本剧的实施步骤  1.课本剧素材的开发  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经典的文言文,每一篇都作为课本剧的素材是不行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各篇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素材的选择。在选择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1)叙事强的传记类散文。(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的传记文学。(3)经典文言文的某些经典段落进行改编。(4)能契合时代精神,提高学习能力的文章。例如在《荆轲刺秦》中我们选取了大兵压境、易水诀别、荆轲
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序列训练,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写作,继而在写作反馈中深化技法,理论和实践互为支撑,循环往复,形成良性互动,最终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这是语文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课内课外双线写作训练,既注重学生的生活感悟,体现语文教学理念的社会价值引导;又紧扣课本教材,使作文教学避免脱离教材,成为“空中楼阁”。一枝独秀不是春,双线写作训练相辅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篇童话,有别于其它的童话,富有诗意,耐人寻味。传递的是关于爱的主题,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人间这份美好的情感。正如作者所言:“我是带着写诗的激情,带着写诗的语感,来创作这篇抒情童话的。”课堂上,引领学生朗读和品味本文诗意的语言是必要而有意义的活动。读,属于语感实践;品,属于语感分析。把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极为重要的方法。如何操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收录了当代青年散文家刘志成的名篇《怀念红狐》。该文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其实,细读文章就不难发现作者自始自终都将红狐放于和人同等的位置。所谓的“人性”在红狐身上同样具备。尤其是当狐崽被抓后红狐的一系列表现令人潸然泪下。  作者用冷峻而悲悯的眼光关注着处于弱势地位的狐狸,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对红狐的深深同情,而这种同情正是基于作家平等善待世间万物的“普世情怀”。正是这种“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