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每一个语文学习中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应重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下面结合我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特性,使学生的内心得到丰富。
(1)语言文字美。
中国的文字是很好的美育素材。中国的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形、表意相结合的文字。象形字、形声字俯拾即是。中国的文字已经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用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成果可以说是浩如烟海。通过学习生字,学生也可以受到审美的教育,如汉字的结构之美、韵律之美。中国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许多优秀的代表作。这些作品的文字之简洁、语言之优美是十分突出的。比如,诗歌简练和富有韵律感,散文优美而富有内涵,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这些都给人以极大的美感。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我能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教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自然美。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在一年四季的变化;《庐山的云雾》,紧扣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的美好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人物形象美。
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如亭亭玉立的白杨树、辛勤劳动的小蜜蜂、英勇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向命运挑战的霍金......这些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人物(或拟人化)形象,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地印象。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各自的内心及精神世界。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我能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1、阅读兴趣培养。
小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为此,我们要尽可能地选择浅显、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材料,如童话、寓言、故事等,让学生感兴趣,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二是要阅读形式多样化。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教育的多落点,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2、注重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注重情感体验。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这种感情,让文章所描绘的自然美、情节美、人物形象美等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情感。
有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哪些叙事性作品,我要求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感受情节、人物的形象美,受到情感的熏陶;对于诗歌、散文,要求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想象诗歌、散文所描述的情境,体会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现出来,受到美的熏陶,享受阅读乐趣,提高审美情趣。
3、突出个性阅读。
我们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文中自己特别喜爱或感受最深的部分作出反应,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阅读教学中,我能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进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丰富,发展学生的个性。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1、重应用。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已不再是单薄虚拟的,如果到实际生活中马上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这样就能大大地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重过程。关注过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重在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情感,享受成功,发展个性。
如在学习《荔枝》一文后,学生皆能为作者的母亲对子孙那份深深地爱所感动,同时也为作者的孝心所敬佩。为此,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或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样妈妈喜欢的东西,亲手送给她。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听妈妈说些什么,然后写在日记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文章内容的感染下,用自己饱满的感情、真挚的心,去回报妈妈,感受这样一个感人的过程,并创造出一份份美好的东西。
3、重体验。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好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处处充满美,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去善于发现,去积极感受,去充分体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
一、充分挖掘教材特性,使学生的内心得到丰富。
(1)语言文字美。
中国的文字是很好的美育素材。中国的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形、表意相结合的文字。象形字、形声字俯拾即是。中国的文字已经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用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成果可以说是浩如烟海。通过学习生字,学生也可以受到审美的教育,如汉字的结构之美、韵律之美。中国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许多优秀的代表作。这些作品的文字之简洁、语言之优美是十分突出的。比如,诗歌简练和富有韵律感,散文优美而富有内涵,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这些都给人以极大的美感。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我能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教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自然美。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在一年四季的变化;《庐山的云雾》,紧扣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的美好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人物形象美。
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如亭亭玉立的白杨树、辛勤劳动的小蜜蜂、英勇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向命运挑战的霍金......这些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人物(或拟人化)形象,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地印象。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各自的内心及精神世界。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我能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1、阅读兴趣培养。
小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为此,我们要尽可能地选择浅显、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材料,如童话、寓言、故事等,让学生感兴趣,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二是要阅读形式多样化。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教育的多落点,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2、注重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注重情感体验。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这种感情,让文章所描绘的自然美、情节美、人物形象美等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情感。
有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哪些叙事性作品,我要求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感受情节、人物的形象美,受到情感的熏陶;对于诗歌、散文,要求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想象诗歌、散文所描述的情境,体会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现出来,受到美的熏陶,享受阅读乐趣,提高审美情趣。
3、突出个性阅读。
我们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文中自己特别喜爱或感受最深的部分作出反应,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阅读教学中,我能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进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丰富,发展学生的个性。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1、重应用。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已不再是单薄虚拟的,如果到实际生活中马上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这样就能大大地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重过程。关注过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重在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情感,享受成功,发展个性。
如在学习《荔枝》一文后,学生皆能为作者的母亲对子孙那份深深地爱所感动,同时也为作者的孝心所敬佩。为此,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或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样妈妈喜欢的东西,亲手送给她。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听妈妈说些什么,然后写在日记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文章内容的感染下,用自己饱满的感情、真挚的心,去回报妈妈,感受这样一个感人的过程,并创造出一份份美好的东西。
3、重体验。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好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处处充满美,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去善于发现,去积极感受,去充分体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