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开头开得如何,对上好整节课极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成功的导语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那么如何来设计导语呢?下面就举例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一、“闲聊”导入
课堂教学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闲聊”,可直接进入正题,但若能适时地把“闲聊”巧妙地引进课堂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例如,我在讲“说明文”时,由介绍人的相貌入题,进而转到说明的关键。我在课一开始“闲聊”道:“同学们,你们上学回到家里,如果家长问起,给你们上课的那位老师是什么模样?假若有个学生这样回答,‘这个老师嘛,每只眼睛上面都有眉毛,脸的中间是鼻子,鼻子下面是嘴巴,头部两侧各有一只耳朵,他五官不缺,四肢齐全……’”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断,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他说的全是废话。”“他没有抓住人物的特征来说。”我很快肯定了学生的发言:“说得很好,你们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事物。”“闲聊”导入让人感觉到轻松且愉悦,同时也聊得有知识、有水平、有深度、有品位。
二、设置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制造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恰当的悬念就像是一种兴奋剂。制造悬念,就是要在学生已形成的概念和生活经验以及相关事物更精确的解释与陈述之间树立矛盾。矛盾出现了,悬念也就产生了。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引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如我在教学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在》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我先给同学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现在我们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假如你是一位科学家,你会怎么看?(2)恐龙是怎么跑到南极去的呢?(3)这种发现对于现在的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这几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时再趁机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往往是事半功倍。
三、复习导入法
教师在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一节所讲的内容,概括的小结一下,扼要地复述出旧知识之后,进而提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索,这样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巩固了旧知识。或者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几个前课所学过的问题,引起全班同学回忆和思考,然后找几个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加以订正和补充,全班学生既复习了旧课,又为导入新课创造了条件。
四、渲染意境导入法
所谓意境导入,就是用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学习之中。我在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将学生带入课文的那种优美意境当中。例如我为《春》设计的导语: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这则导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春题散文诗,学生听了这段导语,已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境地,还没读《春》,就已沉浸于浓浓的春意之中了,这样顺势一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春》的艺术意境之中。
总之,导语设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如何设计导语,都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遵循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原则,目的是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为获得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开头开得如何,对上好整节课极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成功的导语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那么如何来设计导语呢?下面就举例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一、“闲聊”导入
课堂教学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闲聊”,可直接进入正题,但若能适时地把“闲聊”巧妙地引进课堂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例如,我在讲“说明文”时,由介绍人的相貌入题,进而转到说明的关键。我在课一开始“闲聊”道:“同学们,你们上学回到家里,如果家长问起,给你们上课的那位老师是什么模样?假若有个学生这样回答,‘这个老师嘛,每只眼睛上面都有眉毛,脸的中间是鼻子,鼻子下面是嘴巴,头部两侧各有一只耳朵,他五官不缺,四肢齐全……’”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断,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他说的全是废话。”“他没有抓住人物的特征来说。”我很快肯定了学生的发言:“说得很好,你们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事物。”“闲聊”导入让人感觉到轻松且愉悦,同时也聊得有知识、有水平、有深度、有品位。
二、设置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制造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恰当的悬念就像是一种兴奋剂。制造悬念,就是要在学生已形成的概念和生活经验以及相关事物更精确的解释与陈述之间树立矛盾。矛盾出现了,悬念也就产生了。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引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如我在教学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在》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我先给同学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现在我们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假如你是一位科学家,你会怎么看?(2)恐龙是怎么跑到南极去的呢?(3)这种发现对于现在的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这几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时再趁机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往往是事半功倍。
三、复习导入法
教师在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一节所讲的内容,概括的小结一下,扼要地复述出旧知识之后,进而提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索,这样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巩固了旧知识。或者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几个前课所学过的问题,引起全班同学回忆和思考,然后找几个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加以订正和补充,全班学生既复习了旧课,又为导入新课创造了条件。
四、渲染意境导入法
所谓意境导入,就是用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学习之中。我在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将学生带入课文的那种优美意境当中。例如我为《春》设计的导语: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这则导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春题散文诗,学生听了这段导语,已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境地,还没读《春》,就已沉浸于浓浓的春意之中了,这样顺势一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春》的艺术意境之中。
总之,导语设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如何设计导语,都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遵循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原则,目的是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为获得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