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造性的韵律活动特指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为主要教育目标的韵律活动。中班是幼儿期全面发展的关键期,音乐活动是他们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中班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创造美,它对培养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字】 中班;创造性;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是指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有规律地做出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作。创造性的韵律活动特指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为主要教育目标的韵律活动。中班是幼儿期全面发展的关键期,音乐活动是他们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中班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创造美,它对培养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培养创造力,发掘幼儿的潜能来促进中班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重视的是幼儿技能技巧的训练,所采用的方法是“示范—模仿—练习”这样一种机械模仿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既忽略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创造性的韵律活动中,怎样才能既满足和尊重幼儿想象的需要,又让幼儿真真切切地获得技能的提高呢?笔者认为新颖、创意的教学策略,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观察策略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让幼儿观察可以作为韵律活动素材的事物,并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记,使自己的头脑尽量储存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孩子展开联想和想象。如:小兔律动,大家多以双手举起来当耳朵、双脚蹦跳来表现。全班三十多只长耳朵一起跳来跳去,虽然动作对了,形象也表现出来了,但缺少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于是在开展活动前通过让幼儿观看《兔八哥》的动画片观察兔子的三态,形态:长耳朵,短尾巴,前肢短后肢长;动态: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偶尔还会站起来;神态:东张西望,机警,灵敏。观察后再进行律动创编时,幼儿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理解,把兔子的不同特点加入到即兴表演中。有的双手立于头顶做长耳朵的动作,有的双手交叠于臀部做短尾巴的动作,还有的上屈肘做兔子站立的样子,眼睛还咕噜噜的左右看,生动可爱,活灵活现。
2.游戏学习策略
游戏学习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律动教学形象化、简单化、游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产生的新问题,不断调整游戏策略,用艺术的方式组织幼儿活动,使幼儿沉浸在兴奋、欢乐之中,感觉自己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主动做游戏、玩音乐。如中班韵律活动《包饺子》中,空手做擀面动作让幼儿感觉很压抑,于是,我引导孩子将身体当做面团,可以在身体的哪些部位进行擀面?幼儿想到了在鼻子上擀面,在肚子上擀面,活动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在煮饺子时,我设计了大火、中火、小火,鼓励孩子创编不同的跳跃动作来表现饺子在锅里沸腾翻滚的不同动作,所有人都投身到游戏中扮演饺子的不同状态,活动不再枯燥。游戏,让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游戏法是幼儿在学习律动时最感兴趣的方法。
3.图谱表现策略
在韵律活动中,为了使幼儿更好地创编有情节性的动作,并很快地记忆音乐的情节,了解各乐段表达的内容,设计用图谱来记录的方式。一开始可由教师根据音乐情节记录,幼儿用动作表现,随后可以让幼儿来创造性地记录情节,并将情节用简单的图谱记录下来。如中班律动《小老鼠和泡泡糖》创编动作时,我与幼儿共同设计了图谱。通过图谱来记忆音乐,使得幼儿创编动作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得心应手。
4.多通道参与策略
心理学认为:人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创造能力就越强。在组织韵律活动时,采用多通过参与法,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引导他们调动各种感官:听觉、视觉、动觉等。如在韵律活动《大鞋和小鞋》时,为了使幼儿感受这两段曲子的不同音区、节奏、音调及丰富的表现力,首先让幼儿听大熊做大鞋子、小老鼠做小鞋子的音乐,感受“大鞋和小鞋”这两段音乐的不同:缓慢笨重与轻松跳跃。接着让幼儿观看“大熊和小老鼠”的录像片,从形象上感知大熊的笨拙高大,小老鼠的小巧灵活,然后再用色块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最后用动作创造性地把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这样通过多通道的参与,幼儿对作品的感知、理解、表现,能够更直接全面、更系列、更便于动作的创造。
韵律活动中孕育着培养孩子创新素质的多种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组织创造性韵律活动时,首先将孩子的创新培养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新颖、创意的教学策略中激发孩子创新的潜能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在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中保证每一个幼儿能不断地从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同时在情感共鸣、心灵触动的真实感受中,发展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真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字】 中班;创造性;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是指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有规律地做出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作。创造性的韵律活动特指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为主要教育目标的韵律活动。中班是幼儿期全面发展的关键期,音乐活动是他们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中班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创造美,它对培养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培养创造力,发掘幼儿的潜能来促进中班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重视的是幼儿技能技巧的训练,所采用的方法是“示范—模仿—练习”这样一种机械模仿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既忽略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创造性的韵律活动中,怎样才能既满足和尊重幼儿想象的需要,又让幼儿真真切切地获得技能的提高呢?笔者认为新颖、创意的教学策略,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观察策略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让幼儿观察可以作为韵律活动素材的事物,并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记,使自己的头脑尽量储存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孩子展开联想和想象。如:小兔律动,大家多以双手举起来当耳朵、双脚蹦跳来表现。全班三十多只长耳朵一起跳来跳去,虽然动作对了,形象也表现出来了,但缺少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于是在开展活动前通过让幼儿观看《兔八哥》的动画片观察兔子的三态,形态:长耳朵,短尾巴,前肢短后肢长;动态: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偶尔还会站起来;神态:东张西望,机警,灵敏。观察后再进行律动创编时,幼儿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理解,把兔子的不同特点加入到即兴表演中。有的双手立于头顶做长耳朵的动作,有的双手交叠于臀部做短尾巴的动作,还有的上屈肘做兔子站立的样子,眼睛还咕噜噜的左右看,生动可爱,活灵活现。
2.游戏学习策略
游戏学习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律动教学形象化、简单化、游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产生的新问题,不断调整游戏策略,用艺术的方式组织幼儿活动,使幼儿沉浸在兴奋、欢乐之中,感觉自己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主动做游戏、玩音乐。如中班韵律活动《包饺子》中,空手做擀面动作让幼儿感觉很压抑,于是,我引导孩子将身体当做面团,可以在身体的哪些部位进行擀面?幼儿想到了在鼻子上擀面,在肚子上擀面,活动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在煮饺子时,我设计了大火、中火、小火,鼓励孩子创编不同的跳跃动作来表现饺子在锅里沸腾翻滚的不同动作,所有人都投身到游戏中扮演饺子的不同状态,活动不再枯燥。游戏,让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游戏法是幼儿在学习律动时最感兴趣的方法。
3.图谱表现策略
在韵律活动中,为了使幼儿更好地创编有情节性的动作,并很快地记忆音乐的情节,了解各乐段表达的内容,设计用图谱来记录的方式。一开始可由教师根据音乐情节记录,幼儿用动作表现,随后可以让幼儿来创造性地记录情节,并将情节用简单的图谱记录下来。如中班律动《小老鼠和泡泡糖》创编动作时,我与幼儿共同设计了图谱。通过图谱来记忆音乐,使得幼儿创编动作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得心应手。
4.多通道参与策略
心理学认为:人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创造能力就越强。在组织韵律活动时,采用多通过参与法,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引导他们调动各种感官:听觉、视觉、动觉等。如在韵律活动《大鞋和小鞋》时,为了使幼儿感受这两段曲子的不同音区、节奏、音调及丰富的表现力,首先让幼儿听大熊做大鞋子、小老鼠做小鞋子的音乐,感受“大鞋和小鞋”这两段音乐的不同:缓慢笨重与轻松跳跃。接着让幼儿观看“大熊和小老鼠”的录像片,从形象上感知大熊的笨拙高大,小老鼠的小巧灵活,然后再用色块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最后用动作创造性地把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这样通过多通道的参与,幼儿对作品的感知、理解、表现,能够更直接全面、更系列、更便于动作的创造。
韵律活动中孕育着培养孩子创新素质的多种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组织创造性韵律活动时,首先将孩子的创新培养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新颖、创意的教学策略中激发孩子创新的潜能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在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中保证每一个幼儿能不断地从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同时在情感共鸣、心灵触动的真实感受中,发展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真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