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作业的布置,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围绕“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进行“探究性阅读创新研究试验”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家庭作业包括:课前的预习作业,课后的复习作业和课外的补充作业。无论哪一种,根据语文创新教学原则,都应布置既活泼有趣,又能使学生完成的作业。为适应创新教学的需要,小语教学应努力改革作业布置模式,变单一为多样,变机械重复为新颖有趣,变消极应付为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家庭作业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一、布置多种形式的课前预习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常因语文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而导致语文学习的兴致不高,课堂气氛沉闷。为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前布置一些有趣的家庭作业,帮助学生预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根据课文内容,在布置学生朗读,查字典的同时,还可布置学生画画。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普遍爱画画,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进行语文教学,图文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翠鸟》一文,课前除了布置学生朗读课文外,我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首段内容,回家画一幅“翠鸟图”,次日课堂上再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画,结合老师的讲解看看自己画得对不对。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所有的同学都画了一张画,通过图文对照,很快就发现了自己所画的“翠鸟图”与课文上所描绘的不同。有的学生把翠鸟头上的羽毛涂成单一的橄榄翠绿色,而课文是这样说的: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花纹。通过看图,朗读,学生很快就明白,将翠鸟头上的羽毛涂成单一的颜色是不对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绣满“这个词语的理解。学生通过画画,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发挥了想象,收到了“巧学”“乐学”的效果。
二、布置新颖独特的课后复习作业,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针对课堂内容而布置的课后作业一般有许多种,如背诵、抄写、朗读等。背诵和抄写,教师通常较易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而诵读,教师就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小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学生普遍不愿张嘴朗读,老师要求学生回家朗读,也很难落到实处。对此,我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熟,再把自己朗读的课文录进磁带里,次日再把磁带放给学生听,让大家猜猜这是谁读的,读得怎么样。有比较就有鉴别,一些平常不愿朗读或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经过练习很快就有了明显进步。虽然教师不可能每次都把所有学生的磁带放完,但可以根据课程进度有计划地轮流来放。这一做法也得到学生家长支持。据家长反映,学生在完成此项作业时,大多非常认真,也非常有兴致。而学生在课堂上听到自己的声音时,更是全神贯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朗读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利用学生丰富的课外书籍、布置趣味盎然的课外作业
小学语文具有丰富的知识性的趣味性、教师不应视之为孤零零的“知识快餐”,而应将其作一把打开广博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查阅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邀游。
例如,当我教完《小避虎借尾巴》一课时,便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又能重新长出来?还有哪些动物有这种特点?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前,翻翻家里的课外书,查查相关资料,把所查内容和名称记下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学生所查资料不仅丰富,而且还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四、根据学生见多识广的特点,布置一些综合性,操作性强的课外作业
现在的小学生见多识广、动手能力强,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设计一些综合性,操作性强的课外作业。例如,让学生回家编一张小报,自己配图配文,排版,设计。学生做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的实践活动这项作业时,我就采用“编小报”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找一两张自己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贴在小报上,然后再写一段文字介绍这张照片的来历或特点(何时、何地拍的?,正在做什么?那里的风景怎样,你的感觉如何)等,同时要求学生自己排版设计,用彩筆精心装扮自己的小报。结果学生的兴趣也非常高,配图,配文,排版……样样齐全,无所不能,教师把学生这种新颖独特的作业实际上是一种实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品全部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再让学生评出十张图文并茂的佳作。当然,这样的作业因其工作量大,不宜经常地,过多的布置,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家庭作业的巧妙布置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过程。过去我们总是说给学生“留”家庭作业,结果学生的家庭作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学生也激不起兴趣,疲于应付,效果欠佳。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只要我们注重家庭作业模式的改革,只要稍心去“设计”家庭作业,学生的作业实际上是可以千变万化的,五花八门的,是可以不拘形式,生动活泼的,也是可以收到意想不到效果的。
一、布置多种形式的课前预习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常因语文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而导致语文学习的兴致不高,课堂气氛沉闷。为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前布置一些有趣的家庭作业,帮助学生预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根据课文内容,在布置学生朗读,查字典的同时,还可布置学生画画。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普遍爱画画,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进行语文教学,图文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翠鸟》一文,课前除了布置学生朗读课文外,我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首段内容,回家画一幅“翠鸟图”,次日课堂上再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画,结合老师的讲解看看自己画得对不对。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所有的同学都画了一张画,通过图文对照,很快就发现了自己所画的“翠鸟图”与课文上所描绘的不同。有的学生把翠鸟头上的羽毛涂成单一的橄榄翠绿色,而课文是这样说的: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花纹。通过看图,朗读,学生很快就明白,将翠鸟头上的羽毛涂成单一的颜色是不对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绣满“这个词语的理解。学生通过画画,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发挥了想象,收到了“巧学”“乐学”的效果。
二、布置新颖独特的课后复习作业,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针对课堂内容而布置的课后作业一般有许多种,如背诵、抄写、朗读等。背诵和抄写,教师通常较易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而诵读,教师就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小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学生普遍不愿张嘴朗读,老师要求学生回家朗读,也很难落到实处。对此,我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熟,再把自己朗读的课文录进磁带里,次日再把磁带放给学生听,让大家猜猜这是谁读的,读得怎么样。有比较就有鉴别,一些平常不愿朗读或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经过练习很快就有了明显进步。虽然教师不可能每次都把所有学生的磁带放完,但可以根据课程进度有计划地轮流来放。这一做法也得到学生家长支持。据家长反映,学生在完成此项作业时,大多非常认真,也非常有兴致。而学生在课堂上听到自己的声音时,更是全神贯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朗读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利用学生丰富的课外书籍、布置趣味盎然的课外作业
小学语文具有丰富的知识性的趣味性、教师不应视之为孤零零的“知识快餐”,而应将其作一把打开广博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查阅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邀游。
例如,当我教完《小避虎借尾巴》一课时,便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又能重新长出来?还有哪些动物有这种特点?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前,翻翻家里的课外书,查查相关资料,把所查内容和名称记下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学生所查资料不仅丰富,而且还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四、根据学生见多识广的特点,布置一些综合性,操作性强的课外作业
现在的小学生见多识广、动手能力强,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设计一些综合性,操作性强的课外作业。例如,让学生回家编一张小报,自己配图配文,排版,设计。学生做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的实践活动这项作业时,我就采用“编小报”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找一两张自己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贴在小报上,然后再写一段文字介绍这张照片的来历或特点(何时、何地拍的?,正在做什么?那里的风景怎样,你的感觉如何)等,同时要求学生自己排版设计,用彩筆精心装扮自己的小报。结果学生的兴趣也非常高,配图,配文,排版……样样齐全,无所不能,教师把学生这种新颖独特的作业实际上是一种实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品全部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再让学生评出十张图文并茂的佳作。当然,这样的作业因其工作量大,不宜经常地,过多的布置,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家庭作业的巧妙布置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过程。过去我们总是说给学生“留”家庭作业,结果学生的家庭作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学生也激不起兴趣,疲于应付,效果欠佳。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只要我们注重家庭作业模式的改革,只要稍心去“设计”家庭作业,学生的作业实际上是可以千变万化的,五花八门的,是可以不拘形式,生动活泼的,也是可以收到意想不到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