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佳文力作,都有巧妙的构思,独特的结构,精当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正是这些使得读者受到震撼,产生共鸣。得到启迪。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试着与学生从文本教材中探寻写作技巧,以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仅就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两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这两篇散文都收录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专栏内。都是名家之作。两文的作者所处时代一致,也都是爱国的志士。朱自清散文语言淳朴自然,朴素无华,邹韬奋的散文虽言语多犀利(符合他的记者身份),然而,《我的母亲》这篇散文却是情感真挚,语句柔和细腻(或许这正是“母亲”的魅力使然)。我让学生从两篇名作中探寻精妙之处。以用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大家不负我望。终究也各抒己见地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一、开篇简洁,扣紧中心。奠定基调
古人写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两篇文章均适用“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背影》的开头只有一句话,然而文章叙写的对象——“父亲”已然突出,着重刻画的人物特征——“背影”也闪亮登场。“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朴实的语言叙述的却是浓浓的追忆,思念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我的母亲》开篇就用“只知道”“不知道”“去世了”写出了作为封建家庭中一个女性的悲剧,隐含了作者沉痛的哀悼之情,也使得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体验显得弥足珍贵。两篇课文均遵循了记叙文开头的基本原则,即向心性和精简性。
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背影》的结尾是抒情式兼照应式。末段处处显现出与前文的照应。父亲的来信是使得我百感交集的一个触发点。正因为父亲的话,使我想起了父亲待我的种种好处。交代了写作的缘起。文末又提出“背影”,不仅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密,也更衬托出父爱的力量。深化了主题。《我的母亲》的结尾是议论式兼照应式。《我的母亲》最后两节是全文的收束段,简洁而又耐人寻味。“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才”字蕴涵着无限的痛惜之情,与开头“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句中“就”呼应。母亲是平凡的,但她具有“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只是遭“埋没”,被“葬送”,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更有贡献的人。这种评价高度赞颂了母亲,也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憎恶和谴责,使文章思想意义更为深刻。
三、选材精当,截取典型。塑造形象
《背影》与《我的母亲》两篇文章均是选取的最能突现人物的事例,让人真正体味到“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背影”不是寻常的背影,而是凝聚着悠悠父爱的背影。父亲的慈爱与迂执。艰难与努力,困顿与挣扎,都聚焦于此。背影不仅是聚焦点,还是聚光点。它犹如电光石火,将儿子的思念之情、关爱之心点高点燃。作者集中笔墨描绘这个背影,省略了其他方面种种描写。不仅别开生面,给人一种新颖感。而且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使文章言尽于此而意无穷,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我的母亲》一文是选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断,来表现母亲形象,同样是截取法。截取的四个事例虽然普通。但都是作者记忆中最绚丽的花朵,突现了母亲的柔和、活泼、情感丰富、勤劳肯干,爱子情深。塑造她普通而又伟大的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四、抒情议论。穿插文中。深化内容
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读者会随年岁的增长而增添一些人生的感喟。就像思想逐渐成熟的朱自清看待年岁渐高的父亲,个中体味难以言传。朱自清在写作《背影》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根据现在的人生体验去审视自己当年的行为。“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些言语夹在事情的叙述之中,丝毫不显突兀,更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而是与文章融为一体,表达了深深的自责、追悔之情。这大概就是情之所至。水到渠成吧。末尾一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想见”,令人读来仿佛就听到朱自清的一声叹息。余音袅袅,那种怀念之情就从心中滋生,蔓延。绵绵不绝。《我的母亲》一文回忆往事的过程中,也不时地插入作者“现在的感受”。如第三节写元宵夜的“巡阅”,“我由现在的追想当时伏在她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她活泼的,欢跃的、柔和的、青春的美。”突现了母亲可爱的形象,如果不是母亲那浓浓的母爱包容了“我”,作为婴幼儿的“我”何以对她感受如此深刻?再如第四节,回忆母亲的温良善感后,不由得生发出感慨:“如果母亲生到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这不仅高度肯定了母亲良好的素质,也表现了对埋没妇女才能的封建社会的谴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五、情感诚挚。抓好细节。精心构思
要写出好文章,绝大多数人在语言上下工夫,给自己的语言百般化妆。以便文章更为亮丽。可这两篇课文都极朴实,可平实之中又自有娓娓动人的风采。究其原因。主要是诚挚的态度流于其间,且抓住了生活中最动人的细节。如《背影》中,“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一句看似平白如话,却写出了特定背景下的心态和我对父亲的理解。《我的母亲》中“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写出“我”当时不愿读书,却又不得不背的矛盾心理。抓好细节处理。是两篇文章感人至深的亮点之一。如《背影》中“于是扑打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细节刻画,写出了父亲——一个朴实地道的农村人为儿子买橘子的那种踏实与满足。又如《我的母亲》一文中“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细节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进程当中,但又绝不是随处可取,它需要我们用真挚的心去感悟方能察觉。
经过共同探讨,学生对如何写好叙事散文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提高了赏析课文的能力。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的写作技巧会不断提高。
(通州市十总初中)
这两篇散文都收录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专栏内。都是名家之作。两文的作者所处时代一致,也都是爱国的志士。朱自清散文语言淳朴自然,朴素无华,邹韬奋的散文虽言语多犀利(符合他的记者身份),然而,《我的母亲》这篇散文却是情感真挚,语句柔和细腻(或许这正是“母亲”的魅力使然)。我让学生从两篇名作中探寻精妙之处。以用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大家不负我望。终究也各抒己见地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一、开篇简洁,扣紧中心。奠定基调
古人写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两篇文章均适用“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背影》的开头只有一句话,然而文章叙写的对象——“父亲”已然突出,着重刻画的人物特征——“背影”也闪亮登场。“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朴实的语言叙述的却是浓浓的追忆,思念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我的母亲》开篇就用“只知道”“不知道”“去世了”写出了作为封建家庭中一个女性的悲剧,隐含了作者沉痛的哀悼之情,也使得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体验显得弥足珍贵。两篇课文均遵循了记叙文开头的基本原则,即向心性和精简性。
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背影》的结尾是抒情式兼照应式。末段处处显现出与前文的照应。父亲的来信是使得我百感交集的一个触发点。正因为父亲的话,使我想起了父亲待我的种种好处。交代了写作的缘起。文末又提出“背影”,不仅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密,也更衬托出父爱的力量。深化了主题。《我的母亲》的结尾是议论式兼照应式。《我的母亲》最后两节是全文的收束段,简洁而又耐人寻味。“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才”字蕴涵着无限的痛惜之情,与开头“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句中“就”呼应。母亲是平凡的,但她具有“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只是遭“埋没”,被“葬送”,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更有贡献的人。这种评价高度赞颂了母亲,也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憎恶和谴责,使文章思想意义更为深刻。
三、选材精当,截取典型。塑造形象
《背影》与《我的母亲》两篇文章均是选取的最能突现人物的事例,让人真正体味到“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背影”不是寻常的背影,而是凝聚着悠悠父爱的背影。父亲的慈爱与迂执。艰难与努力,困顿与挣扎,都聚焦于此。背影不仅是聚焦点,还是聚光点。它犹如电光石火,将儿子的思念之情、关爱之心点高点燃。作者集中笔墨描绘这个背影,省略了其他方面种种描写。不仅别开生面,给人一种新颖感。而且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使文章言尽于此而意无穷,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我的母亲》一文是选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断,来表现母亲形象,同样是截取法。截取的四个事例虽然普通。但都是作者记忆中最绚丽的花朵,突现了母亲的柔和、活泼、情感丰富、勤劳肯干,爱子情深。塑造她普通而又伟大的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四、抒情议论。穿插文中。深化内容
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读者会随年岁的增长而增添一些人生的感喟。就像思想逐渐成熟的朱自清看待年岁渐高的父亲,个中体味难以言传。朱自清在写作《背影》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根据现在的人生体验去审视自己当年的行为。“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些言语夹在事情的叙述之中,丝毫不显突兀,更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而是与文章融为一体,表达了深深的自责、追悔之情。这大概就是情之所至。水到渠成吧。末尾一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想见”,令人读来仿佛就听到朱自清的一声叹息。余音袅袅,那种怀念之情就从心中滋生,蔓延。绵绵不绝。《我的母亲》一文回忆往事的过程中,也不时地插入作者“现在的感受”。如第三节写元宵夜的“巡阅”,“我由现在的追想当时伏在她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她活泼的,欢跃的、柔和的、青春的美。”突现了母亲可爱的形象,如果不是母亲那浓浓的母爱包容了“我”,作为婴幼儿的“我”何以对她感受如此深刻?再如第四节,回忆母亲的温良善感后,不由得生发出感慨:“如果母亲生到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这不仅高度肯定了母亲良好的素质,也表现了对埋没妇女才能的封建社会的谴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五、情感诚挚。抓好细节。精心构思
要写出好文章,绝大多数人在语言上下工夫,给自己的语言百般化妆。以便文章更为亮丽。可这两篇课文都极朴实,可平实之中又自有娓娓动人的风采。究其原因。主要是诚挚的态度流于其间,且抓住了生活中最动人的细节。如《背影》中,“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一句看似平白如话,却写出了特定背景下的心态和我对父亲的理解。《我的母亲》中“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写出“我”当时不愿读书,却又不得不背的矛盾心理。抓好细节处理。是两篇文章感人至深的亮点之一。如《背影》中“于是扑打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细节刻画,写出了父亲——一个朴实地道的农村人为儿子买橘子的那种踏实与满足。又如《我的母亲》一文中“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细节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进程当中,但又绝不是随处可取,它需要我们用真挚的心去感悟方能察觉。
经过共同探讨,学生对如何写好叙事散文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提高了赏析课文的能力。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的写作技巧会不断提高。
(通州市十总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