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桂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蚂拐歌》
教学目标:
1、喜欢演唱歌曲,能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关心动物之情。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演唱活动,大胆而自信地在同伴面前演唱。
3、认识打击乐器蛙鸣筒和响板,能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教具准备:挂图、蛙鸣筒、响板、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伴着《小燕子》的音乐旋律,模仿燕子飞行的动作进教室。
二、新课导入:
1、老师敲击蛙鸣筒:小朋友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是青蛙叫的声音。
(师):青蛙的功劳可大了,它能捕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你认识了解这位好朋友吗?你能画出来吗?(播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我眼中的小青蛙”。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马山话是怎么称呼青蛙的吗?
(生):蚂拐。
(师):对了。可爱的蚂拐平时最喜欢唱歌了。今天啊,老师带来了它们的演出剧照,你们瞧——
3、出示挂图。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唱的是什么歌呢?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4、播放歌曲。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出示谱例)
(师):你们想学唱这首好听的《蚂拐歌》吗?
(生):想。
三、新歌教学。
1、学习歌词:用马山方言按节拍朗读歌词。
(师):我们可以用马山话来读《蚂拐歌》,请听老师读一遍。
(生跟着老师按节拍用马山方言朗读歌词,熟练后加上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师):蚂拐们看到大家表演的那么好,也想为我们展示它们的歌喉,请大家欢迎!
2、再次播放歌曲。
(师):它们唱的好吗?我们也来学一学唱一唱吧!
3、学唱歌曲: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老师及时纠错。
4、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用蛙鸣筒、响板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师):小朋友们的歌长得真好听,如果能为歌曲配上一些伴奏就更好听了。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组成小乐团为大家的演唱进行伴奏呢?
(学生自由选择蛙鸣筒、响板在老师的带领下为歌曲伴奏,其余同学边唱边舞。)
五、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师):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老朋友——蚂拐,也就是青蛙。我们一定要保护它、爱护它,让它为庄稼捉害虫,让粮食获得更大的丰收!蚂拐们又要去捉害虫了,我们和它们说再见吧!下课!
教学反思:
《蚂拐歌》是一首轻快活泼、风趣幽默的壮族民歌。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总是在想:如何能让这些刚入学的孩子爱学爱唱这样具有较强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歌呢?于是我抓住了小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把整首歌编成“青蛙(蚂拐)表演”的故事。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辨听蛙鸣筒的声音找青蛙(蚂拐),到让孩子们动手描画“我眼中的青蛙(蚂拐),再到后来的律动表演和用蛙鸣筒、响板为歌曲伴奏等等环节,无不深深吸引着孩子,加上老师有趣而极富儿童化的语言,从而激发了孩子们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愿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旦被激发,就能推动其自身的发展。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引用马山方言进行教学。在歌曲教学中,我创新的引用马山本地官话进行歌词的教学,效果非常好。马山方言属于桂柳语系,用它来朗读歌词,让孩子们觉得既亲切熟悉又易学易懂。在教学中,我很注重德育的渗透,对孩子们进行了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总之,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兴奋积极的学习,直到下课还能感觉的到孩子们意犹未尽。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和总结,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音乐课,在音乐课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和收获!
桂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蚂拐歌》
教学目标:
1、喜欢演唱歌曲,能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关心动物之情。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演唱活动,大胆而自信地在同伴面前演唱。
3、认识打击乐器蛙鸣筒和响板,能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教具准备:挂图、蛙鸣筒、响板、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伴着《小燕子》的音乐旋律,模仿燕子飞行的动作进教室。
二、新课导入:
1、老师敲击蛙鸣筒:小朋友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是青蛙叫的声音。
(师):青蛙的功劳可大了,它能捕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你认识了解这位好朋友吗?你能画出来吗?(播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我眼中的小青蛙”。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马山话是怎么称呼青蛙的吗?
(生):蚂拐。
(师):对了。可爱的蚂拐平时最喜欢唱歌了。今天啊,老师带来了它们的演出剧照,你们瞧——
3、出示挂图。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唱的是什么歌呢?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4、播放歌曲。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出示谱例)
(师):你们想学唱这首好听的《蚂拐歌》吗?
(生):想。
三、新歌教学。
1、学习歌词:用马山方言按节拍朗读歌词。
(师):我们可以用马山话来读《蚂拐歌》,请听老师读一遍。
(生跟着老师按节拍用马山方言朗读歌词,熟练后加上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师):蚂拐们看到大家表演的那么好,也想为我们展示它们的歌喉,请大家欢迎!
2、再次播放歌曲。
(师):它们唱的好吗?我们也来学一学唱一唱吧!
3、学唱歌曲: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老师及时纠错。
4、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用蛙鸣筒、响板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师):小朋友们的歌长得真好听,如果能为歌曲配上一些伴奏就更好听了。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组成小乐团为大家的演唱进行伴奏呢?
(学生自由选择蛙鸣筒、响板在老师的带领下为歌曲伴奏,其余同学边唱边舞。)
五、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师):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老朋友——蚂拐,也就是青蛙。我们一定要保护它、爱护它,让它为庄稼捉害虫,让粮食获得更大的丰收!蚂拐们又要去捉害虫了,我们和它们说再见吧!下课!
教学反思:
《蚂拐歌》是一首轻快活泼、风趣幽默的壮族民歌。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总是在想:如何能让这些刚入学的孩子爱学爱唱这样具有较强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歌呢?于是我抓住了小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把整首歌编成“青蛙(蚂拐)表演”的故事。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辨听蛙鸣筒的声音找青蛙(蚂拐),到让孩子们动手描画“我眼中的青蛙(蚂拐),再到后来的律动表演和用蛙鸣筒、响板为歌曲伴奏等等环节,无不深深吸引着孩子,加上老师有趣而极富儿童化的语言,从而激发了孩子们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愿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旦被激发,就能推动其自身的发展。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引用马山方言进行教学。在歌曲教学中,我创新的引用马山本地官话进行歌词的教学,效果非常好。马山方言属于桂柳语系,用它来朗读歌词,让孩子们觉得既亲切熟悉又易学易懂。在教学中,我很注重德育的渗透,对孩子们进行了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总之,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兴奋积极的学习,直到下课还能感觉的到孩子们意犹未尽。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和总结,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音乐课,在音乐课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