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煦的阳光温润语文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意义。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语文学习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道路,从而形成生活化的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语文综合生活素养。
   一、让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在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生活素养
   美国大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地区丰富的地方资源,诸如让学生到农村参加亲人的葬礼,了解酒泉农村的丧葬习俗;调查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和生存状态;走进建筑工地,全方位了解打工者的心声和艰辛;走进酒泉汉唐美食街让学生品味酒泉特色美食,感受舌尖上的酒泉美食…… 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教师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让丰富的校外生活资源成为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学习的富矿,不断吸收生活的新鲜血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生活奠基。
   二、在社会生活这座天然的富矿中汲取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它成为语文教学的天然养料
   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丰富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社会热点和焦点,诸如“神舟十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共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认识生活,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同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新鲜的话题,诸如“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足球进校园”、“最美教师张丽莉”、“今日说法”等文化符号,让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社会热点,留心生活、才会创造生活、诗意生活。语文教师要将语文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现实世界对接,在社会生活这座天然的富矿中掘取丰富的语文生活素材,让它成为语文教学的天然养料。
   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是获得语文真知的有效途径
   语文的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体验,主动汲取生活营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教师可以利用假期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情感体验,诸如“妈妈教我学做家常菜”让学生体验炒菜的过程和妈妈做饭的艰辛;“参加一次社火表演”体验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走进乡下养殖场”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到乡下呼吸新鲜的空气,抱一抱自己喜欢的小花猫、骑一骑小黄牛、拉一拉大黑马、喂一喂小绵羊、追一追小野兔……我想这种情感体验在传统的语文课上学生是无法体验到的;其次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也可以进行语文情感体验教育,诸如“留守儿童和外地打工父母的一次亲情通话”,让孩子在通话中体验父母的无奈与不易;再者让学生在自然中学语文。诸如“难忘的野炊”让学生感受在自然中风餐露宿的野外生活,这些语文体验活动都会在学生心灵的记忆深处泛起层层涟漪,令学生永生难忘。
   语文教学只有立足于生活这片沃土,充分利用好生活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善于挖掘生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大胆探究体验,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四、走进现代网络生活世界,让语文学习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接,努力构建交互式语文学习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在先进的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大数据教学”、“空中课堂”、“翻转课堂”和“微课”等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它们的出现向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流、实现“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等网上语文综合实践,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以网络作为“沟通交际工具”,努力构建语文交互式学习新模式。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因为有了丰厚的生活土壤而显得多姿多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与自然接轨,与社会共存,与时代共进,与生活共融,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尤其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由于长期封闭的教育管理,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让学生深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积极开展语文生活化教育,让生活和煦的阳光温润语文教学,从而让语文教学显得色彩斑斓,处处都洋溢着醉人的生活芳香。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4]GHB1307)“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生活素质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常瑞丽,教师,现居甘肃酒泉。
其他文献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需求的内在驱动力。但如今的世界网络盛行,迷恋网络游戏已成了众多学生最大的兴趣所在。家长和教师想了很多办法与网络游戏进行抗争,但大多收效甚微。作为一名教师,我接触过很多迷恋网络的学生。从他们身上我认识到:当学生对网络游戏兴致盎然时,简单的“围追堵截”,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将学生彻底推向孤
1967年,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提出了接受美学这一概念,其核心是从读者出发,从读者的理解、接受出发。在尧斯看来,任何作品如果不经读者阅读,没有了读者的“创造”,那只能算半成品。这里就强调了读者的阅读对于文本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如果要达到通过阅读丰富甚至再造作品的目的,就必须把学生充分地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文学灵性。  一.让学生在期待中产生兴趣  阅读期待
散文是一种很自由的文体,它讲究“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在阅读时,颇为头疼。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也常常不知从何处入手让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与技巧。难道散文阅读教学真是“死症”,无法可想了吗?笔者认为,可以把“参与式教学”引进来。  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
当前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大都只重视积累,而忽略了感悟和运用,导致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更谈不上提升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倡导古诗词教学的生活化很有必要了。那么如何实验古诗教学的生活化呢?我以为有以下几条经验可以借鉴。   1、演绎古诗词   诗重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没
所谓质疑能力,就是指对事物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的能力。质疑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能够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文本质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在课堂上进行落实,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质疑“题眼”,开启文本探究之旅   “题眼”就是指一篇课文的题目,“题眼”在一篇课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把握住了“题眼”,就能够
观察作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头戏”,尤其是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观察作文以观察为基础搜集写作的原始材料,在课堂写作指导之前学生已经胸有成“米”,然而要做好“有米之炊”也不是易事。   失败案例:   作文主题“保护周围环境”。学生自由结合,分组制定活动计划,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对周围环境展开调查。学生收集的资料五花八门,有网上关于家乡建设的新闻、图片;有自己拍摄的环境污染图片、视频
考场作文常受“写作”和“评价”的特殊性的制约,所以如果能够打造好文章的诸多美点,使之在阅卷老师眼前频频闪现光彩,则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精心打造考场作文的美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打造一见倾心的起点美。   首先,当然要打造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拟题时,开口要小,要紧扣文旨。新颖别致的文题,可以让阅卷老师耳目为之一新,顿生不少好感,我们可以大胆发挥,或借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第一位的,它是写作的基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怎样让更多的学生“吸取”足够的“营养”,滋养写作的思维土壤,“倾吐”真情实感?我们认为注重读写结合,善于发掘课内外写作的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前,我校有不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结果感到作文教学难以入手,学生也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写的文章编凑造假,空洞无味,成了语文教学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
一.探究缘由  当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响彻云霄,从不敢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今天在学校的推动下,总算搭乘“课堂转型”的“末班车”,战战兢兢、半信半疑地试验了一次当今最为火爆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利用导学案教学。  我有意识地用大脑、用眼睛、用手中的笔,记下这回“课堂转型”的细枝末节,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分块横向比较,以期找到“科学”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