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与生命成长相伴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美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下面,我谈谈自己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审美情趣的。
  
  一、品词析句,引导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美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表现法布尔对昆虫感兴趣的词用了“着迷”、“迷恋”、“痴迷”三个程度不一的词。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文本,看看这三个词能不能互相替换。
  学生在品读文本后,经过反复推敲,觉得不可以互换,因为这三个词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感兴趣程度是由浅入深的,体会到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把研究昆虫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个对人类对科学有着卓越贡献的著名昆虫学家。从而激励学生培养自己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探索和钻研精神。文本中美的因素在推敲语言中让学生自然获得,学生对美的追求进入一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整体美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一种美育方式。我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各种教学设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感受美、欣赏美。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美
  
  教材中那些反映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事物,通过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书声琅琅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文中的人物心境、优美场景,那一幅幅美的画面跃然眼前。通过长时间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美感中的理性认识在想象中得到实现,在想象的推动下进一步丰富形象美。
  如:《黄河的主人》一文中,当朗读到:“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时,学生眼前就会浮现出黄河滚滚的形象,这种感官上的兴奋,随着文中内容的深入,学生就会惊赞。“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骇浪,成为黄河的主人。”读吧,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对艄公的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感情为之升华,领悟到了崇高的形象之美。
  再如:《嫦娥奔月》一文中,嫦娥在月亮上深情凝望着后羿,后羿不顾一切朝月亮追去的情景。此时,学生朗读中,与他们共分离别情深,从而使嫦娥、后羿为民着想、牺牲自己幸福的美好形象深深地萦驻学生的心头。学生借助朗读在语言的感受能力下,转化为心中新的审美形象,享受审美愉悦,读中怎能不感受到形象美呢?
  
  四、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创造美的境界。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可让学生在朗读中根据文字描述进行语言表达,在朗读中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朗读为学生创造美起到了桥梁作用,而这个过程就是在创造美。这一过程在每篇文章每节课中无不体现。
  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翁媪、三儿等人物景象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图。在朗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诗意、诗情,并受到自然美、艺术美的熏陶,学生根据头脑中浮现出的画面,就能不同程度地进入诗句所描绘的境界,再通过说把诗意表达出来,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在乐趣中教学的,靠潜移默化的训导能力,在感性形式上吸引学生,以情动人,理在其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渗透。审美活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没有情感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教育要从诱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教师总是要满腔热情地去激发学生的审美之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之美去打动学生。
  (山东省胶州市常州路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强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教学中为什么要创设情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过去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鲜明理念。由此可见,“建设”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最具有活力的主题词,教师和学生应当首当其冲、责无旁贷成为语文课程的“建设者”。笔者以为一篇课文对学生要构成足够的吸引力,可以从以下层面去“建设”它:  一,明确话题。话题是文章的中心。任何一篇课文,只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感悟,都能提炼出一两个明确的话
期刊
今年初次教幼儿识字教学,说实在的,看过大纲中的识字卡片,我有些疑惑:仅仅三周的孩子,能认识这么复杂的汉字,简直不可思议。但我坚信:教学大纲不会没有根据的。于是我开始了对此项教学法的探究:实物教具、形体语言、情境表演和故事儿歌等多种形象的教育手段,,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将教育过程转化为幼儿喜爱的生活过程。满足他们爱动,爱玩,爱听故事,喜欢模仿,善于表演的要求,采用了多种识字教学法,实践证明:以下
期刊
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教师在上课时面面俱到,可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尤其在教学效果反馈时,发现学生对重点部分掌握得不够牢固,在难点之处错误很多。症结何在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没用活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
期刊
作为职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立身之本,而且要有长远的眼光,摆正语文教学与新课标、新课改、教材、高考之间的关系,信念坚定、目标明确地从事职中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有所法,学有所成”的境界。  在职中阶段,语文教师依然苦口婆心地教课文、讲作文、改作业、评试卷,结果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却越来越小,语文学科不得不给其他学科让路。  无数的教育家也曾为此总结了很多经验,可是依然改变不了职中语文的尴尬处境。在新
期刊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试题越来越体现了高考改革的精神,根据今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特点和考查内容,现对高三物理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愿与同仁探讨。     一、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高考物理命题一贯坚持全面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近几年还针对以往教学的薄弱环节,提出获取知识的能力,另外将原来的实验能力改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这五项能力的前三项是有着层次递进
期刊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并从中感受,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获取新知识的较为完整深入的自主探究过程。   关键词:自主学习 设置疑问 驱动探究 延续探究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在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事实、事例或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独立探究,自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
期刊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学困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  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所谓的学困生,即是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
期刊
对素质概念和素质教育的理解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要求的探讨具有实际意义。为此,我查阅了近五年内十多种杂志上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当前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从内容,形式,要求和实施方面提出一些出步设想:     一、素质的判断和发展形式    目前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和认识虽没有统一的观点,但对素质教育的判断已趋于一致.人的素质高低应可用个体行为表现进行推测.高素质者能对各种环境和事物,尤
期刊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