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美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下面,我谈谈自己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审美情趣的。
一、品词析句,引导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美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表现法布尔对昆虫感兴趣的词用了“着迷”、“迷恋”、“痴迷”三个程度不一的词。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文本,看看这三个词能不能互相替换。
学生在品读文本后,经过反复推敲,觉得不可以互换,因为这三个词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感兴趣程度是由浅入深的,体会到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把研究昆虫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个对人类对科学有着卓越贡献的著名昆虫学家。从而激励学生培养自己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探索和钻研精神。文本中美的因素在推敲语言中让学生自然获得,学生对美的追求进入一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整体美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一种美育方式。我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各种教学设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感受美、欣赏美。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美
教材中那些反映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事物,通过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书声琅琅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文中的人物心境、优美场景,那一幅幅美的画面跃然眼前。通过长时间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美感中的理性认识在想象中得到实现,在想象的推动下进一步丰富形象美。
如:《黄河的主人》一文中,当朗读到:“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时,学生眼前就会浮现出黄河滚滚的形象,这种感官上的兴奋,随着文中内容的深入,学生就会惊赞。“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骇浪,成为黄河的主人。”读吧,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对艄公的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感情为之升华,领悟到了崇高的形象之美。
再如:《嫦娥奔月》一文中,嫦娥在月亮上深情凝望着后羿,后羿不顾一切朝月亮追去的情景。此时,学生朗读中,与他们共分离别情深,从而使嫦娥、后羿为民着想、牺牲自己幸福的美好形象深深地萦驻学生的心头。学生借助朗读在语言的感受能力下,转化为心中新的审美形象,享受审美愉悦,读中怎能不感受到形象美呢?
四、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创造美的境界。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可让学生在朗读中根据文字描述进行语言表达,在朗读中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朗读为学生创造美起到了桥梁作用,而这个过程就是在创造美。这一过程在每篇文章每节课中无不体现。
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翁媪、三儿等人物景象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图。在朗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诗意、诗情,并受到自然美、艺术美的熏陶,学生根据头脑中浮现出的画面,就能不同程度地进入诗句所描绘的境界,再通过说把诗意表达出来,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在乐趣中教学的,靠潜移默化的训导能力,在感性形式上吸引学生,以情动人,理在其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渗透。审美活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没有情感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教育要从诱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教师总是要满腔热情地去激发学生的审美之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之美去打动学生。
(山东省胶州市常州路小学)
一、品词析句,引导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美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表现法布尔对昆虫感兴趣的词用了“着迷”、“迷恋”、“痴迷”三个程度不一的词。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文本,看看这三个词能不能互相替换。
学生在品读文本后,经过反复推敲,觉得不可以互换,因为这三个词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感兴趣程度是由浅入深的,体会到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把研究昆虫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个对人类对科学有着卓越贡献的著名昆虫学家。从而激励学生培养自己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探索和钻研精神。文本中美的因素在推敲语言中让学生自然获得,学生对美的追求进入一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整体美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一种美育方式。我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各种教学设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感受美、欣赏美。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美
教材中那些反映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事物,通过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书声琅琅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文中的人物心境、优美场景,那一幅幅美的画面跃然眼前。通过长时间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美感中的理性认识在想象中得到实现,在想象的推动下进一步丰富形象美。
如:《黄河的主人》一文中,当朗读到:“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时,学生眼前就会浮现出黄河滚滚的形象,这种感官上的兴奋,随着文中内容的深入,学生就会惊赞。“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骇浪,成为黄河的主人。”读吧,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对艄公的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感情为之升华,领悟到了崇高的形象之美。
再如:《嫦娥奔月》一文中,嫦娥在月亮上深情凝望着后羿,后羿不顾一切朝月亮追去的情景。此时,学生朗读中,与他们共分离别情深,从而使嫦娥、后羿为民着想、牺牲自己幸福的美好形象深深地萦驻学生的心头。学生借助朗读在语言的感受能力下,转化为心中新的审美形象,享受审美愉悦,读中怎能不感受到形象美呢?
四、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创造美的境界。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可让学生在朗读中根据文字描述进行语言表达,在朗读中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朗读为学生创造美起到了桥梁作用,而这个过程就是在创造美。这一过程在每篇文章每节课中无不体现。
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翁媪、三儿等人物景象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图。在朗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诗意、诗情,并受到自然美、艺术美的熏陶,学生根据头脑中浮现出的画面,就能不同程度地进入诗句所描绘的境界,再通过说把诗意表达出来,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在乐趣中教学的,靠潜移默化的训导能力,在感性形式上吸引学生,以情动人,理在其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渗透。审美活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没有情感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教育要从诱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教师总是要满腔热情地去激发学生的审美之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之美去打动学生。
(山东省胶州市常州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