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春秋时期老子作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用来告诉统治者如何以“无为”实现治世的愿望。“无为”是指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这一思想主张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对后世影响重大,在现代社会管理中,仍被广泛地推广,意义深远。
关键词:道家 无为而治 现代管理 现实意义
一、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来源
1.“无为而治”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老子“无为而治”这一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十分动荡的时期。墨子对当时局面的描述则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从中就可以体会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各能者纷纷提出自己的治世思想,而老子是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史官,从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冷静观察中,认为当权者的“有为”统治已经给社会、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祸患,所以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治世思想,构建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老子》这部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就体现了老子哲学思想的光辉。“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其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概念,老子的哲学体系就是围绕着“道”而逐步展开的。在老子看来,“道”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2.老子“道”的阐释。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与“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道”的本质特性。因此,对“无为而治”思想的剖析需建立在了解“道”的基础上。春秋时期就已经把天体运行的轨道叫做天道,把人做事遵循的法则叫做人道了。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不仅吸取了春秋时期他人关于“道”的理解,更把作为规律、法则意义的“道”发展成为万物本原之道。“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世界的本原与始基,是万物的主宰。“道”除了是万物的根本,它还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正如《老子.二十五章》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普遍地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统帅着万物,天地萬物都必须遵循共同的“道”的法则,。
由此可见,“道”在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老子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围绕着“道”来产生和构建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直观地表达了老子对“道”的界定。“道”虽“无为”,却“无不为”地创造了天地万物。
二、“无为而治”思想的深远影响
1.“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内容。老子的管理思想是以“道”为基础的。道法自然,反映在管理思想上即要求管理者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决策与管理,减少对决策执行活动的干预,反对瞎指挥及强作妄为。“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不为”,而是不要“强为”,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看似“无为”实却“有为”的事。“无为而治”就是“以道莅天下”,是道的“无为”在政治领域的运用。老子说:“道常无为而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也曾将治国哲理运用“治大国,若烹小鲜”这般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从王弼备注“不扰也。躁则多害,静则全真。”可以细细品味出老子的独特见解:治国就如同烹饪小鱼,不能搅动太多,否则小鱼就会被搅烂,这就需要“无为”;若想要烹饪得味美,还需“为”,适当干预,忌破坏其自然规律。这就是所谓的“为无为,则无不治”。
2.历史上“无为而治”思想的治国意义。老子“无为而治”思想自春秋时期就已提出,至今约有两千年的传承。在这悠悠历史长河中,其作为治国之术意义深远。
唐初把道教定国教,推行垂拱而治,即什么都不做就天下大治,虽过分诠释了“无为而治”思想,但是本质依然是提倡“君无为而臣有为”。在这种氛围下出现了“贞观之治”这般盛世局面。
百家讲坛《汉代国策风云之无为而治》也曾讲到:“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一种思想,主张“清静无为”,“顺自然”。 可以说,无为而治的国策在汉朝初年起到了休养生息的作用,社会经济形势获得了复苏,形成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魏晋以后,无为的思想成为了道教社会观的基础。《云笈七箓》卷九十《七部语要》中有一则称:“执道德之要,固存亡之机,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定安危之始,明去就之理,是可全身、去危、离咎,终不起殆也。”道教认为:事主、事师、去危、离咎、定安危,都应以无为作为指导,无为成为了道教的社会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纲要。
明初力推“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仁宣之治”。清初推行轻税减赋政策,成就了“康乾盛世”。这些太平盛世局面都与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紧密相关。
3.“无为”的实质。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注重从“无”中去“为”,“为之于未有”(《道德经》第64章),而在“有”中“不为”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这种解释不是浅显易懂的道理,需细细品味才能微有收获,仍有迷惑难领悟其精髓,但是曾看到一句点睛之笔让人茅塞顿开:“无为”是指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三、“无为而治”的现代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变革的快速发展,社会呈现出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现状,在变革的大环境中,企业管理者习惯用固有的管理模式加强对企业的掌控,严加管束每个员工的行为,并从制度、流程、系统、模型、文化等不同方面进行约束管理,这也就显现出日益复杂的问题。
借鉴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管理理念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并将其与其他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思想体系,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无为而治”思想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素质,除了具备各类专业知识,还需认识“道”的各种法则,顺应人的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正当途径、合法经营取得利润。研究经营谋略,挖掘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后备,并具备捕捉信息的能力,能从大量的信息中寻找时机,充分发挥企业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进企业管理,进而真正实现以“无为”思想指导企业行为。“无为而治”思想倡导凭借“顺其自然”的哲学智慧而进行科学管理,若能以最小的管理行为取得最大的经营效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实践“无为而治”
1.结合企业文化。首先要制定适宜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强化企业凝聚力和员工的满意度。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都要总结提炼自己的经营理念,包括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价值观、使命、人才观等等,通过组织活动、管理制度等形式灌输和传播到企业内外,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员工不单单为一份薪资而工作,要让员工把工作当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开心工作,快乐生活。通过企业文化是员工明白企业既是职场,又是家庭,能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又能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更具人性化的企业更具凝聚力、向心力,能留住员工的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使企业与员工能可持续发展,共同成長。
2.注重精神引导。其次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注重对员工精神引导,减少对员工的行为控制。企业高层管理者在管理中尽可能地将权力下放,以便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当然,企业的管理者们常常会有一种顾虑,认为权力下放会使企业失去控制,会造成部分员工,降低工作效率,所以他们事必躬亲,勤勉工作。管理者过于精细,事事为之,也会限制下属的创造力,久而久之,企业内部势必思想僵化、不利创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企业所要做的并不是对内部员工的行为进行严密管束,时时监督,而应努力改变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加强团队学习能力,让各种信息与企业的创新思维接触、碰撞,使企业得到进一步提升,实践“有所为有所不为”。
3.倡导以人为本。最后是要倡导以人为本,鼓励员工自主管理。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把企业内的各个员工看得比“制度、模式”更重要,相信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能力并不一定模式化才能有所发展,引导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并把企业的部分经营管理权大胆地交给可信赖可培养的员工。企业员工中有一部分年轻群体,总有值得委以重任的精英,他们既有思维敏捷、知识全面、敢于创新等优点,又有思想过激、经验欠缺、群体意识差等不足。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独具慧眼”,宽容和保护其可贵的思想和行为。
所以,“无为而治”的无为管理并不是管理者实际行动中的“无为”,而是让“有为”的管理通过“无为”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高层管理者摆脱日常繁琐事务的束缚,面对未来,审时度势,制定长期战略。貌似“无为”,事实上是更有为,更加有效率。
五、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引起现代管理学家的兴趣,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当中。
首先,“无为”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在企业管理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现代企业中的规模不断扩大,部门层次不断增多,高层管理者没有必要事事为之,而应当在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等大事上有所为,在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小事上有所不为,管理者通过“有所不为”开发员工们的思想,让员工参与到企业每个环节中来,使事事都得到高效处理,事半功倍。
其次,现代企业管理者要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具备伯乐精神,能识贤、求贤,独具慧眼在管理上对员工高度信任,充分放权,培养能够委以重任、实现共赢的精英,并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在性,以高度的信任感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满意度,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中企业管理者放权要把握好分寸,“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万万不能的,但适当下放权力,让优秀员工自己决策,撇弃原有固定模式,规划与创新,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企业管理是一门很高深学问,通过“无为而治”以实现员工和企业自身双赢是很有必要的。做管理,忌讳墨守成规不变通认死理,要学会分析,总结,掌握环境的人与事物的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去管理,让管理中的人与事物和谐,有序,达到理想中的效率与效果。看似“无为”实“有为”,遵从员工们的思想去管理,员工们会把自己当做“主人翁”,而且还会具有强烈的企业奉献精神、积极性和满意度,共同把这个大家庭长期经营。
参考文献:
[1]张丽. 老子“无为”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王哲.“无为而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烟草,2016,(03):50-51
[3]吴海燕.浅析“无为而治”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09,(06):49+74.
[4]王哲.“无为而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烟草,2016,(03):50-51.
[5]张正君.“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J].中外企业家,2013,(14):109-110.
关键词:道家 无为而治 现代管理 现实意义
一、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来源
1.“无为而治”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老子“无为而治”这一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十分动荡的时期。墨子对当时局面的描述则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从中就可以体会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各能者纷纷提出自己的治世思想,而老子是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史官,从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冷静观察中,认为当权者的“有为”统治已经给社会、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祸患,所以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治世思想,构建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老子》这部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就体现了老子哲学思想的光辉。“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其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概念,老子的哲学体系就是围绕着“道”而逐步展开的。在老子看来,“道”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2.老子“道”的阐释。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与“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道”的本质特性。因此,对“无为而治”思想的剖析需建立在了解“道”的基础上。春秋时期就已经把天体运行的轨道叫做天道,把人做事遵循的法则叫做人道了。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不仅吸取了春秋时期他人关于“道”的理解,更把作为规律、法则意义的“道”发展成为万物本原之道。“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世界的本原与始基,是万物的主宰。“道”除了是万物的根本,它还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正如《老子.二十五章》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普遍地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统帅着万物,天地萬物都必须遵循共同的“道”的法则,。
由此可见,“道”在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老子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围绕着“道”来产生和构建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直观地表达了老子对“道”的界定。“道”虽“无为”,却“无不为”地创造了天地万物。
二、“无为而治”思想的深远影响
1.“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内容。老子的管理思想是以“道”为基础的。道法自然,反映在管理思想上即要求管理者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决策与管理,减少对决策执行活动的干预,反对瞎指挥及强作妄为。“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不为”,而是不要“强为”,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看似“无为”实却“有为”的事。“无为而治”就是“以道莅天下”,是道的“无为”在政治领域的运用。老子说:“道常无为而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也曾将治国哲理运用“治大国,若烹小鲜”这般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从王弼备注“不扰也。躁则多害,静则全真。”可以细细品味出老子的独特见解:治国就如同烹饪小鱼,不能搅动太多,否则小鱼就会被搅烂,这就需要“无为”;若想要烹饪得味美,还需“为”,适当干预,忌破坏其自然规律。这就是所谓的“为无为,则无不治”。
2.历史上“无为而治”思想的治国意义。老子“无为而治”思想自春秋时期就已提出,至今约有两千年的传承。在这悠悠历史长河中,其作为治国之术意义深远。
唐初把道教定国教,推行垂拱而治,即什么都不做就天下大治,虽过分诠释了“无为而治”思想,但是本质依然是提倡“君无为而臣有为”。在这种氛围下出现了“贞观之治”这般盛世局面。
百家讲坛《汉代国策风云之无为而治》也曾讲到:“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一种思想,主张“清静无为”,“顺自然”。 可以说,无为而治的国策在汉朝初年起到了休养生息的作用,社会经济形势获得了复苏,形成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魏晋以后,无为的思想成为了道教社会观的基础。《云笈七箓》卷九十《七部语要》中有一则称:“执道德之要,固存亡之机,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定安危之始,明去就之理,是可全身、去危、离咎,终不起殆也。”道教认为:事主、事师、去危、离咎、定安危,都应以无为作为指导,无为成为了道教的社会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纲要。
明初力推“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仁宣之治”。清初推行轻税减赋政策,成就了“康乾盛世”。这些太平盛世局面都与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紧密相关。
3.“无为”的实质。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注重从“无”中去“为”,“为之于未有”(《道德经》第64章),而在“有”中“不为”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这种解释不是浅显易懂的道理,需细细品味才能微有收获,仍有迷惑难领悟其精髓,但是曾看到一句点睛之笔让人茅塞顿开:“无为”是指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三、“无为而治”的现代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变革的快速发展,社会呈现出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现状,在变革的大环境中,企业管理者习惯用固有的管理模式加强对企业的掌控,严加管束每个员工的行为,并从制度、流程、系统、模型、文化等不同方面进行约束管理,这也就显现出日益复杂的问题。
借鉴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管理理念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并将其与其他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思想体系,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无为而治”思想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素质,除了具备各类专业知识,还需认识“道”的各种法则,顺应人的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正当途径、合法经营取得利润。研究经营谋略,挖掘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后备,并具备捕捉信息的能力,能从大量的信息中寻找时机,充分发挥企业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进企业管理,进而真正实现以“无为”思想指导企业行为。“无为而治”思想倡导凭借“顺其自然”的哲学智慧而进行科学管理,若能以最小的管理行为取得最大的经营效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实践“无为而治”
1.结合企业文化。首先要制定适宜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强化企业凝聚力和员工的满意度。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都要总结提炼自己的经营理念,包括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价值观、使命、人才观等等,通过组织活动、管理制度等形式灌输和传播到企业内外,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员工不单单为一份薪资而工作,要让员工把工作当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开心工作,快乐生活。通过企业文化是员工明白企业既是职场,又是家庭,能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又能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更具人性化的企业更具凝聚力、向心力,能留住员工的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使企业与员工能可持续发展,共同成長。
2.注重精神引导。其次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注重对员工精神引导,减少对员工的行为控制。企业高层管理者在管理中尽可能地将权力下放,以便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当然,企业的管理者们常常会有一种顾虑,认为权力下放会使企业失去控制,会造成部分员工,降低工作效率,所以他们事必躬亲,勤勉工作。管理者过于精细,事事为之,也会限制下属的创造力,久而久之,企业内部势必思想僵化、不利创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企业所要做的并不是对内部员工的行为进行严密管束,时时监督,而应努力改变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加强团队学习能力,让各种信息与企业的创新思维接触、碰撞,使企业得到进一步提升,实践“有所为有所不为”。
3.倡导以人为本。最后是要倡导以人为本,鼓励员工自主管理。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把企业内的各个员工看得比“制度、模式”更重要,相信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能力并不一定模式化才能有所发展,引导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并把企业的部分经营管理权大胆地交给可信赖可培养的员工。企业员工中有一部分年轻群体,总有值得委以重任的精英,他们既有思维敏捷、知识全面、敢于创新等优点,又有思想过激、经验欠缺、群体意识差等不足。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独具慧眼”,宽容和保护其可贵的思想和行为。
所以,“无为而治”的无为管理并不是管理者实际行动中的“无为”,而是让“有为”的管理通过“无为”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高层管理者摆脱日常繁琐事务的束缚,面对未来,审时度势,制定长期战略。貌似“无为”,事实上是更有为,更加有效率。
五、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引起现代管理学家的兴趣,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当中。
首先,“无为”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在企业管理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现代企业中的规模不断扩大,部门层次不断增多,高层管理者没有必要事事为之,而应当在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等大事上有所为,在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小事上有所不为,管理者通过“有所不为”开发员工们的思想,让员工参与到企业每个环节中来,使事事都得到高效处理,事半功倍。
其次,现代企业管理者要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具备伯乐精神,能识贤、求贤,独具慧眼在管理上对员工高度信任,充分放权,培养能够委以重任、实现共赢的精英,并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在性,以高度的信任感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满意度,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中企业管理者放权要把握好分寸,“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万万不能的,但适当下放权力,让优秀员工自己决策,撇弃原有固定模式,规划与创新,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企业管理是一门很高深学问,通过“无为而治”以实现员工和企业自身双赢是很有必要的。做管理,忌讳墨守成规不变通认死理,要学会分析,总结,掌握环境的人与事物的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去管理,让管理中的人与事物和谐,有序,达到理想中的效率与效果。看似“无为”实“有为”,遵从员工们的思想去管理,员工们会把自己当做“主人翁”,而且还会具有强烈的企业奉献精神、积极性和满意度,共同把这个大家庭长期经营。
参考文献:
[1]张丽. 老子“无为”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王哲.“无为而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烟草,2016,(03):50-51
[3]吴海燕.浅析“无为而治”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09,(06):49+74.
[4]王哲.“无为而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烟草,2016,(03):50-51.
[5]张正君.“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J].中外企业家,2013,(1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