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承担着中学生美育工作,使命感和责任心督促自己在新课标要求之下,担负起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重任,在美术教育新理念指导下,加强在具体情境下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的探索。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立足于我国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现状,通过调查与思考,与时俱进,进行大胆改革,深究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缘由,积极寻找解决的措施与对策。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艺术的融入利于提升审美品味,培养开放性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保护传统文化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优化教师队伍,增强课堂开放性引导探究传统艺术,强化素材收集整理是传统艺术融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美术;传统艺术;融入;途径
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西方美术教育的输入导致我们用西方人的眼光来审视东方的事物。这种所谓科学的观察方法,导致美术文化归属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淡漠。问题之二是片面地注重艺术上非理性观念,认为美术作品是一种注重天赋灵感的自然创作,无需美术文化理论。这种理念忽略了艺术是以理性为主导的,美术创作不仅强调个性与激情,还应在规律、准则方面表达人的精神理想。问题之三是当今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法而忽略传统理论。忽视了美术理论是区别高中美术教育与小学美术教育的关键所在,没有美术理论的介入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中学美术教育。
一、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艺术融入的重要性
(1)审美品味的提升。美术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重点是审美方面的教育,美术教学中在融入传统艺术后,学生对于文化审美的水平得到提高。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踪迹,需要的是能够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高中美术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充实。
(2)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传统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入,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将表演、游戏、手工、绘画等融合到教学案例中,可使学生创作及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以及学生表演等多样化教学方式,达到综合技能同艺术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得到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艺术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鉴赏。对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自由体验,并通过正确引导实现传统艺术在具体美术创作中的实施应用。
(3)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由于美术教育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包括欣赏性的基本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比如,泥塑的制作不仅让学生在工艺体验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还促进了学生动手制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在美术创作中,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历史及环境因素进行系统介绍,积极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文化作品进行欣赏。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当地的艺术展览馆进行参观,加深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情感体验。
(4)增强保护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传统文化不僅促进了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是民族力量凝聚的重要支柱。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智慧等是构成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民族认同感的建设人才,在提高保护和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思想认识的同时,产生新的思想感悟。
(5)解决单一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以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富于创新精神与自由表现的意识,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启发学生的艺术见解。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作多方面的美术文化信息传达,形成以传授艺术为重点的课程设计。美术理论的教学应从理论讲述中解脱出来,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实践,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使 学生理解更多的美术文化知识,受到传统美术文化的陶冶。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艺术文化融入的有效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优化教师队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实践,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部分学校过分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对文化素养的教育,美术教师了解传统文化的程度不深。学校可以聘请研究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或者民间艺术家为教师开展讲座,还可以开展高中美术课堂融入传统艺术的观摩活动,搭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为高中美术与传统艺术的有机结合奠定基础。
(2)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引导探究传统艺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在既有的传统教学基础上扩大教学内容,通过视频、书籍、图画等引领学生步入传统艺术的殿堂,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学习课程中。比如,在学习“美在人间----中国的民间艺术”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与感受传统文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泥人、剪纸、传统花艺等的动态展示,还可组织学生参观民间作坊、艺术博物馆,亲自动手制作,亲身体验传统艺术,并结合身心感受创造美术作品。美术创作与体验感受相结合,可使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大大增加,并且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
(3)强化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中国传统艺术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博大精深。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没有得到很好挖掘。引导学生对民间素材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校本教材,不仅体现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促进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上网等多种途径对传统艺术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然后通过画展、视频和书籍等进行学习交流。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的同皮影文化相关的资料、故事进行搜集,比较分析各地区的典型故事,然后进行皮影创作、表演,使皮影传统艺术得到宣传,最后将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校本教材的汇编,不仅使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得到培养,而且也增加了美术课堂的活跃气氛。
三、结束语
优秀的传统艺术凝结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审美意识与艺术修养的充分展现,在高中美术课堂活动中有效融入传统艺术是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需要放眼未来,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视力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艺术审美情趣,促进现代化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泽丰.民间美术融于高中美术教学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04).
[2]周亚卓.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的影响[J].美术大观,2012(01).
[3]张云中.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3(06).
[4]陆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09,(12).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关键词:高中美术;传统艺术;融入;途径
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西方美术教育的输入导致我们用西方人的眼光来审视东方的事物。这种所谓科学的观察方法,导致美术文化归属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淡漠。问题之二是片面地注重艺术上非理性观念,认为美术作品是一种注重天赋灵感的自然创作,无需美术文化理论。这种理念忽略了艺术是以理性为主导的,美术创作不仅强调个性与激情,还应在规律、准则方面表达人的精神理想。问题之三是当今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法而忽略传统理论。忽视了美术理论是区别高中美术教育与小学美术教育的关键所在,没有美术理论的介入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中学美术教育。
一、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艺术融入的重要性
(1)审美品味的提升。美术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重点是审美方面的教育,美术教学中在融入传统艺术后,学生对于文化审美的水平得到提高。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踪迹,需要的是能够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高中美术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充实。
(2)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传统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入,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将表演、游戏、手工、绘画等融合到教学案例中,可使学生创作及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以及学生表演等多样化教学方式,达到综合技能同艺术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得到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艺术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鉴赏。对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自由体验,并通过正确引导实现传统艺术在具体美术创作中的实施应用。
(3)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由于美术教育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包括欣赏性的基本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比如,泥塑的制作不仅让学生在工艺体验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还促进了学生动手制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在美术创作中,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历史及环境因素进行系统介绍,积极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文化作品进行欣赏。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当地的艺术展览馆进行参观,加深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情感体验。
(4)增强保护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传统文化不僅促进了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是民族力量凝聚的重要支柱。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智慧等是构成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民族认同感的建设人才,在提高保护和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思想认识的同时,产生新的思想感悟。
(5)解决单一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以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富于创新精神与自由表现的意识,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启发学生的艺术见解。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作多方面的美术文化信息传达,形成以传授艺术为重点的课程设计。美术理论的教学应从理论讲述中解脱出来,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实践,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使 学生理解更多的美术文化知识,受到传统美术文化的陶冶。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艺术文化融入的有效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优化教师队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实践,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部分学校过分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对文化素养的教育,美术教师了解传统文化的程度不深。学校可以聘请研究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或者民间艺术家为教师开展讲座,还可以开展高中美术课堂融入传统艺术的观摩活动,搭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为高中美术与传统艺术的有机结合奠定基础。
(2)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引导探究传统艺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在既有的传统教学基础上扩大教学内容,通过视频、书籍、图画等引领学生步入传统艺术的殿堂,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学习课程中。比如,在学习“美在人间----中国的民间艺术”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与感受传统文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泥人、剪纸、传统花艺等的动态展示,还可组织学生参观民间作坊、艺术博物馆,亲自动手制作,亲身体验传统艺术,并结合身心感受创造美术作品。美术创作与体验感受相结合,可使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大大增加,并且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
(3)强化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中国传统艺术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博大精深。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没有得到很好挖掘。引导学生对民间素材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校本教材,不仅体现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促进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上网等多种途径对传统艺术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然后通过画展、视频和书籍等进行学习交流。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的同皮影文化相关的资料、故事进行搜集,比较分析各地区的典型故事,然后进行皮影创作、表演,使皮影传统艺术得到宣传,最后将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校本教材的汇编,不仅使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得到培养,而且也增加了美术课堂的活跃气氛。
三、结束语
优秀的传统艺术凝结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审美意识与艺术修养的充分展现,在高中美术课堂活动中有效融入传统艺术是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需要放眼未来,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视力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艺术审美情趣,促进现代化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泽丰.民间美术融于高中美术教学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04).
[2]周亚卓.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的影响[J].美术大观,2012(01).
[3]张云中.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3(06).
[4]陆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09,(12).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