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复合口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8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m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药复合口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对3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药口服、中西药复合灌肠,每天1次。结果:38例中显效11例(29%),有效24例(63%),无效3例(8%)。结论:此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药 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1]。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根治性措施。临床上常用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SASP)、皮质类固醇治疗及5-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由于其不良作用或价格昂贵,笔者2003~2007年对住院的38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中西医复合口服、灌肠治疗,标本兼治起到消炎、解毒、收敛、愈合作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全组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22~76岁;病程2~16个月.其中初发型8例,慢性复发性24例,慢性持续性6例;伴有关节炎6例,口疮性溃疡3例。
  临床表现:患者均有轻重不一的腹泻,轻者每日排便2~4次,重者每日排便10~16次;粪便呈糊状、黏液便11例,便隐血(+~++)、血性黏液便12例,黏液脓血便15例。3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29例腹痛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7例腹痛无定位,呈阵发性痉挛性绞痛,便后可暂时缓解;2例仅有腹部不适。发热16例,体温37.6~39.2℃。46例均经3次便常规检查及培养未获致病菌及阿米巴原虫。
  结肠镜检查:经结肠镜检查,病变肠段局限于直肠7例,直肠、乙状结肠26例,左半结肠5例。
  活组织检查:结肠黏膜呈非特异性炎性病变,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其中黏膜溃疡19例,隐窝脓肿等改变6例。
  中药口服方组成:黄芪15g,金银花30g,马齿苋30g,桃仁12g,当归15g,木香15g,槟榔12g,槐米15g,仙鹤草30g,小蓟15g,枳壳15g,炒白芍15g,黄连15g,元胡15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灌肠方组成:仙鹤草30g,小蓟15g,紫草15g,白芷15g,血竭5g,桃仁10g,金银花20g,马齿苋30g,生黄芪15g。水煎100ml,加入云南白药3g,庆大霉素8万IU,保留灌肠。取药液100ml、药温38℃左右为宜,于每天同一时间以直肠滴入法保留灌肠,灌肠后20分钟变更一次体位,让药物与肠壁充分接触,保留2~4小时,以不解出完全被吸收为宜。15天后改为隔日灌肠1次,30天为1个疗程。
  
  结 果
  
  38例中,显效11例[腹痛消失,体温正常,便隐血(-),每日排便1~2次,粪便成形;结肠镜检查溃疡愈合,糜烂面消失或仅留瘢痕,血管清晰,黏膜光滑],显效率29%。有效24例[症状基本消失,便隐血(-),每日排便3~4次,粪便基本成形;结肠镜下溃疡灶减少或缩小50%以上],有效率63%。无效3例[症状减轻,便隐血(-),每日排便3~4次,粪便呈糊状],稳定率8%。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较常见又难以彻底根治的一种肠道疾病。以腹痛欲便,便带黏液伴里急后重为主症,可迁延数年或十余年,属祖国医学的痢疾和泄泻范畴。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遗传和免疫三方面因素有关[2]。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患病率高,其诊断、治疗已形成规范。国内近年有关UC的报道明显增加,累计病例已超过2万例。对病程8~10年以上的广泛性结肠炎、全结肠炎患者及病程30~40年以上的左半结肠炎、直乙状结肠炎患者,应行监测性结肠镜检查,至少2年1次。对组织学检查发现有异型增生者,更应密切随访,如为重度异型增生。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痢疾”、“泄泻”、“肠风”、“下利”等范畴。在治疗方面,主张进行辨证治疗,主要分为:肠道湿热证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下脓血,便次较多,口干口苦,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同其他疾病一样,最佳的治疗无疑是针对病因治疗,如其不能,根据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予以阻断,亦属较为理想方法。UC发病机制的3个方面都可作为治疗的靶标,但研究最多的还是免疫反应异常,针对其中一、二环节如细胞因子网络中的关键或祸首因子、黏膜屏障功能以及腔内抗原成分予以治疗,有可能阻止免疫反应性损伤,从而控制炎症,维持缓解。Watkinson提出本病治疗的原则有三:①确定初发抑或复发,以尽早控制发作;②维持缓解,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③评价内科治疗的效果,确定内外科治疗的界限。此外,应使用疾病活动指数(DAI)确定病期、严重度和评价疗效,根据病变范围选择不同药物和治疗方法。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表明,局部释放到靶向部位的浓度,是有效发挥抗炎作用的关键,因而有多种局部治疗剂,如灌肠剂(enema)、泡沫剂(foams)、栓剂(suppositories)及凝胶剂(gel)的问世,可分别用于左半结肠炎、直乙结肠炎及直肠炎[3]。笔者采用中西药复合口服、灌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又一较好的方法。此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无任何禁忌症。
  除了药物治疗外,注意生活的调摄对本病的康复也十分重要,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避免劳累过度,防止肠道感染,增强体质,对预防本病的发作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13.
  2 石欣,高乃荣.神经激肽-1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黏膜中的表达.中华消化杂志,2003,23(9):538.
  3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内科杂志,2001,40(2):138-14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异丙酚配伍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愿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异丙酚配伍芬太尼500例、利多卡因配伍阿托品500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500例。结果: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对人工流产手术引起的疼痛、人工流产反应综合征,宫颈扩张,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等情况,优于利多卡因配伍阿托品及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P﹤0.05)。结论:异丙酚配伍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应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秋季腹泻婴幼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更昔洛伟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加用思密达保留灌肠1次/日。结果: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抗病毒基础上加思密达保留灌肠,疗效优于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2月~2007年12月共行纤维胃镜检查140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147例,检出率10.5%。年龄13个月~14岁,平均9.52±2.91岁。男97例,女50例;男∶女为1.94∶1。十二指肠溃疡128例(87.1%),胃溃疡17例(11.6%),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2例(1.4%)。  消化性溃疡的部位和形态:17例胃溃疡中单发12例,发生于胃窦部6例,胃角中段3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93例输卵管端-端吻合术的方法及复通率。方法:对育龄妇女93例采用端-端吻合术,术后1~3个月,每月月经干净3~5天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结果:复孕82例(88.17%),宫外孕3例(3.23%),失败4例(4.3%),失访4例(4.3%)。术后6~12个月妊娠43例(53%)。结论:绝育术后需行复通术的育龄妇女,均可实施吻合术,该手术方式易掌握,风险较小。  关键词 绝育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筋膜内全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将180例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90例,采用筋膜内全宫切除术;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腹式全宫切除术。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性生活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筋膜内全宫切除,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手术方式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改良新式剖宫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5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210例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式,B组242例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比较两组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缝合腹膜时间、术后疼痛(中重度)、术后病率、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结果: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缝合腹膜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均优于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两组比较差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7例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1例因患儿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剧烈咳嗽,疝复发。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疗效可靠。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 小切口手术    资料与方法    2000年2月~2006年2月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108例,左侧15例。9例因疝嵌顿入院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筛查及早期持续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低)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患儿81例,分为持续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例),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的差异。结果:持续治疗组体格及智力达到同龄儿童正常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持续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能明显改善预后,使其正常发育
期刊
关键词 婴幼儿 输液反应 诊治    资料及方法    1997~2007年收治婴幼儿输液反应12例,男8例,女4例,3~8个月3例,8个月~2岁9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肺炎5例,肠炎4例。输入药物分别有头孢噻肟钠、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头孢呋辛钠、平衡盐、能量合剂、喜炎平、双黄连等。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为寒战,鸡皮样疹,皮肤花纹,手足凉者8例,出现于输液开始后30~40分钟。首发面色苍白,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清热柔肝法治疗脾虚湿阻肝郁型脾胃病的疗效。方法:自拟六味理脾汤治疗符合该型的脾胃病80例。结果:总有效率91%。结论:六味理脾汤有健脾理气柔肝袪湿的效果。  关键词 脾胃病 中药疗法 自拟方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脾虚湿阻肝郁型脾胃病患者80例,男34例,女46例;年龄22~85岁,其中22~35岁18例,36~60岁34例,60~85岁28例;病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