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梳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纵贯线,整体把握思维梳理的阶梯
  从教师的角度看,胸中有全局,了解并熟悉小学数学各个学习阶段“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关注点,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避免教学中的“见树不见林”现象,做到思维梳理的延续性.
  1.把握解决问题的纵向发展阶段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解决问题”的发展过程,呈现如下的特征:问题情境从“非形式化、非良构型、非类型化”向“形式化、良构型和适度类型化”发展;解答方法从“倡导自主多样”向“构建基本模型”发展.这个过程反映了“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转变过程,其间对思维训练的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只有把握好各个教学阶段的思维梳理重点,才能将“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有序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注意解决问题类型的横向拓展
  现行实验教材将计算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解决问题”是否就是学习这几个例题所呈现的问题类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得到提高?我们应该采用“由典型例题向一般数学问题拓展”的设计思路,将例题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基本的思考模型,实现“多情境、跨领域”的问题拓展.
  二、突出关键,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这是在明确解决问题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思维训练重点的基础上的又一个梳理重点.它应体现两个方面的关注点:一是面对具体问题明确解决的思维过程;二是清楚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它涉及问题能否被顺利解决这一基本目标.
  1.梳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如果将波利亚关于数学解题过程的论述作一个简化提炼,可以用“理解、转换、实施、反思”表示.这正是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思考、交流与梳理让学生领悟到的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且前两个步骤应成为我们梳理的重点.
  2.引导把握问题的关键和思路指向
  一个完整的、结构良好的问题情境,应具有相关的数学信息和由此提出的数学问题,并且这些数学信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由此可以生成新的问题或结论.显然,当呈现的是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现有信息的结论指向与问题所需的信息之间存在着思维的障碍,两者不能直接连接.要将两者顺利对接,可能需要一个过渡性的问题或结论(中间问题),这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还是现在的解决问题教学,这种思维的关键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清楚地把握并有效地突破了思维过程中的关键点,思路才会畅通,问题才得以顺利解决.
  三、学会表征,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问题表征,即将数学信息从纷繁的情境中提取出来,根据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数学化的语言与方式揭示信息之间的关系与结构,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突破口.它是用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将波利亚关于解题过程中的“转换”环节加以具体化.
  1.结合问题情境,有意义地表征数量关系
  从三年级开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从一步计算为主转入两步计算为主,即开始两重数量关系的复合.到了四年级,类似于“速度×时间=路程”这样一般化的数量关系正式成为学习内容,而到五年级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时,“相等关系”(数量关系的发展)已成为列方程不可逾越的前提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解决问题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表述并揭示其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种算法的思路与信息结构,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的数学问题,而且可促进学生的学习.
  2.关注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学生从当前的问题状态要达到需要的目标状态时,必须对数学信息和问题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进行思考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这两种思维方法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简单地说,综合思维是从问题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出发,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思考可以得出的可能结果;而分析思维则是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该问题所必需的信息是什么,从而有目标地从问题情境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
  事实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思维方法常常是结合运用的,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纵观现行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直接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以后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设计可谓比比皆是.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总之,“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直接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其数学思维训练的价值和潜在的对发展智力的影响”.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发展思维的有效载体,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作必要的训练与梳理,使学生积累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数学能力.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针对初中化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浅谈以下几点.  一、改进教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上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2.扎扎实实打好
九年级数学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内容,良好的数学基础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学科专业知识,而且对于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教育
对物理规律的描述有多种形式,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数学函数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出或读出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来探究某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使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能产生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第二、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三、对于某些典型的物理习题(应用不同的规律能得到不一致的解),还能使学生掌握规律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客观上往往存在片面追求“多解”——即追求多种解题方法,而忽视对“多解”的“统一
利用Heracles II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荜澄茄与洋澄茄样品进行气味分析,获取气味色谱信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与Arochembase数据库内容,对两类样品的差异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行科学的创新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创新学习的概念  创新学习是指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学习理念.创新学习跳出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以其综合性的培养模式,新颖、高效的学习策略,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创新学习提倡以丰富
1 抓住实验目的,理清实验思路  设计实验时,一定要弄清实验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理清思路.比如,实验目的是探究铅笔芯的伏安特性曲线,那就要尽可能准确地测出加在铅笔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依据此目的,实验应采用“伏安法”.  2 选择相关器材,构建实验原型  采用“伏安法”时,牵涉到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和限流接法的选择,如果工作电路两端的电压测量值比电源电压低得较多,或者待测电流及电压要求从零开
对现代物理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智力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中的他主和自主有机地融合,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学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变为学生的内部发展,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满足学生“学会”,更重要是引导学生“会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关系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振兴,也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浓厚阅读兴趣rn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因此,要潜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
期刊
一个物理问题,在不超出变量取值范围的前提下,对变量取极端值(极大值或极小值)进行分析和研究,这种方法就叫做端值法.在某些选择题中,用端值法能快速进行判断.但端值法是一种用特殊个例推测一般情况的方法,哪些选择题适宜用端值法?端值法求出的解正确吗?能否对端值法的操作做些优化以提高它的适用性?本文试图从端值法的数学本质出发,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回答,以厘清端值法在解物理选择题时的应用和局限.  1 应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