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学好数学,能力培养是关键,教师和家长有新思想、新理念是保障,两方面互相促进,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
【关键词】能力;兴趣;教育理念;创造力
许多年来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让学生学好数学就是要多做题目。其实多做题目只是增强学生的计算技能,学生只学会了做见过的题目,对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遇到新题目学生仍然不会做,数学学的好不好,问题不在于做题多少,而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所以学好数学的关键就是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和家长要有新思想、新理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保障。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理解和实施的:
一、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由于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与空间形式”,想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抽象出这些“数与形”,孩子们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去辨别认识,去记忆理解。诸如“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点线面体、方向、角度”这些“数与形”的概念,孩子通过辨别实际的物体,慢慢才能体验到它们的“数量与形式”的不同,并学会以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观察能力不足的儿童,将很难体察出孕育于实际物体中的“数与形”。因此若孩子的观察能力不足,教师和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多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从许多复杂的图形中找出各种几何图形,把日常见到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能通过观察后画出正确的几何图形,能通过改变某点或某线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观察能说明和理解前后图形的异同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不讲的就不要讲,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然后让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看到的图形,总结图形的性质等,不要代替学生观察理解,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2.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理解。如数字里就有“自然数,分数,小数,有理数,无理数”之别,孩子们必须清楚明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数学里还有许多符号,例如“” ,-,×,÷,<,>,=”等,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则数学学习对于他们无异于读“天书”。孩子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能力,来帮助理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还需要有特殊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所以家长和老师经常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孩子,数学成绩未必好,原因就在于数学需要特殊的阅读能力。对于存在数学语言理解困难的孩子,首先应提高他的文字阅读能力,其次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家长或老师应查出儿童对哪些“数与符号”,存在理解上的误区,然后实施针对性的指导。如:让孩子对数学符号归类,弄清楚区别和联系,再结合具体的题目来运用,这样可以较快的提高他们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灵魂,因为数学的精髓就在于把具体的内容抽象出“数与形”,提高思维能力。如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这方面的困难,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概括能力,可以出示一些词语“香蕉、苹果、橘子、梨”,让孩子概括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他们都是水果”。其次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概括能力与推理能力,给孩子一些数字:“1,4,7,10,()。”让孩子找出这列数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3),并根据发现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3)。最后培养孩子对图形的概括和推理能力,给孩子看这样一组图形“←,↑,→,↓,←,()”,让孩子寻求其变化规律,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图形(↑)。通过“文字数字与图形”三种不同材料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教学中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举例子,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可以时时刻刻用数学。
如:让学生算算自己每天的生活费,统计自己每月的消费,以及每年的消费,既能让孩子对父母感恩,又能体会生活担子不是很轻的道理,从而也增强孩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安排全校10个班级单循环拔河比赛,即用了数学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为父母选择存款方式,选择电话缴费方式,设计旅游计划,等等。只要家长和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多运用,多想办法用数学,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教师和家长有新思想、新理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保障。
让孩子学好数学,不但要提高孩子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和家长有新思想、新理念,要能够引导孩子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方法、有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老师和家长只有不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来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关注孩子的思维方式,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学习数学。
在教学方法上要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经历知识由未知转化成已知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一些变式练习题或应用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
不要为了应试进行大量模仿性的练习,这样学生会产生思维定势,必然使数学教学缺乏创新精神。尤其对优秀生,过多重复性练习不仅耗费时光,又不易让他们施展才华。
近几年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重新全面的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育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应该用生命价值的观点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合理、更科学。
总之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能力非常必要,而教师和家长有新思想、新理念,就能让孩子不只是为了考试来学数学,在轻松的环境下,孩子会学得更主动,更积极,那孩子学好数学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参考文献
[1]邓朝彦的《成功心理学》
【关键词】能力;兴趣;教育理念;创造力
许多年来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让学生学好数学就是要多做题目。其实多做题目只是增强学生的计算技能,学生只学会了做见过的题目,对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遇到新题目学生仍然不会做,数学学的好不好,问题不在于做题多少,而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所以学好数学的关键就是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和家长要有新思想、新理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保障。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理解和实施的:
一、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由于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与空间形式”,想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抽象出这些“数与形”,孩子们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去辨别认识,去记忆理解。诸如“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点线面体、方向、角度”这些“数与形”的概念,孩子通过辨别实际的物体,慢慢才能体验到它们的“数量与形式”的不同,并学会以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观察能力不足的儿童,将很难体察出孕育于实际物体中的“数与形”。因此若孩子的观察能力不足,教师和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多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从许多复杂的图形中找出各种几何图形,把日常见到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能通过观察后画出正确的几何图形,能通过改变某点或某线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观察能说明和理解前后图形的异同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不讲的就不要讲,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然后让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看到的图形,总结图形的性质等,不要代替学生观察理解,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2.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理解。如数字里就有“自然数,分数,小数,有理数,无理数”之别,孩子们必须清楚明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数学里还有许多符号,例如“” ,-,×,÷,<,>,=”等,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则数学学习对于他们无异于读“天书”。孩子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能力,来帮助理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还需要有特殊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所以家长和老师经常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孩子,数学成绩未必好,原因就在于数学需要特殊的阅读能力。对于存在数学语言理解困难的孩子,首先应提高他的文字阅读能力,其次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家长或老师应查出儿童对哪些“数与符号”,存在理解上的误区,然后实施针对性的指导。如:让孩子对数学符号归类,弄清楚区别和联系,再结合具体的题目来运用,这样可以较快的提高他们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灵魂,因为数学的精髓就在于把具体的内容抽象出“数与形”,提高思维能力。如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这方面的困难,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概括能力,可以出示一些词语“香蕉、苹果、橘子、梨”,让孩子概括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他们都是水果”。其次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概括能力与推理能力,给孩子一些数字:“1,4,7,10,()。”让孩子找出这列数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3),并根据发现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3)。最后培养孩子对图形的概括和推理能力,给孩子看这样一组图形“←,↑,→,↓,←,()”,让孩子寻求其变化规律,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图形(↑)。通过“文字数字与图形”三种不同材料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教学中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举例子,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可以时时刻刻用数学。
如:让学生算算自己每天的生活费,统计自己每月的消费,以及每年的消费,既能让孩子对父母感恩,又能体会生活担子不是很轻的道理,从而也增强孩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安排全校10个班级单循环拔河比赛,即用了数学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为父母选择存款方式,选择电话缴费方式,设计旅游计划,等等。只要家长和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多运用,多想办法用数学,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教师和家长有新思想、新理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保障。
让孩子学好数学,不但要提高孩子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和家长有新思想、新理念,要能够引导孩子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方法、有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老师和家长只有不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来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关注孩子的思维方式,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学习数学。
在教学方法上要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经历知识由未知转化成已知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一些变式练习题或应用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
不要为了应试进行大量模仿性的练习,这样学生会产生思维定势,必然使数学教学缺乏创新精神。尤其对优秀生,过多重复性练习不仅耗费时光,又不易让他们施展才华。
近几年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重新全面的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育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应该用生命价值的观点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合理、更科学。
总之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能力非常必要,而教师和家长有新思想、新理念,就能让孩子不只是为了考试来学数学,在轻松的环境下,孩子会学得更主动,更积极,那孩子学好数学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参考文献
[1]邓朝彦的《成功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