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它是表達、交际、思维、反应、做人、生存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一年级儿童是训练说话的黄金时期,而初入学的儿童由于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存在的个体差异,在实践新课标的新理念、新特点上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我想,我们只要让学生产生说的欲望,他们的语言就会像打开了闸门的溪流源源不断。
一、主题实用,双向互动
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口语交际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交流的一种活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组织师生和组织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也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遇到一些问题,必须通过语言提示、问题探究等手段,启发学生自我解决,体现主题的实用性。如我在教学《学会安慰》一课时,针对创设情境中由于数学练习成绩不理想而伤心难过的小丽 ,作为伙伴,我们怎么来安慰她。在学生对话交流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诱导:“安慰时,也许会勾起当事人的自责,我们也可以从自身角度去安慰她,说话时要注意语气和语调,中国的语言特别有讲究。” “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安慰,如能激励人重新振作起来的名言警句” ……这样的启发拓宽了学生的交际思路,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从“同情”到“理解”到“关心” 到“鼓励”,从不同的角度学会安慰,学会交际;再如《长大了做……》口语交际课中,在环节“谈理想的访谈节目”中,我引导“主持人”在就“你长大想做什么?为什么?” 这个问题进行互动对话时,多追问几个问题,如:“在教过你的老师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位老师?说说原因。” “你长大后想当一名人民教师吗?为什么?”又如“你最崇拜哪位科学家?你能介绍一下他吗?”等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口语交际课的特性:互动交际,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地进行着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久而久之,他们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表达、应变能力和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样的主题真正体现交际的实效性。
二、贵在得法,生成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口语交际也不例外,但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认为的,方法中有一把总钥匙,即一个“活”字。 “活”的金钥匙就是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依托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创设灵活多样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认真备课,选好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其次要采取适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如:每周一次的看图说话表演赛,间周一次的故事大王比赛,月内一次双人对话录音欣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进行《介绍动物》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动物头饰,让他们头戴头饰陶醉地进行自我介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进行《接待》这一口语交际训练时我,在讲台分别摆上一个保温瓶、一个茶壶和几个茶杯,营造了“家”的氛围。孩子们在“接待客人”的交际中,就能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又比如,在《学做小导游》的口语交际训练时,一顶导游帽,一个小喇叭,一面小彩旗,就能很好地包装出一个小导游,使其充分保持角色,发挥潜力,在双向互动中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就一定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不断地生成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实践训练,拓展思维
口语交际能力的诸项能力因素,每一项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锻炼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口语交际必须创造条件,抓住机遇,采取必要的措施,让学生在众多的言语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在课堂训练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亲身经历听、说、交往以及待人处事的各种实践训练,以增强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走向社会,到实践生活中去进行口语交际实践锻炼。例如,让学生接待客人、到商店买东西、问同学借学习用品、争辩问题……如我在教学《春天来啦》一课时,带领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去触摸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木,去寻觅春天大自然的美,去体验春天大自然的美丽,去互相畅谈自己心中的感受。由于孩子们在野外观察,他们很容易被一些新鲜有趣的现象所吸引,大脑始终能处于兴奋状态,创新思维就异常活跃。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思维得以拓展,在知识的丰富中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我们要打破口语交际课以往封闭和僵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创设情境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使之具备良好的说话习惯和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在语文的其他课上,如识字、阅读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上加以巩固,最后延伸到课外和校外,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获益。
一、主题实用,双向互动
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口语交际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交流的一种活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组织师生和组织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也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遇到一些问题,必须通过语言提示、问题探究等手段,启发学生自我解决,体现主题的实用性。如我在教学《学会安慰》一课时,针对创设情境中由于数学练习成绩不理想而伤心难过的小丽 ,作为伙伴,我们怎么来安慰她。在学生对话交流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诱导:“安慰时,也许会勾起当事人的自责,我们也可以从自身角度去安慰她,说话时要注意语气和语调,中国的语言特别有讲究。” “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安慰,如能激励人重新振作起来的名言警句” ……这样的启发拓宽了学生的交际思路,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从“同情”到“理解”到“关心” 到“鼓励”,从不同的角度学会安慰,学会交际;再如《长大了做……》口语交际课中,在环节“谈理想的访谈节目”中,我引导“主持人”在就“你长大想做什么?为什么?” 这个问题进行互动对话时,多追问几个问题,如:“在教过你的老师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位老师?说说原因。” “你长大后想当一名人民教师吗?为什么?”又如“你最崇拜哪位科学家?你能介绍一下他吗?”等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口语交际课的特性:互动交际,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地进行着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久而久之,他们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表达、应变能力和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样的主题真正体现交际的实效性。
二、贵在得法,生成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口语交际也不例外,但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认为的,方法中有一把总钥匙,即一个“活”字。 “活”的金钥匙就是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依托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创设灵活多样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认真备课,选好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其次要采取适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如:每周一次的看图说话表演赛,间周一次的故事大王比赛,月内一次双人对话录音欣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进行《介绍动物》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动物头饰,让他们头戴头饰陶醉地进行自我介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进行《接待》这一口语交际训练时我,在讲台分别摆上一个保温瓶、一个茶壶和几个茶杯,营造了“家”的氛围。孩子们在“接待客人”的交际中,就能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又比如,在《学做小导游》的口语交际训练时,一顶导游帽,一个小喇叭,一面小彩旗,就能很好地包装出一个小导游,使其充分保持角色,发挥潜力,在双向互动中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就一定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不断地生成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实践训练,拓展思维
口语交际能力的诸项能力因素,每一项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锻炼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口语交际必须创造条件,抓住机遇,采取必要的措施,让学生在众多的言语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在课堂训练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亲身经历听、说、交往以及待人处事的各种实践训练,以增强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走向社会,到实践生活中去进行口语交际实践锻炼。例如,让学生接待客人、到商店买东西、问同学借学习用品、争辩问题……如我在教学《春天来啦》一课时,带领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去触摸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木,去寻觅春天大自然的美,去体验春天大自然的美丽,去互相畅谈自己心中的感受。由于孩子们在野外观察,他们很容易被一些新鲜有趣的现象所吸引,大脑始终能处于兴奋状态,创新思维就异常活跃。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思维得以拓展,在知识的丰富中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我们要打破口语交际课以往封闭和僵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创设情境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使之具备良好的说话习惯和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在语文的其他课上,如识字、阅读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上加以巩固,最后延伸到课外和校外,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