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教学设计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j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復习导入
  今天让我们追随历史的脚步,回到两千年前的西汉,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复习词语]波涛滚滚 耳濡目染 四处游历/牢记嘱托 研读文献 整理史料/悲愤交加 了此残生 发愤写作。[观察规律](第一行词语与年少时的司马迁有关,第二行词语是描述父去时的司马迁,第三行词语是描述受刑后的司马迁)。
  【教师板书:年少时 父去时 受刑后】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史记》
  《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还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的体例。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史记》的呢?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来体会。
  1.“整整13年时间”“终于”“52万余字”“辉煌巨著”。
  2.“前无古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这就叫“前无古人”。(师)“52万余字”,其篇幅之长是——(生)前无古人的;“3000余年”,记录时间之长是——(生)前无古人的。
  3.齐读,感受司马迁毕生心血。
  过渡:是什么促使司马迁写成了这部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呢?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年少时
  [(1)母亲河的熏陶。]
  出示:“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小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而司马迁居住在这里,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亲河的熏陶。
  [(2)古代英雄故事的感染。]
  出示:“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3)父亲的影响让他喜爱历史。]
  出示:“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总结:这些环境影响都让司马迁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他日后写作《史记》奠定了基础。【教师板书:环境影响】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父去时
  过渡:那么还有其他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写《史记》呢?读第二段找找原因。
  出示:司马迁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1.你读懂了什么?A.千万不要忘记:父亲再三叮嘱。B.平生:这是父亲一辈子都想完成却未完成的心愿,只好嘱托给司马迁。
  2.提示语:“泪流满面”、“拉着”(引)那一刻,父亲泪眼婆娑,紧紧拉着司马迁的手说——那一刻,父亲深深凝视着司马迁的眼睛,颤抖地说——
  3.此时的司马迁可能会想什么?(预设:我一定会完成父亲的遗愿,一定会写完这部史书!)【教师板书:牢记嘱托】为了完成嘱托,司马迁又做了什么?(每天忙着研读文献、整理史料)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受辱后
  过渡:正当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专心致志写《史记》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
  1.只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就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到酷刑。这突然来临的灭顶之灾,就是——“飞来横祸”!知道这位将军是谁吗?这酷刑又是什么呢?(学生了解则学生说,教师适当补充)
  2.受辱后的司马迁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用“——”画出他的想法,用“~~~~~~”画出他的做法。
  [交流司马迁最初的想法]
  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如下:①悲愤交加。A.“悲愤交加”是什么意思?B.放在文中,如何理解“悲愤交加”?C.补充材料:(师讲解叙述)“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结合材料,你有没有对“悲愤交加”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心里愤恨抑郁不平;感到屈辱,受到奇耻大辱;感到痛苦和绝望。)还有哪些关键词触动了你?②“几次、血溅墙头”。追问:为什么会好多次都想死去?(这实在是太耻辱了,充满痛苦、绝望。)③“了此残生”。A.“了此残生”什么意思?B.为什么不说“了此一生”而用“了此残生”呢?(司马迁受了酷刑,悲愤交加,想一死了之,用“残生”才能表达出他的痛苦和绝望。)带着这种痛苦和绝望读好这句话。
  [司马迁还想到了什么?]
  (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如下:①什么是“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出示提示,指名回答:“有的重于泰山”:有的人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值的事情而死,死得很有意义;“有的轻于鸿毛”: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死,毫无意义。其实,司马迁的原句是这样的——(齐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②这句话中,你还关注到了什么?反问:语气更加强烈。我如果就这样死了,就是比鸿毛还轻。两个“一定”和“!”:A.要活下去的动力非常强烈,要写完《史记》的信念非常坚定!B.补充材料:(师解释讲述)“草创未就,会遭此祸……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你又感受到什么?(只要能够完成这部史书,那么受再大的屈辱也是值得的。)
  [他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A.尽力克制:不去在意之前受到的这么大的屈辱。B.全都埋在:把耻辱痛苦埋在心底。(那么把什么放在心上?)把完成《史记》,完成嘱托放在心上。C.工整:全身心投入到编写《史记》中。
  司马迁形象: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把完成史书看得高于一切。
  【师相机板书:忍辱负重 发愤著书】
  六、升华主题
  1.回过头看课题,你知道什么是“发愤”了吗?
  他悲愤苟活着,忍辱负重,将自己的愤懑、痛苦埋在心底,化为写作的动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史记》的写作中。
  2.为什么说“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他受到奇耻大辱,想要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时,是要写完《史记》的信念让他坚强地活了下来,《史记》成为他心中最重要的事。)
  3.司马迁卑微而又高贵的生命终于在血泪之中得到升华,凝结成千古绝唱《史记》,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司马迁的发愤。(学生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年少时 环境影响
  父去时 牢记嘱托
  受辱后 忍辱负重 发愤著书
其他文献
摘要:三灶鹤舞,三灶鹤舞是广东省珠海市的传统民俗舞蹈,拥有700多年的历史,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清朝鹤舞的鼎盛时期到现代,当代年轻人中已经几乎没有人学习鹤舞,少数鹤舞传人都年事已高,目前只有一位青年鹤舞传承人,现在的鹤舞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文化传承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为了使三灶鹤舞得到传承,金湾区政府联合珠海本地唯一一所高职类艺术院校一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共同完成传承和保护三灶鹤舞
期刊
摘要:按照新课程变革的思想,学生要作为课堂的主人,那种以往的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明显已难以吻合新的时代发展需要。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上,我们除了要将书本上的内容教授给学生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应该通过不断优化与完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简单来说,就是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经
期刊
从前,在学校听到最多的都是学生的困惑。但是,现如今,刚下课听到的是老师的抱怨:今天学生太让我生气了!今天的课又没上完!这节课真是对牛弹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高课堂的效率。那么。对于小学低段来说,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有效的组织教学是提高低段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由低段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决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明,一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大约只有巧分钟左右,并且注意力不集中,好动,
期刊
摘要:一个国家的教育力量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潜力,而教育的意义主要是在于不断对生命所呈现的价值进行领悟、不断地对生命的内涵进行深化、不断地挑战自己。在最近的几年时间当中关于生命教育的概念在不断地流传。就那初中的语文课来说,在初中的语文课教学当中生命教育观主要是倡导学生人文和生命意识的教育价值,注重在教育当中对人性的培养。本次研究将会对初中语文课程当中的生命价值观的渗透作出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生命教
期刊
我们经常在说“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多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培养人的好的习惯。而良好学习惯是学生智力成长的拐杖,对他们将来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培养的目标和内容,更应该重视培养的过程和方式。我们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工作中心须了解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研究低年级的教育方法,要因材施
期刊
这是一本主要针对高中教育的书籍。阅读这本书最初源自于我看过的一期综艺节目。  一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的一期节目,让我很有幸的认识了一位中国教育界非常杰出的传奇人物——王金战。说他传奇是因为他曾让全班倒数第一的学生考上了北大,他带的一个复读班,83个学生100%考上大学,他被誉为“高考战神”。鲁豫在节目中这样说到:“他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但也是一位不平凡的老师,是那种我们当学生的时候特别希望教自己
期刊
它是一座沉淀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的城市;是一条闪光在萧红脑海里的记忆支流;是生命的伊始和归宿;是希望与憧憬;是萧条与荒凉;是唏嘘和反抗。它的名字,叫呼兰河。  如萧红的“萧”般荒凉,如萧红的“红”般顽强。  这是一座城的故事,也是萧红的故事。故事很冷,也很暖。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在呼兰河出生、成长,《呼兰河传》是她为这座城市做的传。《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
期刊
前言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绝大部分篇幅,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载述了少年维特从1771年5月4日到1772年12月20日间的书信,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情感热烈却凄婉哀愁的爱情悲剧。  作品赏析  《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于1774年。该书一经问世,立刻轰动了德国和整个西欧,用歌德本人的话说,它犹如一颗“火箭弹”,引起了“爆炸”,掀起了一股“少年维特热”。广大青年不仅拜读它,而且纷纷模仿书中主人公维特的穿戴
期刊
◆摘 要:在小學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数学能够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情境存在可以彼此印证的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提炼生活化场景,可以达到以生活化引领教学高效化的目的。本文围绕相关案例,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策略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高效化”;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标要求下,需要摆脱原有的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将课堂与生活接轨,这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  1前言  所谓生活化教学,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引入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