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型课堂视角F优化教学的几点认识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p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新课标提倡“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学目标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为载体,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其质疑、探索的科学精神。这些思想和方法的体会,质疑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都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本文结合课堂实录谈如何从“生长型课堂”的视角来优化教学。
  关键词:传承;学情;能力;课程理念;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6(S)-0025-3
  学生的生活安排,一天中有七个小时在课堂上度过,教室限制了其行动范围,课堂就应该放飞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还给学生”,这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人对教育价值的需求。那课堂教学如何在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笔者有一些粗浅的思考。下面以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一节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对“生长型课堂”视角下优化教学的认识。
  1 从知识传承的角度明确方向。唤醒思维
  【设计理念】
  教育的真谛是充分激活和调动学生的已知来吸附未知。课堂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角度切入。激发认知失衡。使学生经历“无法解释、产生困惑、急于消除”的心理过程,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生思维必将唤醒。
  【简要实录】
  (问题链一)引入课题
  视频1:小老鼠触电(课前播放)
  问题1:(副板书:两个小灯串联电路图)这是简单的串联电路,你会连吗?
  问题2:前面我们借助这样简单的实验电路,学习了电流电压等电学物理量。掌握了一些电路规则,现在你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的实验室电路连线的规则,在家里真真实实的接入一盏电灯?
  问题3:为什么感觉不能?
  有的学生答“不敢”。有的干脆答“不会”。
  师:“不会”是因为我们对家庭电路的组成还不了解,“不敢”是因为我们对安全用电的知识不了解。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两方面的问题。
  (问题链二)唤起思维
  问题1:回忆你家中电路的组成。对比这个电路。你能说出一两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生1:家里的灯是并联的。
  生2: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的。
  问题2:家庭电路中还有什么元件是实验室连线时没有的吗?
  生:总开关、空气开关、保险丝、电能表……
  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家庭电路的组成图。
  问题3:你知道它们各自有什么用途吗?
  学生对除了熔丝以外的电路元件比较熟悉,能说出用途,教师在图上“熔丝”处预留问号。教师还指明家庭中电灯是固定的,其它的电视、冰箱、空调等用电器都是可以移动的。所以画组成图时只要给出“电灯”和不同的“插座”即可。
  师:观察组成图。为什么家庭电路中要多这样的一些装置,为什么布线的工人不同,但线路中电学元件的安放次序都相同?共同的现象背后必然隐藏着某种道理。所有的电工都按照同样的规则来布线,肯定有某种益处,是为什么?
  生:安全!
  师:不按这样的规则布线就不安全,电路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危险情况呢?
  生:触电,火灾!
  【点评】
  教学着眼于学生已有的电路知识,着力于对比家庭电路和实验室电路的区别,着重于了解家庭电路元件及其作用。启动学生对“家庭电路安装规则”的思维。
  2 从学生的学情设置情景。鲜活认知
  【设计理念】
  物理学科研究的是人类对自然的最本质的认识,物理教学需要传承知识,也需要传承思想和方法。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还在进一步发展中,教师需要设置最适合的方式呈现物理学家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只有“稚化”——回归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情景。“还原”——展露自己的思考过程,才能鲜活学生的认知。
  【简要实录】
  (问题链三)设置情景
  问题1:(手连电池)我现在接触电了吗?我触电了吗?为什么接触电而没有触电?
  学生反映电压太低。
  问题2:(手指教室内电路)教室电灯处电压是多少?
  (远远看着)220V的电压,我为什么没触电?
  学生明白没有构成回路。
  师:当电路两端有高电压并能通过人体构成回路,人体中就会有强电流通过,此时会触电。触电就是指一定强度的电流经过人体。
  (问题链四)鲜活认知
  问题1:脚踩大地,单手摸零线。会不会触电?脚踩大地,单手摸火线,会不会触电?
  问题2:脚踩干燥的木凳,单手摸火线,会不会触电?悄悄的再将另一只手接触零线,会不会触电?
  问题3:家庭电路中火线设在墙里,没有直接接触的机会,为什么也会有触电事故发生?
  学生反映手碰触插座时可能会触电。
  问题4:电路中还有像插座一样间接接触火线的地方吗?
  师: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一般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火线而造成的。人们检修电路时,不可避免的要间接碰到火线,用什么工具能保障安全?
  【点评】
  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接触干电池”出发,展示多个情景:接触电池触电、遥望电灯触电、模拟真实触电,依托夸张的情景,凸显荒谬的结果,呈现触电的条件:高电压、回路。从直接接触火线的触电过渡到间接接触火线。从物理知识回归到生活实践。鲜活学生的认知。
  3 从学生能力的角度预设问题,生长实践
  【设计理念】
  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初中物理教学需要生长学生的阅读、观察、实验、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教学中更多的以“小问题”推进。以“小步子”突破,让学生扎实、优美的生长。   【简要实录】
  (问题链五)生长实践
  问题1:阅读书本,对照实物,测电笔有哪些构造?如何使用?使用时有哪些现象?
  学生小组阅读、实验,而后全班展示组内合作学习成果。
  问题2:为什么手直接接触火线要触电的,通过测电笔接触火线后就很安全?
  问题3:(展示错误的使用手势)手接触笔尖金属体为什么不行?
  学生描绘出经过测电笔和人体的电流回路,知道高电阻的作用,强调正确的使用方法。
  【点评】
  教师通过小问题指明研究方向,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在自主阅读、对照观察、同伴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观察、合作讨论、动手实验、思维分析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
  4 从课程理念的角度建构课堂。融合知识
  【设计理念】
  初中物理秉承“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教师将“生活即教育”植根于心灵深处,才能有站在高位“整合教材、融合知识”的魄力和“坚持初心、不忘始终”的毅力。
  【简要实录】
  (问题链六)安装规则
  困惑一:插座
  演示实验:用测电笔测演示板上双孔插座的连线情况。
  学生尝试实验:使用测电笔,演示板上其他两个三孔插座的连线情况。
  问题1:几次实验观察到测电笔接哪侧时发光?插座的连线有什么规则?
  问题2:为什么有“左零右火”的规则?
  问题3:三孔插座的上方接什么?它有何作用?
  视频:接地线的作用
  问题4:为什么有了地线就能在漏电时保护安全?
  师:当大功率用电器外壳带电时,人接触外壳,电流会经人体导入地下,有触电危险;当接有地线时,电流会选择经由地线导入大地,相当于地线将人体短路了,从而达到保护作用。
  困惑二:电灯
  问题1:为什么画的电路组成中,火线先连开关然后才是电灯?开关电灯换个位置,控制作用是否改变?
  问题2:火线先接开关的道理是什么?
  问题3:观察电灯的构造,有尾部和旁边两个接入口。你觉得哪一侧接零线更安全?为什么?
  师:在家庭中人体可能接触到的地方,我们都有一些注意的连线规则来保障人身安全,那电路中的火灾。我们是否也有相应的措施呢?
  (问题链七)元件分析
  困惑三:熔丝
  问题1:电路中为什么会有火灾发生?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电热Q=I2Rt的知识,分析出电流过大和电阻过大可能引发火灾。
  问题2:(将副板书的串联电路改为并联,引导思维)电路中什么情况下电流会过大?
  问题3:过载时哪段电路最危险?
  师:我们利用熔丝,在危险的干路上人为制造一个最危险的地方。让其要烧就断在我们预设的地方。
  问题4:你用来制造熔丝的材料应具有什么特点?
  问题5:熔丝也是有规格的,如果我们家里最大电流为10A,熔丝规格有IOOA和1A,你能不能选?熔丝选择规格最好多少合适?
  问题6:除了过载外,还有什么情况电流过大?熔丝能否保护?
  【点评】
  教学破而后立,打破了苏科版教材的编排次序。从“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展开叙述,从测电笔的书面学习过渡到实际操作,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插座等连线规则,领会人类为保障“人身安全”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的决策角度。从电热的角度分析火灾成因,领悟人类在“设备安全”——火灾避无可避时,“让危险更危险”的决策角度。通过这样的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能感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向。
  5 从情感的角度拓展升华,塑造人文
  【设计理念】
  一个人如果缺少知识,可以在任何时候补上,但如果在学习能力或在情感、态度等精神层面造成了缺陷。将是终身难愈的。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说过:“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很多年后,我们教给学生的物理知识必然会被遗忘,但我们带给他们的见识和培养的意识将是他们终身受益的。
  【简要实录】
  实验:利用家庭电路演示板,组装开关和电灯。
  拓展:为什么在人类经过了细致的考虑,设计了各种保护元件之后。生活中仍然有触电或火灾的情况发生,课后阅读书本了解火灾的另一种成因。了解其他的安全用电规则。
  升华:电能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是不是有危险就放弃?正如飞机有危险。仍然要乘坐:核能有危险仍需要研究。遇到困难不是想着放弃。而是像今天研究的家庭电路一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才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点评】
  教学安排动手实验,学以致用;阅读拓展,完善认知:提点升华。培养意识。通过这样的回顾反思。学生能将受到的“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刻于脑海。融于胸中。
  课堂的生长源于对教材的深加工和学生角色的准确定位,给学生表达,引学生质疑,让学生在思索中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伟.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物理教学探讨,2009,(10):6.
  (栏目编辑
  刘荣)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书法属于文人余事,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书法应当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门类,可以突破传统的藩篱,探索现代书法的可能性。而古代的书法艺术传统与新出土的楚简书法材料以及日本现代书法的发展可以给我们探索现代“破体”书法与“少数字”现代样式提供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草篆;现代书法;艺术;东西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
丛文俊,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文俊先生在书法理论研究、书法创作、书法教育等领域举足轻重。这篇文章是丛先生对“书卷气”之缘起、内涵及理论价值所作的系统性考评,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对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者从“书卷气”切入书法之美育亦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书卷气”考评  丛文俊  “书卷气”是宋明以来书法鉴赏与批评的一个颇为重
【摘 要】汉字字体有篆、隶、草、楷、行之分,书法家也都有各自的风格,但都遵循着书法的基本规律。书法学习就是要借助经典碑帖字例,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这些规律,进而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本课教学通过观察比较、教师示范、自主练习、师生同评、同伴互评、欣赏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点、自我矫正提高的良好书写习惯。同时,在体会左右部件左让右进、和谐一体的书法之美中体会“左收右放”的结字规律和相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学生 高羚毓 指導老师: 狄万刚
閆宇欣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贯穿于学生整个小学学习生活。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并努力引导写字优秀的学生向更高层次的书法艺术领域发展,尤其是要善于利用中年级学生在学习习惯、知识积累和写字水平上的优势开展写字教学,传承书法艺术。  [关键词]写字教学;学习习惯;知识积累;写字水平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各个学科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然而,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易落实和实现。本文以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中的“分子间作用力”为例,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来具体阐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分子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
策划人语  隨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全社会掀起一股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受到人们的推崇,书法教育在校园内外全面铺开。但在热热闹闹的书法学习背后,硬笔书法教育的地位却非常尴尬,也存在着很大的争鸣。  争鸣主要来源于:中国的书法首先是书写的艺术,是毛笔的艺术,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客观统一的。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书法的工具性越来越弱化,硬笔书法的学习是
【摘 要】书法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育美立德的教育价值。徐州市潘塘中心小学的书法教育,基于儿童成长需要,对接学校教育哲学,通过课程体系再梳理、学习形式再设计,充分挖掘出书法文化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书法课程;学习形式;文化创生  书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很早就写过一篇颇具影响力的文章《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这篇文章是用美学的观点来考察中国书法。他特别指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開发区实验小学教师 杨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