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工作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我院办理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案件7件,均为轻伤害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初犯、偶犯和过失犯罪案件。其中侦监部门办理2件,均作了不批捕决定;公诉部门办理5件,1件诉至法院,4件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一、刑事和解工作的特点
  
  1、从适用刑事和解办理的案件类型看,多为过失性犯罪。如7件案件中,有3件属过失性犯罪,占42.9%。
  2、从刑事和解的方式看,一是对和解的整个过程,检察机关不介入,由双方自行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后,将协议提供给检察机关,并由被害方书面提出不追究加害方的刑事责任。采取这种和解方式的有1件。二是对赔偿条件、数额等和解的具体内容,检察机关基本不参与,只负责召集、主持和解座谈会,提供和解协议的签约、履约场所,见证和解协议。采取这种方式和解方式的有6件。
  3、从办案方法看,在审查逮捕阶段,均作了不批捕决定;在审查起诉阶段,对轻微刑事案件和过失性犯罪采取相对不诉结案的,提请检委会讨论决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未成年人犯罪,根据和解效果和赔偿执行情况,依法履行量行建议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从轻、减轻处罚建议,并得到人民法院的采纳。
  4、从和解的现场效果看,在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加害方及时兑现赔偿,进而取得被害方谅解前提下,被害方均表示放弃追究刑事责任或请求从轻、减轻追究刑事责任。7件案件中,除1件被害方提出不要求赔偿外,其余6件均及时兑现了赔偿金。
  5、从和解的社会效果看,经和解(成功)后没有出现任何当事人另行提起自诉、民事诉讼、申诉、上访等情况,社会效果比起诉的法律效果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刑事和解比例偏低。2007年,共办理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案件7件,仅占批捕和起诉案件总量的1.6%。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起诉率这一考核指标制约了刑事和解工作开展。实践中,为了防止违法、违规滥用不起诉权,上级检察机关坚持将不起诉率作为考核检察整体工作标准之一,使得许多刑事和解后符合不起诉条件的刑事案件不得不进入公诉、审判程序。
  2、刑事和解方式单一,赔偿缺乏标准。目前和解达成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加害方兑现赔偿金,来取得被害方的谅解。而在和解过程中,因为和解的主角是双方当事人,检察机关只起一个主持、见证作用,更注重追求和解结果,对和解内容、赔偿条件、数额等不参与,而和解赔偿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易导致同类型案件,赔偿兑现金额差距过大的情况出现。
  3、加害方的经济能力可能导致刑罚适用不平等的问题。从该制度的适用情况看,有无赔偿已成为是否适用和解制度的重要决定因素。有赔偿的能力的加害人在履行了经济赔偿责任后,容易得到被害人的谅解,则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处理结果,而没有赔偿能力的加害人,即使愿意和解,因为没有赔偿条件,无法达成和解协议,则会受到相对较重的处理,以致于部分人认为刑事和解制度是为有钱人设置的程序。
  4、刑事和解的法律监督问题。目前,在侦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中当事人之间都可以和解。如果大量的案件在侦查阶段就被公安机关以和解为由撤案处理,那么这些案件是否符合和解范围和条件,当事人是否自愿达成和解,这些问题检察机关都无法得知,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督。
  
  三、对策
  
  1、放宽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明确规定刑事案件的不起诉率,事实上将我国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人为的限定在了极小的范围内。这种人为控制不起诉率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刑事和解的推行,同时也违反了客观规律。为了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诉讼公正与效率,建议放宽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使检察官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酌情作出不起诉决定。
  2、积极拓展达成刑事和解的途径。一方面可以选择以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履行社会义务、提供劳务帮助等,以及其它更多的有效的方法来取得被害方的谅解,以达到和解的目的,防止出现只以金钱衡量刑事和解价值的情况。另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地统一赔偿标准,使当事人双方在和解合意的前提下,有一个参照执行的赔偿标准,防止因同类个案之间出现太大的差异而引起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3、建立公益机构,设立援助基金,提供国家补偿或借贷。在一些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案件中,由于加害人缺乏经济赔付能力,即使有和解的真诚意愿,也很可能因为不能给付赔偿金而得不到被害人的谅解,导致失去和解机会或和解失败,以致失去从轻、减轻处理的机会。因此,为了保证刑事和解的平等性,建议设立专项援助基金,对经济困难的加害人,可申请借用援助基金,在达成和解目的后。通過参与社会劳动,增强经济能力来进行偿还;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还可由国家提供补偿。, 4、加强对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监督力度。建议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建议专门的联系制度,使侦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环节互通,增强监督实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老年犯罪人权益保护问题上,现行刑事法律制度,无论从法律的层面,还是从审判实践的角度以及刑罚执行的环节诸多方面来看,最大的不足即是将老年犯罪人等同于成年犯罪人,未给予他们必要和充分的人道和宽赦,更未有具体的特别保障措施。因此。在适用强制措施、定罪量刑、刑事责任、刑罚执行等方面应当多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性,更多地体现对老年犯罪人的宽容。  关键词:老年人;犯罪;司法保护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
期刊
一、基本案情    2007年3月26日李×(女)与刘×协议离婚。4月15日14时许,李x到前夫刘×家取衣服,遇见刘×的女同事焦×在院外打电话。李×进院后到西厢房衣柜翻找衣服,因未找到,5、6分钟后又到正房找衣服,后在正房的外间见到焦×和其女儿刘小×在一起,即上前殴打焦×,刘×见状上前阻拦,后与刘×互相揪打。李×离开后,刘×等人发现西厢房起火,即电话报警。经查:刘x家西厢房内三个大衣柜被点燃,造成
期刊
一、中国侦查程序构造的缺陷  从侦查程序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由于侦查人员素质的普遍低下,侦查装备的普遍落后,以及侦查活动技术含量的普遍不足,侦查还不得不停留在所谓“以口供为中心”的状态。同时,根据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国家侦查机构一旦将某人确定为犯罪嫌疑人,就剥夺了他的防御权和自由选择权,而要求他承担配合国家惩治犯罪的义务,并为此要向侦查机构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者协助侦查机构发现自己的犯罪事实,从
期刊
贪污罪属身份犯,关于身份犯的共同犯罪问题,我国刑法总则未加规定,因此刑法分则的有关规定就欠缺总则的指导。  鉴于这种情况,2000年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0页会议通过《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一条规定:行为人系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大量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处。并在第三条
期刊
一、“目的”的来源  (一)人与动物  人在本质上是动物,然而,历史的前进让人又脱离了动物。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是一种有目的的“动物”,而动物仅仅只是“动物”——依靠本能生存。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享有彼此分离并最终陷入相互冲突的不同的生命的侧面(各种本能);而这些侧面在动物身上却是一个未分化的统一体,它们处于和谐状态。”[1]是什么导致了“彼此分离并最终陷入相互冲突”?无论关系多么
期刊
一、批捕阶段引入刑事和解制度之必要    一是可降低诉讼的成本。本阶段案件承办人通过审查案卷材料、讯问犯罪嫌疑人、查明案件的事实,核实相关的证据、制作审查批准逮捕意见书,对案件的疑难和简易、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有逮捕必要有了法律的依据及现实的考量、对案件是否有条件刑事和解有了基本的判断。而公安机关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绝大多数处于被羁押(刑事拘留)的环境下,在公安机关对其进行讯问和法制教育过程中
期刊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保证了司法机关有效地行使司法权力,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缓解了国家的压力,节省了司法资源。但由于其历史的局限性,取保候审也有其缺陷和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刑诉法修改后的实施情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保证责任等方面提出加以完善的若干意见,希望设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取保候审制度。    一、我国取保候审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期刊
摘 要:罗马法以民法见长,其民法发达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罗马民法对后世民法的发展起了重要且多方面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罗马民法对后世民法法典在制度继承、体例及原则和用语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罗马民法;民法;影响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会因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科技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
期刊
摘 要: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一种新型腐败犯罪,是贿赂犯罪的外围犯罪。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对这一罪名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厘清此罪既遂与未遂标准,正确区别利用影响受贿罪与受贿罪共犯,明确关系密切人的范围认定,行贿人是否入罪等若干问题,供司法实践者参考。  关键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司法实践;若干问题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两高“于2009年10月15日对外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律师在代理的离婚案件中,涉及婚外情的案件高迭百分之七十,而且这个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夫妻“忠诚协议”,反射出人们法律观念进步的同时,也对传统婚姻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忠诚协议”效力究竞如何,是否可以得到法律的支持,还有待商榷,本文就针对“忠诚协议”的效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忠诚协议;效力;道德义务;损害赔偿    所谓夫妻“忠诚协议”,是指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或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