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句话把人类和外星人的心理描写得多么细腻呀!”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以下简称阳光新城学校)三年级学生劳薪睿指着科幻书《旧仓库里的外星微生物》中的相关语句分析道。他告诉记者,平时他很喜欢阅读,也非常乐意与小伙伴们分享阅读心得,讨论写作技巧。
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源于阳光新城学校对阅读教育的重视。2007年建校之初,该校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阅读教育为抓手,让每一朵“花”都能在阳光下绚烂绽放!
“这里是阅读的乐园”
“我喜欢学校,因为这里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浓浓的书香,这里是阅读的乐园。这里有开放式小书吧,我们可以随取随读。这里有现代化的图书室,我们既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纸质书籍,又可以通过LED电子屏和电子阅览系统,了解新到图书的资讯。我感觉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在书香里度过的。”阳光新城学校六年级学生韦桂榕说。即将毕业的她,言语中带着许多留恋与感慨。
时光回溯到2007年,这所刚刚建成的学校,就如同一张白纸。“新建的学校既给我们挥毫泼墨的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该校校长苏朝盛如是说。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些成为该校第一代教育人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几经研讨之后,他们选择了以“阅读教育”作为办学突破口。这源于2007年该校进行的一项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阅读范围狭窄,除了漫画、卡通,对古今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等关注甚少;学生阅读目的不明确,往往水过鸭背,收获甚微;学生阅读时间少,且存在较大随意性;学校、家庭创设的课外阅读氛围不浓厚,课外阅读成了“要我读”的行为。
基于这样的认知,阳光新城学校着手构建阅读教育体系,从落实课时到研发活动,拟定了初步发展思路。“开始时,学校的藏书量少,种类也比较单一,导致阅读教育只停留在老师口头简单讲,很难形成一种全校性的阅读氛围。”该校教师颜培彩说。
为改变这一现状,阳光新城学校在完善基础配置上下足了功夫。首先,通过号召师生捐赠和学校统一购买的形式,配置了大量图书。其次,投入170万元、60万元,分别建成了可藏书5万余册、配备有电子阅览系统的现代化图书室,以及致力于传承国学经典文化的“国学林”,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了便利的阅读途径。目前,该校总藏书量达6万余册,其中用于开放式阅读的图书约1万册,做到班班有书柜、层层有阳光小书吧,学生随取随读。
此后,该校校园里产生了喜人的变化:学生课间追逐打闹的情景少了,代之的是安静的阅读、轻声的讨论。学生有的站在班级书柜前,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或杂志;有的围在阳光小书吧里,轻声分享阅读体会;有的则坐在花坛旁,在阳光和微风中享受惬意的阅读时光……“我最喜欢阳光小书吧了,那里书很多,种类很丰富,一下课我就会跑到那里,挑选自己喜欢的书静静阅读。对我来说,这是一种美的享受。”该校六年级学生劳彦乔对记者说。
将阅读融入课堂
苏朝盛校长认为,阅读教育不只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还要教会学生读什么、怎么读。为此,该校将阅读融入到校本课程中,构建适合校情、生情的阅读课程体系,让学生有时间读、会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挖掘学科教学中的阅读教育元素,是学校对学科教师提出的要求。我的做法主要是向学生推荐数学书籍,开展数学课前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该校数学教师梁秋兰告诉记者。而对于该校语文教师吴谷花来说,语文学科所能挖掘的素材则更丰富。如执教《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后,她会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并让学生分享阅读收获。
“老师推荐书籍,让我们的阅读更有针对性。上三年级后,我觉得学数学很吃力,梁老师就给我推荐《我这样学习数学》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有用的方法,数学成绩提高很快。现在,我学數学更有兴趣了。”梁秋兰的学生廖珏告诉记者。在推荐书籍的同时,该校还要求授课教师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系统阅读的习惯,这不仅增强了学生阅读的针对性,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
该校还专门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安排每周一节,授课内容主要是品读课外读物,授课关键在于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授课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讲故事比赛、情景剧表演,也可以是朗诵比赛。在授课内容设计上,该校突出了学生的差异性和层级性。一二年级以绘本欣赏为主,以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通过读图猜文、续编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三四年级以阅读推介为主,通过写作品推介文章、上作品推介课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五六年级以阅读分享为主,通过名书推荐、讲故事、小知识擂台赛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把书读薄、读细、读活。
为了保障集体阅读时间,该校每天设置30分钟的早、午读时间,其中早读20分钟、午读10分钟,主要是学生集体诵读优秀儿歌、儿童诗、古典诗词和国学经典。丰富的阅读课程,让该校学生每天都在书香中度过。该校四年级学生蓝海玲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时,各班教室传出了琅琅读书声。下午,是读书声唤醒了我午休后的睡眼。而到了晚上,书中有趣的故事则伴我进入梦乡。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充实而美好。”
从课内走向课外
如果说环境建设、课程设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丰富多彩的活动则是将这一兴趣发展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在阳光新城学校上学这几年,孩子的变化很大。她以前比较内向,害羞、不自信,现在不一样了,课堂上表現得很活跃、很自信,还学会了接人待物。我想,孩子的改变应该是源于阅读,这已经成了她的一种习惯。”阳光新城学校学生家长蒙玲感慨道。 家长蒙玲的这番话,道出了该校许多家长的心声。采访中,多位家长向记者表示,阅读让自己的孩子变得阳光、自信、有活力。“为了促进孩子的阅读,学校还举办了许多活动,有班级的也有全校的,几乎每一次活动我都参加。看到孩子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我们家长都放心了。”蒙玲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活动是其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丰富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活动,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为此,该校大力开展阅读活动研发工作,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构建了一套家校共同参与、赛评同步进行的活动体系。从学校层面来说,活动主要有读书节、读书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师生优秀读书笔记展、亲子阅读笔记展、亲子优秀诗文朗诵会等;从家庭层面来说,主要是开展亲子共读活動,每天晚上亲子共读半小时,然后完成亲子阅读卡,或者根据书中内容亲子完成情景剧表演、绘画、做实验。在激励和评价方面,该校则组织开展“阅读大王”“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十多项评比,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这些活动可有趣了,我特别喜欢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活动中,我可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也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许多自己没读过的书,学到很多阅读方法。”该校五年级学生方玫骅对记者说,“我还获得过‘阅读大王’称号呢。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得的,要阅读量全校第一才行。以后,我还要读更多的书,这样才不会辜负这个称号。”
“‘读’的内涵是丰富多元的,读书、读自然、读社会,这些都是‘读’。所以,学校的阅读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让学生读书本。”苏朝盛校长進一步解释说。近年来,该校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书籍的同时,还引进了民族体育、嘹罗山歌,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社会实践调研,让学生在实践中阅读民俗文化,体验社会人情。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在阳光新城学校的六年时光,那是最合适不过了。六年来,学校用阅读滋养我们的心灵,为我们打造了一个阳光的校园、一种阳光的文化,让我们在阳光底下成长、绽放!”这是该校六年级学生韦桂榕写下的一段深情话语。这段话不仅是她对学校的“告白”,也揭示了阳光新城学校校名中“阳光”二字的内涵:创办“阳光教育”,培养“阳光少年”,积淀“阳光文化”,打造“阳光校园”,成就“阳光品牌”,唱响“阳光未来”!
(责编 谢宗军)
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源于阳光新城学校对阅读教育的重视。2007年建校之初,该校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阅读教育为抓手,让每一朵“花”都能在阳光下绚烂绽放!
“这里是阅读的乐园”
“我喜欢学校,因为这里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浓浓的书香,这里是阅读的乐园。这里有开放式小书吧,我们可以随取随读。这里有现代化的图书室,我们既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纸质书籍,又可以通过LED电子屏和电子阅览系统,了解新到图书的资讯。我感觉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在书香里度过的。”阳光新城学校六年级学生韦桂榕说。即将毕业的她,言语中带着许多留恋与感慨。
时光回溯到2007年,这所刚刚建成的学校,就如同一张白纸。“新建的学校既给我们挥毫泼墨的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该校校长苏朝盛如是说。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些成为该校第一代教育人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几经研讨之后,他们选择了以“阅读教育”作为办学突破口。这源于2007年该校进行的一项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阅读范围狭窄,除了漫画、卡通,对古今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等关注甚少;学生阅读目的不明确,往往水过鸭背,收获甚微;学生阅读时间少,且存在较大随意性;学校、家庭创设的课外阅读氛围不浓厚,课外阅读成了“要我读”的行为。
基于这样的认知,阳光新城学校着手构建阅读教育体系,从落实课时到研发活动,拟定了初步发展思路。“开始时,学校的藏书量少,种类也比较单一,导致阅读教育只停留在老师口头简单讲,很难形成一种全校性的阅读氛围。”该校教师颜培彩说。
为改变这一现状,阳光新城学校在完善基础配置上下足了功夫。首先,通过号召师生捐赠和学校统一购买的形式,配置了大量图书。其次,投入170万元、60万元,分别建成了可藏书5万余册、配备有电子阅览系统的现代化图书室,以及致力于传承国学经典文化的“国学林”,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了便利的阅读途径。目前,该校总藏书量达6万余册,其中用于开放式阅读的图书约1万册,做到班班有书柜、层层有阳光小书吧,学生随取随读。
此后,该校校园里产生了喜人的变化:学生课间追逐打闹的情景少了,代之的是安静的阅读、轻声的讨论。学生有的站在班级书柜前,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或杂志;有的围在阳光小书吧里,轻声分享阅读体会;有的则坐在花坛旁,在阳光和微风中享受惬意的阅读时光……“我最喜欢阳光小书吧了,那里书很多,种类很丰富,一下课我就会跑到那里,挑选自己喜欢的书静静阅读。对我来说,这是一种美的享受。”该校六年级学生劳彦乔对记者说。
将阅读融入课堂
苏朝盛校长认为,阅读教育不只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还要教会学生读什么、怎么读。为此,该校将阅读融入到校本课程中,构建适合校情、生情的阅读课程体系,让学生有时间读、会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挖掘学科教学中的阅读教育元素,是学校对学科教师提出的要求。我的做法主要是向学生推荐数学书籍,开展数学课前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该校数学教师梁秋兰告诉记者。而对于该校语文教师吴谷花来说,语文学科所能挖掘的素材则更丰富。如执教《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后,她会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并让学生分享阅读收获。
“老师推荐书籍,让我们的阅读更有针对性。上三年级后,我觉得学数学很吃力,梁老师就给我推荐《我这样学习数学》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有用的方法,数学成绩提高很快。现在,我学數学更有兴趣了。”梁秋兰的学生廖珏告诉记者。在推荐书籍的同时,该校还要求授课教师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系统阅读的习惯,这不仅增强了学生阅读的针对性,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
该校还专门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安排每周一节,授课内容主要是品读课外读物,授课关键在于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授课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讲故事比赛、情景剧表演,也可以是朗诵比赛。在授课内容设计上,该校突出了学生的差异性和层级性。一二年级以绘本欣赏为主,以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通过读图猜文、续编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三四年级以阅读推介为主,通过写作品推介文章、上作品推介课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五六年级以阅读分享为主,通过名书推荐、讲故事、小知识擂台赛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把书读薄、读细、读活。
为了保障集体阅读时间,该校每天设置30分钟的早、午读时间,其中早读20分钟、午读10分钟,主要是学生集体诵读优秀儿歌、儿童诗、古典诗词和国学经典。丰富的阅读课程,让该校学生每天都在书香中度过。该校四年级学生蓝海玲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时,各班教室传出了琅琅读书声。下午,是读书声唤醒了我午休后的睡眼。而到了晚上,书中有趣的故事则伴我进入梦乡。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充实而美好。”
从课内走向课外
如果说环境建设、课程设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丰富多彩的活动则是将这一兴趣发展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在阳光新城学校上学这几年,孩子的变化很大。她以前比较内向,害羞、不自信,现在不一样了,课堂上表現得很活跃、很自信,还学会了接人待物。我想,孩子的改变应该是源于阅读,这已经成了她的一种习惯。”阳光新城学校学生家长蒙玲感慨道。 家长蒙玲的这番话,道出了该校许多家长的心声。采访中,多位家长向记者表示,阅读让自己的孩子变得阳光、自信、有活力。“为了促进孩子的阅读,学校还举办了许多活动,有班级的也有全校的,几乎每一次活动我都参加。看到孩子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我们家长都放心了。”蒙玲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活动是其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丰富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活动,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为此,该校大力开展阅读活动研发工作,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构建了一套家校共同参与、赛评同步进行的活动体系。从学校层面来说,活动主要有读书节、读书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师生优秀读书笔记展、亲子阅读笔记展、亲子优秀诗文朗诵会等;从家庭层面来说,主要是开展亲子共读活動,每天晚上亲子共读半小时,然后完成亲子阅读卡,或者根据书中内容亲子完成情景剧表演、绘画、做实验。在激励和评价方面,该校则组织开展“阅读大王”“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十多项评比,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这些活动可有趣了,我特别喜欢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活动中,我可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也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许多自己没读过的书,学到很多阅读方法。”该校五年级学生方玫骅对记者说,“我还获得过‘阅读大王’称号呢。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得的,要阅读量全校第一才行。以后,我还要读更多的书,这样才不会辜负这个称号。”
“‘读’的内涵是丰富多元的,读书、读自然、读社会,这些都是‘读’。所以,学校的阅读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让学生读书本。”苏朝盛校长進一步解释说。近年来,该校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书籍的同时,还引进了民族体育、嘹罗山歌,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社会实践调研,让学生在实践中阅读民俗文化,体验社会人情。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在阳光新城学校的六年时光,那是最合适不过了。六年来,学校用阅读滋养我们的心灵,为我们打造了一个阳光的校园、一种阳光的文化,让我们在阳光底下成长、绽放!”这是该校六年级学生韦桂榕写下的一段深情话语。这段话不仅是她对学校的“告白”,也揭示了阳光新城学校校名中“阳光”二字的内涵:创办“阳光教育”,培养“阳光少年”,积淀“阳光文化”,打造“阳光校园”,成就“阳光品牌”,唱响“阳光未来”!
(责编 谢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