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乐学活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62106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工作也取得了喜人成绩。到2016年,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实现全民普及,教育领域的改革重心也逐渐从高等教育领域,走向了基础教育阶段,党和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因为与素质教育之间天然存在的紧密联系,更是成为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征地。本文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新课标内容入手,在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导学”模式要点进行分析与解读的基础上,对“导学”模式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与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教学工作者以参考启示,推动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一、 新课标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概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纲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在继承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更多新的时代精神,其内涵也变得更为多元和丰富。接下来笔者将从使命、理念、目标等三个方面来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与分析。
  1. 课程使命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使命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让学生的心智得到健康的发展,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社会人意识,能够拥有独立的思想、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能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 课程理念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理念是:基于儿童的视角来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地理环境、运行规律、人际交往等进行有效的讲解,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启蒙教育内容,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和渐进性,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行为的引导,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 课程目标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经验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让学生可以从了解自我出发,来感知家庭、感知学校、感知社区、感知中国、感知世界,从本我这个小点出发,来构建起对社会的网格化、系统化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好的成为社会中的一份子。
  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导学”模式要点
  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乐学活学”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导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作用,并且开始有计划、分层次进行“导学”模式的运用探索。首先,“导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其次,“导学”模式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与思考,是一种以课程实践为手段,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举措;再次,“导学”模式中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会得到增加,能够让“乐学活学”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落实。接下来笔者将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导学”模式要点进行相应的解释与说明。
  1. 理念要点
  该模式下的理念要点是:以学定教。即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选择。
  2. 规律要点
  该模式下的规律要点是:双主并行。即在进行导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进行有效的结合与把握,理清两者的层次与轻重。
  3. 目标要点
  该模式下的目标要点是:三维目标。即通过相应的课堂教学工作让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能够顺利达成,让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4. 环节要点
  该模式下的环节要点是:四环导向。即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准备环节、自学环节、合作环节、创练环节,这四个不同环节的导学渗透,来切实的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
  三、 基于“导学”模式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了解了新课标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探讨了“导学”模式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成效提升的巨大促进作用。接下来,笔者将依据“导学”模式的环节要点,结合一定的课堂教学案例,来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导学”教学方法的渗入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1. 准备环节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导学”模式的准备环节,教师和学生都有具体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教师方面,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者在全面理解新课标内容的基础上,要对学生群体的学情进行一个摸底盘查,从学生的年龄水平、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学习水平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学情数据的采集,然后依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细分工作,明确每一个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有意识的开展小學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方面,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学生群体要对课程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前言和目录的方式,来对高年级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有一个框架式的把握,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自学环节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导学”模式的自学环节,相关的教学工作者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课程的导入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每一个课程开始之前对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前期的自主学习,同时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进行本堂课程内容的导入,让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够紧紧的围绕课程问题的解答而不断运作,锻炼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成“以导促学”的教育目标。让教学活动变得灵活多彩,让学生思维变得灵动鲜活。例如在进行“隔海相望”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台湾的位置、台湾的矿产、台湾的旅游、台湾的特产等,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依照相应的预习任务进行设问,如台湾是与哪个省份隔海相望?台湾的矿产有哪些?阿里山的风光是怎样的?垦丁地名的由来?……让学生围绕具体的问题来展开对课程知识的学习,由点及面的完成课程知识的有效导入。
  3. 合作环节
  小学品德与社会“导学”模式的合作环节是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在进行课程内容的深入讲解、知识迁移时,可以采用的有效教学方式,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隔海相望”的课程教学的深入中,相关的教学工作可以同时布置“宝岛三日游”等讨论主题,让学生分小组对该主题进行相应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把去台湾的方式,到台湾每一天的旅游地和选择每一个景点的原因进行相应的阐述,让学生在情境化的课题讨论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对“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热爱宝岛台湾”、“维护祖国统一”等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灌输。
  4. 创练环节
  小学品德与社会“导学”模式的创练环节是该门课程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落地的关键性环节,它既是对课程内容的总结和深化,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和维护。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在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讲解以后,要善于帮助学生把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在进行“隔海相望”的课程内容讲解中,因为组织学生去台湾进行实地考察的学习活动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在进行“隔海相望”的课程内容的创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可接触事物,来类比了解相应的课程内容。例如在进行台湾地理位置的讲解时,讲到台湾海峡全长约380千米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把海峡的全长与操场上八百米一圈的跑道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台湾海峡的全长差不多是五百个八百米跑道的直线距离,让台湾海峡在学生脑海中的形象能够更加的鲜明。
  四、 结语
  “导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正确的了解和合理的运用“导学”模式,才能切实有效的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的发展,实现该门课程的教育目标,让德育之花绽放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玲.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方法及策略[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
  [2]许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
  [3]滕万中.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6).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在育人实践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空间的、很必要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教育中有良好动能,可以期待。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讲究梯度,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经验。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教育;融入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了历史性的复兴机遇,举国上下都在思考和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的
摘 要: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掌握提问的主导权,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这种课堂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自主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自主提问;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思维  阅读是学习英语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同时也是促进英语可持续学习的重要方法。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认为
摘 要:物理源自生活,又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可见物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开展生活化教学,从而赋予物理课堂以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联系策略  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师要顺应新课程的理念,把课堂教学内容多与生活进行联系,使课堂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这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语文教育的热门话题。文章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为例,提出突出阅读写作、突出质疑审辩、突出情感体验、突出文化自觉等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古诗文教学;传承与理解  当前,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方兴未艾,涵盖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初
摘要:本文立足于观察《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中不同的教学过程,对比不同课堂情境创设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内驱力的影响;不同探究实验的设计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对比;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引领学生思维的升华。经过观察和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要确保探究活动的效益最大化,必须真正做到把“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课堂观察;探究活动;有效性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
摘 要:本文以学士中心小学在德育工作之路上的探索和实践为例,剖析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和提升,揭示了德育是需要从娃娃抓起的一项长期不间断的工作。德育教育就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每个学生在性情、行为、语言、心理等人格品质上达到优良直至完美。  关键词:立德树人;育人无声;活动引领  立德树人始终是根本任务  苏州市学士中心小学(原苏州市金门中心小学)是一所坐落在苏州古城区交通主干道景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父母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本文以手机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为出发点,结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的通知,介绍了一套由美国科学家、教育家共同编撰的《科学启蒙》,这套丛书是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要求编写的美国小学科学主流教材。希望在父母陪伴下,每个孩子能通过阅读《科学启蒙》而找到快乐的自己,进而成为小小科学迷。  关键词:阅读;科学启蒙;科学世界  前不久
摘 要:我国工业现代化發展进程中,人们在享受更多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其中水资源污染尤为突出。信息时代背景下,以仿生理念为基础的无人操作两栖智能清理车,以其智能化、自动化优势,能够实现对水陆垃圾的清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文章从智能垃圾清理车研究背景入手,对其设计理念、应用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陆两栖垃圾清理车;仿生设计;无人操控;智能  一、 “清道夫”研究背景  随
摘 要:小学生自身阅历少思维模式简单再加上此前并未受过写作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在刚面对写作时有种无从下笔的感觉,即便心有所想却无法诉诸于笔端,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缺少对作文的构思能力,思维导图最适合作为小学生入门的作文教学,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事件的发展脉络有着准确的把控,而清晰的思路对于寫作来说尤为重要,一篇好文章最基本的要求是通顺,不能颠三倒四。因此,本文将思维导图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仅供各位参
摘 要:诗歌经过时间的变迁、空间的转移、学者的传诵,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传统的诗歌教学法,往往以教师的理性整体分析来代替学生独立的感性领悟,缺少诗歌教学独特的灵动性和鉴赏性。而以语文味教学法来教诗歌,使课堂的诗歌教学别开生面、灵动而充满勃勃生机,真正的让学生品尝到了汇聚在诗歌中无处不在的语文味儿。  关键词:语文味;四美;教学  一、 精心烹调的菜肴需要独特的用餐方法:以语文味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