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学生的头脑中往具有一些数学的生活现实。教学中,适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赋予数学一定的生活色彩,对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进一步探索数学问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在教学四年级的数学广角之“合理安排”内容时,设计了一系列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案例描述】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早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又是什么时候走出家门来上学的?
生1:六点半
生2:七点
……
师:在从起床到出门这段时间内,你做了哪些事情?
生1:洗脸刷牙
生2:吃饭
生3:叠被子
……
师:老师作了一个小调查。大屏幕出示:“小明的妈妈早上6:30起床,7:30必须出发送小明上学,然后上班。”
问:想一想,在这段时间里,你的妈妈要做哪些事情?
生1:洗脸刷牙
生2:做饭、炒菜、洗锅
生3:叠被子、扫地
生4:吃饭
……
师:同学们,小明的妈妈和你们的妈妈要做的事差不多。(出示小明妈妈所做的事情及所需时间)
起床穿衣5分钟;刷牙洗脸10分钟;整理房间10分钟;
煮饭30分钟;炒菜10分钟;吃早饭10分钟;洗碗收拾5分钟;
师:看,小明妈妈要做这么多的事情,现在请大家认真仔细地算一算,妈妈干完所有的事,一共要多少分钟?
生计算后回答:80分钟
师:糟糕,如果要用80分钟的话,那小明和妈妈就迟到了,这可不行!怎么办?同学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节省一些时间?
几名学生略作思考:好象行吧?!
生1:能。(学生稍作思考后,开始两三个学生,后来十几个学生说:“能”)
师:看来能节省时间,那么请同学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合理安排一下工作的顺序,看怎样用最少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事情。请四人学习小组用工序卡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你们合理安排的方法共需要多长时间?
(板书:合理安排)
学生小组合作摆卡片,讨论探究,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做这几件事情的顺序的?共用多长时间?(在实物展示台上用工序卡片摆一摆)
师: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安排,所用的时间就不一样呢?
生1:锅煮饭时,妈妈不用一直看着,她可以炒菜,我妈就是这么安排的。
生2:煮饭的时间很长,妈妈炒完菜以后,还能扫地,做一些其它事情。
生3:有时做一件事时不用一直做,这个时间还可以做另一件事。
生4:同时能做两件事,时间就可以节省下来。
师小结:从同学们的想法中,可以发现,生活中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即最节省时间。
【案例剖析】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在关注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的同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巧妙设置认知冲突
在平时和学生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学生早上这段时间很匆忙,总是忙这忙那浪费很多时间,甚至有时来不及吃早饭就来上学。相比之下,家长要做的事情更多,但总能井井有条地做好每一样事情,所以,在教学时我大胆整合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家长从起床到上班前要做的事情”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学材料,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想一想每天早上自己要做的事和妈妈要做的事,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当呈现主题材料后,我没有急着提出“怎样做事用时最短”,而是先让学生算一算总共用多长时间,学生简单累加之后得出的时间,会使他们发现小明和妈妈会迟到,巧妙设置了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迫使学生去想如何节省时间,自然而然引入学习内容,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的最佳学习状态。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相信学生,精心引导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和比较中得到最优化的方案,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最优化策略,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经历了发现的过程,还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出数学活动不仅充满探索与创新,还能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这个合作探究环节既是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去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和数学思维生活化的拓展。
三.平等对话,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好的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氛围。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老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个体展示在老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让课堂展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本堂课我时而充当“听众”,时而引导学生去倾听、交流、探索,用“能不能想想办法?”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用“为什么同样的工作却用不同的时间?”给学生设置障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提升。
(作者通联:047100山西省长治县实验小学)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学生的头脑中往具有一些数学的生活现实。教学中,适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赋予数学一定的生活色彩,对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进一步探索数学问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在教学四年级的数学广角之“合理安排”内容时,设计了一系列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案例描述】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早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又是什么时候走出家门来上学的?
生1:六点半
生2:七点
……
师:在从起床到出门这段时间内,你做了哪些事情?
生1:洗脸刷牙
生2:吃饭
生3:叠被子
……
师:老师作了一个小调查。大屏幕出示:“小明的妈妈早上6:30起床,7:30必须出发送小明上学,然后上班。”
问:想一想,在这段时间里,你的妈妈要做哪些事情?
生1:洗脸刷牙
生2:做饭、炒菜、洗锅
生3:叠被子、扫地
生4:吃饭
……
师:同学们,小明的妈妈和你们的妈妈要做的事差不多。(出示小明妈妈所做的事情及所需时间)
起床穿衣5分钟;刷牙洗脸10分钟;整理房间10分钟;
煮饭30分钟;炒菜10分钟;吃早饭10分钟;洗碗收拾5分钟;
师:看,小明妈妈要做这么多的事情,现在请大家认真仔细地算一算,妈妈干完所有的事,一共要多少分钟?
生计算后回答:80分钟
师:糟糕,如果要用80分钟的话,那小明和妈妈就迟到了,这可不行!怎么办?同学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节省一些时间?
几名学生略作思考:好象行吧?!
生1:能。(学生稍作思考后,开始两三个学生,后来十几个学生说:“能”)
师:看来能节省时间,那么请同学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合理安排一下工作的顺序,看怎样用最少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事情。请四人学习小组用工序卡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你们合理安排的方法共需要多长时间?
(板书:合理安排)
学生小组合作摆卡片,讨论探究,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做这几件事情的顺序的?共用多长时间?(在实物展示台上用工序卡片摆一摆)
师: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安排,所用的时间就不一样呢?
生1:锅煮饭时,妈妈不用一直看着,她可以炒菜,我妈就是这么安排的。
生2:煮饭的时间很长,妈妈炒完菜以后,还能扫地,做一些其它事情。
生3:有时做一件事时不用一直做,这个时间还可以做另一件事。
生4:同时能做两件事,时间就可以节省下来。
师小结:从同学们的想法中,可以发现,生活中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即最节省时间。
【案例剖析】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在关注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的同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巧妙设置认知冲突
在平时和学生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学生早上这段时间很匆忙,总是忙这忙那浪费很多时间,甚至有时来不及吃早饭就来上学。相比之下,家长要做的事情更多,但总能井井有条地做好每一样事情,所以,在教学时我大胆整合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家长从起床到上班前要做的事情”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学材料,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想一想每天早上自己要做的事和妈妈要做的事,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当呈现主题材料后,我没有急着提出“怎样做事用时最短”,而是先让学生算一算总共用多长时间,学生简单累加之后得出的时间,会使他们发现小明和妈妈会迟到,巧妙设置了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迫使学生去想如何节省时间,自然而然引入学习内容,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的最佳学习状态。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相信学生,精心引导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和比较中得到最优化的方案,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最优化策略,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经历了发现的过程,还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出数学活动不仅充满探索与创新,还能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这个合作探究环节既是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去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和数学思维生活化的拓展。
三.平等对话,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好的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氛围。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老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个体展示在老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让课堂展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本堂课我时而充当“听众”,时而引导学生去倾听、交流、探索,用“能不能想想办法?”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用“为什么同样的工作却用不同的时间?”给学生设置障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提升。
(作者通联:047100山西省长治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