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理论+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下,教育培养趋向于理论引导实践,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理论知识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空间,从而极大压缩了实践环节的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不仅需要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具备敢于实践,善于实践的良好品质,如此才能适应现代社会行业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车运用与维修;应用
1、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进入工业化大工厂生产时代。自此,规模化的企业生产,替代了传统的手工业小作坊生产。生产方式的进步,必然转变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传统学徒制度,在全面培养人才、提升教育效率、实施规范性教育三大方面,存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学生,拥有较为良好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1]。社会需要“理论+实践”的综合性人才,企业渴望高素质的全方位精英。基于此种需求,便诞生了“现代学徒制”。
2、现代学徒制特点
现代学徒制,学生一段时间在生产实践中度过,一段时间在学校或培训单位接受知识。作为接受、学习主体的学徒,处于现代学徒制度之下,在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是否與传统学徒,乃至学校学生有所不同。“现代学徒”(学员)从多维度、多方面的考量学徒的实际情况,以学徒的思维、情绪、体验,感知现代学徒制下,学徒的学习兴趣、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反映。
其一,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笔者调查过许多学困生,他们告知笔者,之所以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反馈与沟通”。现代学徒制,师傅与学生处于一定的空间,面对具体的、客观的问题。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能第一时间反馈给师傅,而师傅则可以针对性的“就事论事”的为其解惑。疑惑能高效的得以解决,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得以持续。因此,现代学徒制能有效的激发并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因材施教。现代学徒制,是实施“因材施教”理念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师傅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更为密切(相比较普通的学校师生联系)。师傅对学生的指导,通常都是针对性的一一进行(或者是为某个学生讲解,或者是以某个环节为对象)。这种“面对面”、“手把手”的教育模式,能让师傅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学生。师傅不仅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还能结合学生的特长,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2]。
其三,学习方法。现代学徒制,打破了普通学校的“灌输式”教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自由、宽广的平台。学校教育的一大弊端,即是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缺乏实践操作,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能囫囵吞枣的全部接受。教师的教学模式,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学生的思维难以发散,而只能被动的跟随。现代学徒制教育,学生可以实践为准则,从不同角度提出质疑,多方面进行思考、学习。
其四,社会适应。毋庸讳言,许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的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也难以把握自身的位置、特长。现代学徒制,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践,能获取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3]。
3、现代学徒制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应用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运转模式如下:(1)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签订合同。阐明双方应尽的义务、责任及享有的权利。如学校方面需保障学生对汽车运用与维修的理论知识掌握,需了解汽车构造、动力模块知识,为实践学习做好铺垫。而企业需保障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提升,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培养,以此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2)学校、企业两者都作为教育的主体,也即是“双主体”。在具体实施时,两者不能偏废其一,而落实到具体环节,则需要在课时比例,师资配置,教学资源等方面相互协调开展。(3)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学生具有两重身份。学生的双重身份,需要教师或师傅引导学生适应身份的变化,而由于身份的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模式的不同,教师或师傅需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有序的转变学习思维。(4)学校、企业共同管理。学生接受双课程学习(理论与实践),由双导师进行授课及传授知识。需要注意,授课模式与课程比例之间,并非理想中的1:1状态,对于相同的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所需时间不一,因而两者之间的比例需作出合理的配置。(5)学生的考核需要分别满足学校、企业两者的标准。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学生只有满足学校及企业的考核内容才算合格,而任何一方面的考核不过均视为整体成绩的不合格。然而,要实现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在上述的运转模式之下,还需有所调整。
其一,“双身份”。校企合作,联合宣传。招工也即是招生,入选之后的人员都具备双重身份。经过企业面试之后,录取并签订“预备员工协议”获得“预备员工”身份,学校以单招入校使之获得“学生”身份。
其二,“双体系”。现代学徒制,都具备两套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学校与企业的教育理念不同,因而其教育内容也不相同。对于汽车销售与服务专业,可将其分为汽车销售顾问、汽车服务顾问两类岗位[4]。现代学徒制,其目的要培养高素质的“经理”型汽车技术人才,因此,需要构建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相互交融的两套培养体系。
其三,“双标准”。学生要分别满足学校、企业的考核标准。学生落实学历考试,企业则实施技能考核。学历考试以学分的方式进行,分为三个级别,也即是“C级 - B级 - A级”三个级别的评价体系。制定双标准评价体系,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4、结语
建设健全“弹性学制”,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企业或者学校(实践与理论),两者都需要重视。学校、企业都是主体,因而要错开学校的“学期”、企业的“工期”。灵活的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理论、实践的共同进步。此外,除了弹性学制之外,学分制、分层定级评价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学校应重视建设数据库,丰富并及时更新数据教学信息。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让学习更加自由、开放。数字化的教学,能够有效节约学生的宝贵时间,学生可以在线上学习,线下训练。两者结合,能极大提升工学交替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黎敬东.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10(10):009-009.
[2]赵秀英. 浅谈如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19(8):546-546.
[3]焦小平.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实践应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23(3): 620-620.
[4]梁涛. 现代学徒制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中的教学改革探索[J]. 时代汽车, 2017,13(16):46-47.
作者简介:周园佳(1987.10-),男,四川乐山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教育与教学管理。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车运用与维修;应用
1、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进入工业化大工厂生产时代。自此,规模化的企业生产,替代了传统的手工业小作坊生产。生产方式的进步,必然转变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传统学徒制度,在全面培养人才、提升教育效率、实施规范性教育三大方面,存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学生,拥有较为良好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1]。社会需要“理论+实践”的综合性人才,企业渴望高素质的全方位精英。基于此种需求,便诞生了“现代学徒制”。
2、现代学徒制特点
现代学徒制,学生一段时间在生产实践中度过,一段时间在学校或培训单位接受知识。作为接受、学习主体的学徒,处于现代学徒制度之下,在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是否與传统学徒,乃至学校学生有所不同。“现代学徒”(学员)从多维度、多方面的考量学徒的实际情况,以学徒的思维、情绪、体验,感知现代学徒制下,学徒的学习兴趣、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反映。
其一,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笔者调查过许多学困生,他们告知笔者,之所以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反馈与沟通”。现代学徒制,师傅与学生处于一定的空间,面对具体的、客观的问题。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能第一时间反馈给师傅,而师傅则可以针对性的“就事论事”的为其解惑。疑惑能高效的得以解决,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得以持续。因此,现代学徒制能有效的激发并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因材施教。现代学徒制,是实施“因材施教”理念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师傅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更为密切(相比较普通的学校师生联系)。师傅对学生的指导,通常都是针对性的一一进行(或者是为某个学生讲解,或者是以某个环节为对象)。这种“面对面”、“手把手”的教育模式,能让师傅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学生。师傅不仅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还能结合学生的特长,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2]。
其三,学习方法。现代学徒制,打破了普通学校的“灌输式”教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自由、宽广的平台。学校教育的一大弊端,即是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缺乏实践操作,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能囫囵吞枣的全部接受。教师的教学模式,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学生的思维难以发散,而只能被动的跟随。现代学徒制教育,学生可以实践为准则,从不同角度提出质疑,多方面进行思考、学习。
其四,社会适应。毋庸讳言,许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的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也难以把握自身的位置、特长。现代学徒制,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践,能获取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3]。
3、现代学徒制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应用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运转模式如下:(1)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签订合同。阐明双方应尽的义务、责任及享有的权利。如学校方面需保障学生对汽车运用与维修的理论知识掌握,需了解汽车构造、动力模块知识,为实践学习做好铺垫。而企业需保障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提升,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培养,以此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2)学校、企业两者都作为教育的主体,也即是“双主体”。在具体实施时,两者不能偏废其一,而落实到具体环节,则需要在课时比例,师资配置,教学资源等方面相互协调开展。(3)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学生具有两重身份。学生的双重身份,需要教师或师傅引导学生适应身份的变化,而由于身份的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模式的不同,教师或师傅需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有序的转变学习思维。(4)学校、企业共同管理。学生接受双课程学习(理论与实践),由双导师进行授课及传授知识。需要注意,授课模式与课程比例之间,并非理想中的1:1状态,对于相同的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所需时间不一,因而两者之间的比例需作出合理的配置。(5)学生的考核需要分别满足学校、企业两者的标准。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学生只有满足学校及企业的考核内容才算合格,而任何一方面的考核不过均视为整体成绩的不合格。然而,要实现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在上述的运转模式之下,还需有所调整。
其一,“双身份”。校企合作,联合宣传。招工也即是招生,入选之后的人员都具备双重身份。经过企业面试之后,录取并签订“预备员工协议”获得“预备员工”身份,学校以单招入校使之获得“学生”身份。
其二,“双体系”。现代学徒制,都具备两套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学校与企业的教育理念不同,因而其教育内容也不相同。对于汽车销售与服务专业,可将其分为汽车销售顾问、汽车服务顾问两类岗位[4]。现代学徒制,其目的要培养高素质的“经理”型汽车技术人才,因此,需要构建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相互交融的两套培养体系。
其三,“双标准”。学生要分别满足学校、企业的考核标准。学生落实学历考试,企业则实施技能考核。学历考试以学分的方式进行,分为三个级别,也即是“C级 - B级 - A级”三个级别的评价体系。制定双标准评价体系,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4、结语
建设健全“弹性学制”,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企业或者学校(实践与理论),两者都需要重视。学校、企业都是主体,因而要错开学校的“学期”、企业的“工期”。灵活的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理论、实践的共同进步。此外,除了弹性学制之外,学分制、分层定级评价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学校应重视建设数据库,丰富并及时更新数据教学信息。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让学习更加自由、开放。数字化的教学,能够有效节约学生的宝贵时间,学生可以在线上学习,线下训练。两者结合,能极大提升工学交替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黎敬东.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10(10):009-009.
[2]赵秀英. 浅谈如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19(8):546-546.
[3]焦小平.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实践应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23(3): 620-620.
[4]梁涛. 现代学徒制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中的教学改革探索[J]. 时代汽车, 2017,13(16):46-47.
作者简介:周园佳(1987.10-),男,四川乐山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教育与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