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在必修1“离子反应”的教学过程中,提出通过离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自由移动)为出发点,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尝试,让学生逐步形成微粒观,以加强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离子存在状态 离子反应 教学策略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的科学,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把离子反应的教学安排在必修1较前的位置,是为了有效的运用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指导后续教材中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认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并提出以离子的存在状态为出发点,通过教学策略尝试,培养学生的微粒意识,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一、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离子不同“存在状态”的认识
笔者首先将氯化钠晶体进行导电性实验,然后将该晶体溶于水再进行导电性实验,让学生对比观察、思考讨论:为什么前者不能导电后者能够导电?离子的种类和数量是否发生变化?实验操作中溶于水的过程发生了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离子“是否能夠自由移动”的认识,从而讨论得出结论:晶体中的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不能自由移动的;而晶体溶于水后,阴阳离子是可以自由移动的。
二、引导学生观察概括,以离子的“存在状态”的改变,学习电离及相关概念
1.在课本图示的基础上,笔者采用现代技术播放氯化钠晶体溶解过程的flash动画,形象直观,让学生概括得出不能自由移动离子在水溶液中变为自由移动的过程——“电离”的概念。
2.以自由移动离子的种类,学习酸、碱、盐的本质。电离的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由此关联,也从电离的角度学习了酸、碱、盐的本质。
三、依据“实验”分析归纳,以水溶液中离子存在状态的改变,“生成”离子反应的本质及表达。
笔者尝试以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改变引领学生“生成”离子反应的本质及表达。
1.自由移动的离子变成了有规则排列的离子是离子反应的本质。
以实验2-1为例,Na2SO4在水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SO42-和Na ,BaCl2在水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Ba2 和Cl-,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难溶的硫酸钡沉淀,就是原本自由移动的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通过静电按照一定的规律紧密的排列形成了固体,离子的存在状态发生了改变,反应概括为:Ba2 SO42-=BaSO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学生心目中自然“生成”。而Na 和Cl-自由移动的状态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关联Na2SO4溶液和KCl溶液混合前后,四种离子的自由移动状态都没有发生改变,说明是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2.自由移动的离子变成了分子是离子反应的本质。以实验2-2为例,教学过程中笔者直接用实验2-3的第2个实验代替: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剂,然后继续滴加盐酸,观察到红色会逐渐的褪去,推导出自由移动的OH-逐渐减少直至中和完毕。反应的本质概括为:H OH-=H2O。
据此,结合实验2-2下面表中的酸和碱,概括中和反应的本质都是H OH-=H2O,推导出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通过包括“自由移动离子”的文字描述深刻理解离子反应表达的意义。以Ba2 SO42-=BaSO4↓和H OH-=H2O为例,请学生用文字描述这两个离子方程式表达的意义。这会要求学生将物质的溶解性、离子的存在状态及离子反应的本质联系起来,突出核心素养强调的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四、借助真实情境迁移运用,根据离子的不同存在状态的转变,解释自然现象。
学生在学校中所“获得”的学科知识或技能,之所以无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关键就在于学校学习活动所依存的情境被过于人为简单化和抽象,丧失了和现实生活的链接。
五、设计针对习题训练,强化离子存在状态和反应本质的微粒观。
在水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和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溶液呈电中性。学生真正由“懂”到“会”,会理解运用,还需要习题来“帮忙”:在500mL由Na2SO4和MgSO4 溶于水配成混合溶液中,Na 、Mg2 的浓度分别是0.2mol/L、0.2mol/L,那么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mol/L(答案:0.3)。过针对性的练习题,强化了学生对于离子反应本质理解。
总之,教师要把“离子反应”这个基本概念当做后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工具。思想上明确了,才能更好的紧密围绕“离子的不同存在状态”这一微观角度将教学渗透在整个“离子反应”教学的过程中(包括课堂和课后),才能引导学生从物质组成的微粒角度,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化学的奥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本文系2014年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化学‘学生自主课堂’不同模块教学设计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3YQJK301。】
(作者单位:广东实验中学)
【关键词】离子存在状态 离子反应 教学策略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的科学,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把离子反应的教学安排在必修1较前的位置,是为了有效的运用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指导后续教材中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认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并提出以离子的存在状态为出发点,通过教学策略尝试,培养学生的微粒意识,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一、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离子不同“存在状态”的认识
笔者首先将氯化钠晶体进行导电性实验,然后将该晶体溶于水再进行导电性实验,让学生对比观察、思考讨论:为什么前者不能导电后者能够导电?离子的种类和数量是否发生变化?实验操作中溶于水的过程发生了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离子“是否能夠自由移动”的认识,从而讨论得出结论:晶体中的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不能自由移动的;而晶体溶于水后,阴阳离子是可以自由移动的。
二、引导学生观察概括,以离子的“存在状态”的改变,学习电离及相关概念
1.在课本图示的基础上,笔者采用现代技术播放氯化钠晶体溶解过程的flash动画,形象直观,让学生概括得出不能自由移动离子在水溶液中变为自由移动的过程——“电离”的概念。
2.以自由移动离子的种类,学习酸、碱、盐的本质。电离的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由此关联,也从电离的角度学习了酸、碱、盐的本质。
三、依据“实验”分析归纳,以水溶液中离子存在状态的改变,“生成”离子反应的本质及表达。
笔者尝试以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改变引领学生“生成”离子反应的本质及表达。
1.自由移动的离子变成了有规则排列的离子是离子反应的本质。
以实验2-1为例,Na2SO4在水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SO42-和Na ,BaCl2在水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Ba2 和Cl-,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难溶的硫酸钡沉淀,就是原本自由移动的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通过静电按照一定的规律紧密的排列形成了固体,离子的存在状态发生了改变,反应概括为:Ba2 SO42-=BaSO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学生心目中自然“生成”。而Na 和Cl-自由移动的状态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关联Na2SO4溶液和KCl溶液混合前后,四种离子的自由移动状态都没有发生改变,说明是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2.自由移动的离子变成了分子是离子反应的本质。以实验2-2为例,教学过程中笔者直接用实验2-3的第2个实验代替: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剂,然后继续滴加盐酸,观察到红色会逐渐的褪去,推导出自由移动的OH-逐渐减少直至中和完毕。反应的本质概括为:H OH-=H2O。
据此,结合实验2-2下面表中的酸和碱,概括中和反应的本质都是H OH-=H2O,推导出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通过包括“自由移动离子”的文字描述深刻理解离子反应表达的意义。以Ba2 SO42-=BaSO4↓和H OH-=H2O为例,请学生用文字描述这两个离子方程式表达的意义。这会要求学生将物质的溶解性、离子的存在状态及离子反应的本质联系起来,突出核心素养强调的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四、借助真实情境迁移运用,根据离子的不同存在状态的转变,解释自然现象。
学生在学校中所“获得”的学科知识或技能,之所以无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关键就在于学校学习活动所依存的情境被过于人为简单化和抽象,丧失了和现实生活的链接。
五、设计针对习题训练,强化离子存在状态和反应本质的微粒观。
在水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和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溶液呈电中性。学生真正由“懂”到“会”,会理解运用,还需要习题来“帮忙”:在500mL由Na2SO4和MgSO4 溶于水配成混合溶液中,Na 、Mg2 的浓度分别是0.2mol/L、0.2mol/L,那么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mol/L(答案:0.3)。过针对性的练习题,强化了学生对于离子反应本质理解。
总之,教师要把“离子反应”这个基本概念当做后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工具。思想上明确了,才能更好的紧密围绕“离子的不同存在状态”这一微观角度将教学渗透在整个“离子反应”教学的过程中(包括课堂和课后),才能引导学生从物质组成的微粒角度,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化学的奥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本文系2014年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化学‘学生自主课堂’不同模块教学设计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3YQJK301。】
(作者单位:广东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