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思维模式固定等缺点,影响教学效果。积极探讨医学专科院校学生口腔医学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医专;口腔医学;教学方法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该门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过程却一直是理论课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单纯的讲解缺乏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则逐渐对课程产生厌倦情绪,这种厌学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使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口腔课的教学中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口腔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模式为以教师讲授为主,形成了所谓的"一言堂",学生以听讲为主,很少或根本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地位,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思维模式固定且被动。同时,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更侧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临床实践较少,或仅仅以实验课的开展作为培养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手段,从而导致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毕业入职后的学生显然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二、口腔医学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
口腔医学的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注意使教学方式生动活泼起来。授课教师在专业知识功底扎实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授课过程中对语音、语速的控制,避免因平铺直叙而引起的学生的毫无上课激情的情况,同时,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一定要给学生时间来思考、消化知识,不要急于赶课程进度。相近的知识点要善于利用分析对比的方法,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重点内容应重点讲解,非难点内容则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学习,有必要时可以多增加课堂互动,如将学生分成小组,相互提问回答,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课堂互动式教学方法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口腔医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在保证理论课授课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验课的课时数量,因为相对于理论课而言,实验课更为直观,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实验课也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三)病例教学法的使用
病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案例教学法,最开始应用于法学、医学和商业等学科的教育中。病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病例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分析、讨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医学教育中,病例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即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践操作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提问、积极思考,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但这种教学方法受到的局限性也比较多,如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比较不容易把握教学深度等,加上受课时限制,容易加重教学任务,使教学很难照顾周全,为此,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五)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教学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临床实操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中,合理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课件制作、截取录像及图片等。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粉笔加黑板,有时也会利用教学挂图或模型等,但总体形式仍显单调,不够具体,许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口腔医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其中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涉及到许多手术和操作,一些概念也比较抽象不易理解,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而我校学生为专科层次,这方面能力相对较差,如果单凭教师上课时用语言描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理解,且印象不深,而在实验课中由于受口腔环境的影响,视野有限,学生很难清楚地看见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使学生在理解和操作过程中感觉无从下手。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动画以及录像片段,再加上教师适当的讲解,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容易的理解原本抽象的概念,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们看清各操作的动态变化和分解步骤,很好地掌握各个手术操作的要点。使学生在实践中既节约了时间,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课件制作采用专用软件对文字进行录入、编辑,书写电子教案,编写多媒体教学大纲,课件制作中可以配以与专业相关的图片,或者链接其他资料等。口腔医学的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主要来源于临床病例拍摄的图片,这也需要授课教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口腔教学也应多参与临床,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
(六)完善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效果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估主要是通过结业后考试来进行,这种评价法过多地关注到了学生的卷面成绩,或者是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而具体在实际应用方面却无法考量,因此,不能判断到底学是否可以致用,这与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不符的,因此,在教学效果评估方面应当做出适当的调整,形成相对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一份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估应当包括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是对这些方面的发展做出的综合性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如考核中的病历书写一项,需要涉及学生在采集病例时的溝通能力;而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则是对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考核,且在评估过程中,要多采用激励原则,不能让学生因为评估的存在而有压力,让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王洁,钟鸣,范玉,等.创建口腔组织病理学PBL教学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11-12.
[2]闫振文,朱凤英,彭英.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分析以及在神经病学课程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1002-1004.
[3]李倍,唐军.浅谈以临床病例库为基础的PBL教学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1.
【关键词】医专;口腔医学;教学方法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该门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过程却一直是理论课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单纯的讲解缺乏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则逐渐对课程产生厌倦情绪,这种厌学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使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口腔课的教学中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口腔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模式为以教师讲授为主,形成了所谓的"一言堂",学生以听讲为主,很少或根本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地位,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思维模式固定且被动。同时,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更侧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临床实践较少,或仅仅以实验课的开展作为培养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手段,从而导致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毕业入职后的学生显然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二、口腔医学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
口腔医学的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注意使教学方式生动活泼起来。授课教师在专业知识功底扎实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授课过程中对语音、语速的控制,避免因平铺直叙而引起的学生的毫无上课激情的情况,同时,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一定要给学生时间来思考、消化知识,不要急于赶课程进度。相近的知识点要善于利用分析对比的方法,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重点内容应重点讲解,非难点内容则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学习,有必要时可以多增加课堂互动,如将学生分成小组,相互提问回答,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课堂互动式教学方法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口腔医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在保证理论课授课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验课的课时数量,因为相对于理论课而言,实验课更为直观,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实验课也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三)病例教学法的使用
病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案例教学法,最开始应用于法学、医学和商业等学科的教育中。病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病例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分析、讨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医学教育中,病例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即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践操作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提问、积极思考,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但这种教学方法受到的局限性也比较多,如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比较不容易把握教学深度等,加上受课时限制,容易加重教学任务,使教学很难照顾周全,为此,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五)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教学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临床实操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中,合理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课件制作、截取录像及图片等。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粉笔加黑板,有时也会利用教学挂图或模型等,但总体形式仍显单调,不够具体,许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口腔医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其中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涉及到许多手术和操作,一些概念也比较抽象不易理解,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而我校学生为专科层次,这方面能力相对较差,如果单凭教师上课时用语言描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理解,且印象不深,而在实验课中由于受口腔环境的影响,视野有限,学生很难清楚地看见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使学生在理解和操作过程中感觉无从下手。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动画以及录像片段,再加上教师适当的讲解,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容易的理解原本抽象的概念,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们看清各操作的动态变化和分解步骤,很好地掌握各个手术操作的要点。使学生在实践中既节约了时间,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课件制作采用专用软件对文字进行录入、编辑,书写电子教案,编写多媒体教学大纲,课件制作中可以配以与专业相关的图片,或者链接其他资料等。口腔医学的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主要来源于临床病例拍摄的图片,这也需要授课教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口腔教学也应多参与临床,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
(六)完善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效果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估主要是通过结业后考试来进行,这种评价法过多地关注到了学生的卷面成绩,或者是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而具体在实际应用方面却无法考量,因此,不能判断到底学是否可以致用,这与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不符的,因此,在教学效果评估方面应当做出适当的调整,形成相对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一份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估应当包括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是对这些方面的发展做出的综合性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如考核中的病历书写一项,需要涉及学生在采集病例时的溝通能力;而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则是对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考核,且在评估过程中,要多采用激励原则,不能让学生因为评估的存在而有压力,让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王洁,钟鸣,范玉,等.创建口腔组织病理学PBL教学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11-12.
[2]闫振文,朱凤英,彭英.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分析以及在神经病学课程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1002-1004.
[3]李倍,唐军.浅谈以临床病例库为基础的PBL教学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