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利用层层递进的十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自主学习,探索指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具有探究、体验的深度学习课堂,构建了宏—微—符—曲线的四重表征,较好地解决了它们之间的自由转换。
【关键词】中学化学;问题情境;深度学习;手持技术;问题驱动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教学研究项目以及教学实践的理论价值,不仅在于克服机械学习、浅层学习的弊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克服长期以来的种种二元对立,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知识)获得高度的统一,使教学内容(人类历史文化、人类认识成果) 实现其本应有的价值,使教师、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最大发展,使学生能够形成有助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新教材正式启用后,各地的教材培训中都明确强调,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因此,在“化学平衡移动”的教学中,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素材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利用手持技术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对深度学习进行有益探索和尝试。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移动”是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部分教学内容要求:通过试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平衡状态的影响;认识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新教材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合并为一节,整体性更强,教学更连贯;新加入“化学反应的调控”运用勒夏特列原理指导“工业合成氨”生产。内容的呈现发生了变化,“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互换了顺序,以“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出“化学平衡移动”,形成了“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勒夏特列原理”的新顺序。以科学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抽提出静态本质、动态规律、价值为进阶维度,结合学科本体研究,抽提出限度的表征、限度的改变、限度改变的价值为进阶维度。在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中增加了控制变量思想,增加了用手持技术验证了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实验,增加了合成氨工艺流程图等教学资料。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化学能与能源的关系,在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限度,在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平衡的学习主要是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因素的探讨。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学生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得完全”这样的疑问。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内容的理解处于浅层学习层面的水平,机械地背诵、记忆有关的概念和规律,无法建立化学平衡观,不能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迁移应用到其它的平衡体系,难以发展自身“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K2Cr2O7溶液,建构平衡状态的特征;培养宏观辨析和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能力。
(二)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增强实验探究水平和证据推理能力(视角水平)。
(三)通过讨论归纳出平衡移动的原理;建立模型认知水平(内涵水平)。
(四)通过平衡移动原理指导工业生产实践;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简单化学问题、简单实际问题)和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三、教学重难点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
情境激学:展示K2Cr2O7溶液
问题1:如何判断反应Cr2O72- H2O
【关键词】中学化学;问题情境;深度学习;手持技术;问题驱动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教学研究项目以及教学实践的理论价值,不仅在于克服机械学习、浅层学习的弊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克服长期以来的种种二元对立,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知识)获得高度的统一,使教学内容(人类历史文化、人类认识成果) 实现其本应有的价值,使教师、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最大发展,使学生能够形成有助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新教材正式启用后,各地的教材培训中都明确强调,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因此,在“化学平衡移动”的教学中,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素材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利用手持技术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对深度学习进行有益探索和尝试。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移动”是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部分教学内容要求:通过试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平衡状态的影响;认识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新教材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合并为一节,整体性更强,教学更连贯;新加入“化学反应的调控”运用勒夏特列原理指导“工业合成氨”生产。内容的呈现发生了变化,“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互换了顺序,以“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出“化学平衡移动”,形成了“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勒夏特列原理”的新顺序。以科学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抽提出静态本质、动态规律、价值为进阶维度,结合学科本体研究,抽提出限度的表征、限度的改变、限度改变的价值为进阶维度。在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中增加了控制变量思想,增加了用手持技术验证了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实验,增加了合成氨工艺流程图等教学资料。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化学能与能源的关系,在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限度,在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平衡的学习主要是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因素的探讨。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学生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得完全”这样的疑问。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内容的理解处于浅层学习层面的水平,机械地背诵、记忆有关的概念和规律,无法建立化学平衡观,不能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迁移应用到其它的平衡体系,难以发展自身“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K2Cr2O7溶液,建构平衡状态的特征;培养宏观辨析和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能力。
(二)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增强实验探究水平和证据推理能力(视角水平)。
(三)通过讨论归纳出平衡移动的原理;建立模型认知水平(内涵水平)。
(四)通过平衡移动原理指导工业生产实践;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简单化学问题、简单实际问题)和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三、教学重难点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
情境激学:展示K2Cr2O7溶液
问题1:如何判断反应Cr2O72-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