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差的学生,每个班级里或多或少都有所谓的“学困生”,也是每个老师最为头疼的,就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我谈谈自己肤浅的观点。
一、学困生的产生
数据显示,成绩偏下的孩子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占58.7%,学习能力差的占39.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也并非一日形成,找出原因是关键,通过做好学困生的家访工作,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课后找学生谈话,或下课与学生聊天等方式,我发现学困生学习差的原因多种多样,我把他们归为两大类,一类是接受能力差型,这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接受能力差,没能达到老师的要求,经常被老师、父母批评,同学取笑,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信心,对学习没了兴趣,第二类是坏习惯型,这部分学生大多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有父母一方死亡的单亲家庭孩子,有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这些孩子有个共同特点,长期缺乏关爱,有自卑感。
二、如何转变学困生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生动的学习环境,提供充分有启发性的学习材料,设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思维深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学习中发现有关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如在“负数”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几本存折,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存折上的一些数据来认识正负数,从而建立了有关负数的概念,知道了负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和正数完全相反的两个量。通过这种方法获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在快乐、活跃的课堂中可以学到的。这种有趣活动一旦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贴切学生生活实际
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完“10以内各数的认识”以后,可以组织一节数学在身边的活动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坐的位置是第几排第几个,家里有几个人,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由哪些数组成,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又如,学习了有关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图形的名称,学生通过做一做、画一画就能感知处处有数学知识。
(二)用肯定和鼓励启发学生
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有发展、表现出亮点,哪怕是一点点,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课堂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或练习,让不同的学生通过探索、思考都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延迟评价,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用善意的态度,建议的方式,商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的个性,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比如观察能力强的同学,就不能用讲解法,而应引导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从而达到了解事物,通过教师的启示,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指路灯。作为教师,不能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传授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沿着奋斗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俗话说:“人上百、五颜六色”,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是各有差异的,有的同学品学兼优,有的同学成绩虽好,但品德差;有的同学成绩不好,但品德好;有的同学品德、成绩都不好,但体育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要从“说教者”的传统角色转变过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应本着学生不懂、无知才需引导教育的准则,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引导学生自我调试、自我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这才算打开了学生关闭的心理大门。总之,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目的,把精力放在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不教服务。
(五)教师应从单一型转变为综合型。作为教师,要立足当前学校实际,你不但要会上语文课,还要会上数学、科学等课,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要有教学技能、技巧,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还要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美学,关心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知己知彼,用人之长,才能合理地、科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教师知识不在于深,而在于广,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不能传授方法单一,不能用强制压服的手段来管理学生,而要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用克己奉公、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来感化学生,用严谨治学、过硬的教学技能来影响学生,用优美的环境来陶冶学生。总而言之,教师要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事业心,关心、体贴每个学生。
总之,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思维的启蒙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动学生的各种器官,通过观察和想象、动手等,丰富学生的思维空间,指导学生会看、会想、会做,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指导学生习作时,要通过学生动脑、动手、观察、想象等方式,来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但如何将这些材料组织起来,就要开拓学生,可按事情发展顺序、方位顺序来写,也可根据学生自己的表达需要来确定要采用何种结构,还要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首尾呼应,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自己构思,将有关的情节巧妙的安排,写出新颖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改革、如何提高效率,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尽快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事业中。
一、学困生的产生
数据显示,成绩偏下的孩子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占58.7%,学习能力差的占39.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也并非一日形成,找出原因是关键,通过做好学困生的家访工作,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课后找学生谈话,或下课与学生聊天等方式,我发现学困生学习差的原因多种多样,我把他们归为两大类,一类是接受能力差型,这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接受能力差,没能达到老师的要求,经常被老师、父母批评,同学取笑,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信心,对学习没了兴趣,第二类是坏习惯型,这部分学生大多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有父母一方死亡的单亲家庭孩子,有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这些孩子有个共同特点,长期缺乏关爱,有自卑感。
二、如何转变学困生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生动的学习环境,提供充分有启发性的学习材料,设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思维深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学习中发现有关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如在“负数”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几本存折,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存折上的一些数据来认识正负数,从而建立了有关负数的概念,知道了负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和正数完全相反的两个量。通过这种方法获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在快乐、活跃的课堂中可以学到的。这种有趣活动一旦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贴切学生生活实际
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完“10以内各数的认识”以后,可以组织一节数学在身边的活动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坐的位置是第几排第几个,家里有几个人,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由哪些数组成,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又如,学习了有关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图形的名称,学生通过做一做、画一画就能感知处处有数学知识。
(二)用肯定和鼓励启发学生
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有发展、表现出亮点,哪怕是一点点,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课堂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或练习,让不同的学生通过探索、思考都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延迟评价,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用善意的态度,建议的方式,商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的个性,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比如观察能力强的同学,就不能用讲解法,而应引导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从而达到了解事物,通过教师的启示,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指路灯。作为教师,不能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传授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沿着奋斗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俗话说:“人上百、五颜六色”,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是各有差异的,有的同学品学兼优,有的同学成绩虽好,但品德差;有的同学成绩不好,但品德好;有的同学品德、成绩都不好,但体育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要从“说教者”的传统角色转变过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应本着学生不懂、无知才需引导教育的准则,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引导学生自我调试、自我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这才算打开了学生关闭的心理大门。总之,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目的,把精力放在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不教服务。
(五)教师应从单一型转变为综合型。作为教师,要立足当前学校实际,你不但要会上语文课,还要会上数学、科学等课,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要有教学技能、技巧,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还要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美学,关心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知己知彼,用人之长,才能合理地、科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教师知识不在于深,而在于广,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不能传授方法单一,不能用强制压服的手段来管理学生,而要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用克己奉公、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来感化学生,用严谨治学、过硬的教学技能来影响学生,用优美的环境来陶冶学生。总而言之,教师要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事业心,关心、体贴每个学生。
总之,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思维的启蒙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动学生的各种器官,通过观察和想象、动手等,丰富学生的思维空间,指导学生会看、会想、会做,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指导学生习作时,要通过学生动脑、动手、观察、想象等方式,来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但如何将这些材料组织起来,就要开拓学生,可按事情发展顺序、方位顺序来写,也可根据学生自己的表达需要来确定要采用何种结构,还要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首尾呼应,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自己构思,将有关的情节巧妙的安排,写出新颖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改革、如何提高效率,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尽快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