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物理规律课教学模式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wd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又是课堂教学,所以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物理规律课的特点,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对物理规律课的教学行为进行探究。
  二、物理课规律教学存在的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传统的规律课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学生的学习成了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许多教师已经具备了有效互动的意识,班级经常进行分组讨论,课堂气氛整体上让人赏心悦目,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有些教师在操作上只注重了互动的形式。我们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老师的课堂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三、物理规律课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物理规律是物理科学理论的骨架,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的中心环节。
  教师通过物理规律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明确规律的物理意义,还能使学生经历和认识规律的发现、建立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发展创造性思维。新课程物理规律教学研究把参与教学过程的诸多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加强物理规律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四、规律课教学方法和途径
  学习物理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特殊认识与一般认识反复结合,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基于上述认知过程,怎样在课堂上有效进行物理规律教学呢?笔者浅谈自己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一般步骤。
  (一)问题导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导”的功能有领导、引导、诱导、指导、辅导等五个方面。
  “领导”表现于课堂教学中主要是组织教学方面。比如教师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新知认识深度广度的把握,对认知过程的程序预设、互动、合作、交流等的安排。
  “引导”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向导和带领的作用。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取向明确,有正确的探究思路。
  “诱导”主要强调教师的“导”讲究方式方法的新颖别致,具有艺术性、感染力,能让学生士气高涨,提高学习的有效程度。
  “指导”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指点、示范性质的“导”,以使学生得到准确的认知和规范的结论。
  “辅导”主要指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中进行的辅助性质的“导”,为学生认知活动排除障碍。
  那么,“导”的这五种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是如何發挥和显示的呢?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阐释了。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我国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并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教师如何设计和组织物理课程探究式教学呢?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笔者认为教师着重把握好学生的“问题”“实验”与“交流”环节是搞好物理新教材新课标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现象找出本质,尝试寻找规律性的东西。探究结束后由学生分组汇报探究结果,经归纳总结得出统一的正确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不可能一次完成,它需要一个反复加深认识的过程。例如,物体沿斜面下滑支持力不做功(斜面不动),这是常见的情况,但不能得出支持力总不做功的错误结论。支持力的特点是方向垂直斜面,如斜面可动,支持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静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加速,也可以使物体减速,可以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但一对静摩擦力总不做功(做功代数和为零);力产生加速度,反之如果发现物体有加速度就可以判定一定是力产生的等。类似的问题很多,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归纳和反思。
  一章或较多内容后,学生对许多知识点可能出现模糊和混淆,这就有必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结构的反思。例如,在学完《圆周运动》一章后,就应让学生通过反思进一步学会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从合成与分解的角度处理,能对两类特殊的曲线运动进行分析归类处理,能对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行理论分析处理等。
  (四)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规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在使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可分为3个方面:(1)由力f求加速度a。(2)由加速度a求力(3)由m=f/a来解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针对上述3种情况,可以各设计一个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对新课改后中学物理规律课的教学行为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法对物理规律课教学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使本人对物理规律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物理规律课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详细说明了物理规律课的教学原则,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由于本人学识浅显、能力有限,本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还请广大专家教师、教育同行指正完善。
其他文献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随着新课标带来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以积极的心
期刊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发展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抓住了
期刊
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活动只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是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我曾听过“找规律”这样的一节课,开始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个人涂完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停留
期刊
自主探究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还能使之在探究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而且对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不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各自学习,而且要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索,通过加强合作交流,小组内成员共同探讨,凝聚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少走弯路。下面我想就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
期刊
一、为培养语言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交际活动时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一)课前口语演讲  课前口语演讲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每次课前由几名学生做准备,,可由学生自拟,涉及校园生活、课程学习、班级活动、小故事等,这项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开口讲英语,
期刊
学业评判一般依据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理论,从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认知目标层面来评价学生的认知发展变化。而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属于一次性的静态评价,没有切实将评价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特别是忽略了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过程,最终导致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僵化的记忆过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新课改和传统高考“指挥棒”之间的差异,使中国的教育
期刊
历史教学离不开丰富的信息,教师如果局限于教材的信息量,显然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将会直接影响历史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有经验的历史教师都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历史教学赋予更多的张力活力。  一、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网络是当今社会最为迅捷高速的信息搜集手段。借助于电脑网络,教师可以下载各个方面的教学信息,无论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还是相关的历史背景,网络让历史教学插上了翅膀,
期刊
一、研究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它对教学的启示,不仅要学生认识到推理是数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推理进行思维的方式。转化思想,又是推理衍生出的数学思想。从教师层面来讲,只有深刻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有思想的教学!有了思想才有了课堂的生命。从学生层面来讲,学
期刊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对培养创新精神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看是否实现了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学习和求异创新”这三种价值取向,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自己一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创新的出发点。因此,要让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主动起来,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期刊
一、 引言  传统的英语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是被动式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不仅强调学生的共同发展,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标包括五个维度的基本目标,其中,情感态度是新课程目标的主要部分之一,学生只有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才能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