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又是课堂教学,所以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物理规律课的特点,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对物理规律课的教学行为进行探究。
二、物理课规律教学存在的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传统的规律课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学生的学习成了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许多教师已经具备了有效互动的意识,班级经常进行分组讨论,课堂气氛整体上让人赏心悦目,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有些教师在操作上只注重了互动的形式。我们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老师的课堂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三、物理规律课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物理规律是物理科学理论的骨架,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的中心环节。
教师通过物理规律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明确规律的物理意义,还能使学生经历和认识规律的发现、建立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发展创造性思维。新课程物理规律教学研究把参与教学过程的诸多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加强物理规律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四、规律课教学方法和途径
学习物理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特殊认识与一般认识反复结合,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基于上述认知过程,怎样在课堂上有效进行物理规律教学呢?笔者浅谈自己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一般步骤。
(一)问题导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导”的功能有领导、引导、诱导、指导、辅导等五个方面。
“领导”表现于课堂教学中主要是组织教学方面。比如教师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新知认识深度广度的把握,对认知过程的程序预设、互动、合作、交流等的安排。
“引导”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向导和带领的作用。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取向明确,有正确的探究思路。
“诱导”主要强调教师的“导”讲究方式方法的新颖别致,具有艺术性、感染力,能让学生士气高涨,提高学习的有效程度。
“指导”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指点、示范性质的“导”,以使学生得到准确的认知和规范的结论。
“辅导”主要指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中进行的辅助性质的“导”,为学生认知活动排除障碍。
那么,“导”的这五种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是如何發挥和显示的呢?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阐释了。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我国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并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教师如何设计和组织物理课程探究式教学呢?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笔者认为教师着重把握好学生的“问题”“实验”与“交流”环节是搞好物理新教材新课标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现象找出本质,尝试寻找规律性的东西。探究结束后由学生分组汇报探究结果,经归纳总结得出统一的正确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不可能一次完成,它需要一个反复加深认识的过程。例如,物体沿斜面下滑支持力不做功(斜面不动),这是常见的情况,但不能得出支持力总不做功的错误结论。支持力的特点是方向垂直斜面,如斜面可动,支持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静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加速,也可以使物体减速,可以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但一对静摩擦力总不做功(做功代数和为零);力产生加速度,反之如果发现物体有加速度就可以判定一定是力产生的等。类似的问题很多,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归纳和反思。
一章或较多内容后,学生对许多知识点可能出现模糊和混淆,这就有必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结构的反思。例如,在学完《圆周运动》一章后,就应让学生通过反思进一步学会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从合成与分解的角度处理,能对两类特殊的曲线运动进行分析归类处理,能对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行理论分析处理等。
(四)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规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在使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可分为3个方面:(1)由力f求加速度a。(2)由加速度a求力(3)由m=f/a来解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针对上述3种情况,可以各设计一个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对新课改后中学物理规律课的教学行为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法对物理规律课教学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使本人对物理规律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物理规律课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详细说明了物理规律课的教学原则,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由于本人学识浅显、能力有限,本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还请广大专家教师、教育同行指正完善。
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又是课堂教学,所以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物理规律课的特点,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对物理规律课的教学行为进行探究。
二、物理课规律教学存在的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传统的规律课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学生的学习成了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许多教师已经具备了有效互动的意识,班级经常进行分组讨论,课堂气氛整体上让人赏心悦目,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有些教师在操作上只注重了互动的形式。我们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老师的课堂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三、物理规律课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物理规律是物理科学理论的骨架,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的中心环节。
教师通过物理规律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明确规律的物理意义,还能使学生经历和认识规律的发现、建立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发展创造性思维。新课程物理规律教学研究把参与教学过程的诸多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加强物理规律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四、规律课教学方法和途径
学习物理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特殊认识与一般认识反复结合,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基于上述认知过程,怎样在课堂上有效进行物理规律教学呢?笔者浅谈自己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一般步骤。
(一)问题导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导”的功能有领导、引导、诱导、指导、辅导等五个方面。
“领导”表现于课堂教学中主要是组织教学方面。比如教师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新知认识深度广度的把握,对认知过程的程序预设、互动、合作、交流等的安排。
“引导”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向导和带领的作用。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取向明确,有正确的探究思路。
“诱导”主要强调教师的“导”讲究方式方法的新颖别致,具有艺术性、感染力,能让学生士气高涨,提高学习的有效程度。
“指导”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指点、示范性质的“导”,以使学生得到准确的认知和规范的结论。
“辅导”主要指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中进行的辅助性质的“导”,为学生认知活动排除障碍。
那么,“导”的这五种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是如何發挥和显示的呢?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阐释了。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我国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并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教师如何设计和组织物理课程探究式教学呢?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笔者认为教师着重把握好学生的“问题”“实验”与“交流”环节是搞好物理新教材新课标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现象找出本质,尝试寻找规律性的东西。探究结束后由学生分组汇报探究结果,经归纳总结得出统一的正确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不可能一次完成,它需要一个反复加深认识的过程。例如,物体沿斜面下滑支持力不做功(斜面不动),这是常见的情况,但不能得出支持力总不做功的错误结论。支持力的特点是方向垂直斜面,如斜面可动,支持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静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加速,也可以使物体减速,可以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但一对静摩擦力总不做功(做功代数和为零);力产生加速度,反之如果发现物体有加速度就可以判定一定是力产生的等。类似的问题很多,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归纳和反思。
一章或较多内容后,学生对许多知识点可能出现模糊和混淆,这就有必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结构的反思。例如,在学完《圆周运动》一章后,就应让学生通过反思进一步学会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从合成与分解的角度处理,能对两类特殊的曲线运动进行分析归类处理,能对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行理论分析处理等。
(四)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规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在使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可分为3个方面:(1)由力f求加速度a。(2)由加速度a求力(3)由m=f/a来解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针对上述3种情况,可以各设计一个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对新课改后中学物理规律课的教学行为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法对物理规律课教学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使本人对物理规律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物理规律课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详细说明了物理规律课的教学原则,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由于本人学识浅显、能力有限,本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还请广大专家教师、教育同行指正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