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活动只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是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我曾听过“找规律”这样的一节课,开始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个人涂完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独立完成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交流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平时听课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但是成绩好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最有发言权,其往往扮演的了主要角色,学困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成绩好的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受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受益还少。產生这种现象是多方面的;如教师上教研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不敢过多地让学困生发言;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分工不明确等。
(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是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有一位教师上一节“统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教师把各种颜色的花分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摆出象形统计图,统计每种花的数量;个别学生把卡片全部拿去,不让另外一个同学摆,另外一个同学争辩道:“老师让我们俩一起摆。”然后两个人才一起操作。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的主要原因。
(四)评价和奖赏只重整体而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认为以小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是正确的。但这可能把我们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上,而忽视个人发展。当然,研究者指导小学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服务。
二、解决问题的的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操作
1.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贴近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二)合作学习时机选择要恰当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的疑点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是一个促进者;一个合作者,一个帮助者和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合作者、指导者,是一个“穿针引线”人。
(四)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小组合作交流成员的搭配应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一般4~6人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五)优化师生、生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课堂上教师只是个引导者、参与者,应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个小社会,小组成员之间会因为学习或者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之间要明确争论时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除了以上谈论到的问题外,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深入地探导研究。
(一)小组活动只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是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我曾听过“找规律”这样的一节课,开始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个人涂完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独立完成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交流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平时听课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但是成绩好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最有发言权,其往往扮演的了主要角色,学困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成绩好的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受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受益还少。產生这种现象是多方面的;如教师上教研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不敢过多地让学困生发言;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分工不明确等。
(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是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有一位教师上一节“统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教师把各种颜色的花分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摆出象形统计图,统计每种花的数量;个别学生把卡片全部拿去,不让另外一个同学摆,另外一个同学争辩道:“老师让我们俩一起摆。”然后两个人才一起操作。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的主要原因。
(四)评价和奖赏只重整体而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认为以小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是正确的。但这可能把我们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上,而忽视个人发展。当然,研究者指导小学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服务。
二、解决问题的的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操作
1.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贴近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二)合作学习时机选择要恰当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的疑点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是一个促进者;一个合作者,一个帮助者和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合作者、指导者,是一个“穿针引线”人。
(四)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小组合作交流成员的搭配应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一般4~6人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五)优化师生、生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课堂上教师只是个引导者、参与者,应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个小社会,小组成员之间会因为学习或者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之间要明确争论时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除了以上谈论到的问题外,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深入地探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