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差。幼儿从小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更早的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对幼儿性格的塑造有利,提升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同样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学习;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180-01
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差。他们不太懂得如何照顾自己,而大部分父母都很乐意代劳。我们经常看到父母蹲下身子为半大孩子系鞋带,妈妈辛苦的追挑食的孩子喂吃饭。到底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丧失了自理能力,还是我们的父母过于疼爱?
一、自理能力的定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就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独立进餐,洗漱,穿脱衣物,如厕等。 但是很多幼儿对家人的依赖性很强,动手能力有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二、培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影响
(一)培养自理能力对幼儿生理影响。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幼儿的生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比如简单的穿脱衣物,它需要幼儿手眼协调的配合,锻炼到手臂的肌肉和眼睛的专注力。这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独立进食、洗漱亦是如此,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反复锻炼操作,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做事效率有所提高。同时,促进了幼儿的身体发育,使幼儿健康成长。
(二)培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心理影响。
幼儿自理能力增强,会得到大人的认可和表扬。久而久之,幼儿的自信心会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幼儿更愿意多多尝试自己做事,不依赖大人,并且能够从中取得快乐和满足。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也会乐于帮助他人,增强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原因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并不好,在餐厅吃饭时,我们经常看见家长拿着碗勺给幼儿喂食。有的孩子摔倒了家长比他的表情还恐怖。其实,家长都明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很重要。可是在行动上,家长们总是为孩子包办一切,不肯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事。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因素。
1.家长过于溺爱幼儿。
2.家长们的不良示范也能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3.家长们不注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家长有时过于心急,不愿意给孩子时间去完成一件简单的事情。
5.家长平时工作太忙,对孩子的生活常规教育过于依赖幼儿园。
(二)幼儿园方面。
1.如今的有的幼儿园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名誉利益,特别注重幼儿的艺术教育和应试教育,从而忽视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幼儿的动手能力发育得不完善,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总会有小插曲。教师怕幼儿发生意外,总是帮助幼儿去做一些事情。
(三)家园教育的不衔接。
1.家园衔接不完善,在幼儿园的大环境和氛围下幼儿经过老师的提醒能过独立完成。回到家里,幼儿自己不愿动手,家长们又容易忽幼儿视自理能力的培养,继续包办。由此导致了幼儿自理能力的“退化”。
2.家园对孩子的常规要求不一致性,思想认识不统一,方式方法不同。没有达成共识,所以效果也不理想。只有家长和老师达成共识,家长在家也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长期保持。
3.可能幼儿园与家长交流较少,没能及时沟通,共同要求幼儿。在幼儿表现良好时,直接忽略没有及时表扬。在幼儿达到目标时,没有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在家长栏中要不断地普及知识,对有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没有给予纠正。
四、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加常规锻炼。如小便、洗手、吃饭、点心、午睡等,让幼儿自己动手照顾自己,锻炼的机会多了,幼儿做的会越来越熟练。做事效率会变高。
(二)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创设游戏情景,在游戏中形成生活自理意识。
如小班把收拾玩具设计成“带玩具回家”、搬小椅子设计成“小椅子到站了”的游戏;中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叠被,穿衣等比赛性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参与兴趣提高,表现积极。幼儿的加油生,老师的奖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有趣的儿歌来吸引幼儿。
如用六步洗手法儿歌,这样孩子就会特别乐意去学这些事情,在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的同时,幼儿又能从中体验到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的乐趣,对幼儿的发展十分有利。
3.利用小朋友自己的生活照片和视频,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 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说明图片的意思。然后通过比较两个小朋友的行为,来反思自己平时是怎么表现的。
(三)注重家庭的培養。
1.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由独立的活动。
在家中,应经常让幼儿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家长尽量不去打扰或干涉幼儿的活动。如多让幼儿接触社会和其他的人交往,让幼儿初步了解没有自理能力是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生活的。经常带幼儿去参加相关的组织性活动,增添幼儿对此的浓厚兴趣。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孩子最后还是要步入社会的,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了,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处理问题。另外让幼儿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不表明父母不疼爱孩子,而是让幼儿能够尽早独立,更加自信自立的适应这个社会。实际上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生活的教育,从点滴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勤劳,乐于帮助他人的习惯,完成事情后得到大家的表扬和肯定,也是对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和赞赏,让幼儿得到工作能力的肯定,幼儿也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五、总结
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发展是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从小抓起,把握好这个发展的关键期。大胆的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不要让自己成为了孩子们的“拐棍”或“保姆”。教育与家长要配合好,共同引导孩子学习自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学》黄人颂主编 1989年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学前心里学》王振宇主编 1990年2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3]《浅谈家长与孩子相处的几点要则》 周霞玲 《现代幼教》2009年第二期。
关键词: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学习;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180-01
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差。他们不太懂得如何照顾自己,而大部分父母都很乐意代劳。我们经常看到父母蹲下身子为半大孩子系鞋带,妈妈辛苦的追挑食的孩子喂吃饭。到底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丧失了自理能力,还是我们的父母过于疼爱?
一、自理能力的定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就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独立进餐,洗漱,穿脱衣物,如厕等。 但是很多幼儿对家人的依赖性很强,动手能力有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二、培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影响
(一)培养自理能力对幼儿生理影响。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幼儿的生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比如简单的穿脱衣物,它需要幼儿手眼协调的配合,锻炼到手臂的肌肉和眼睛的专注力。这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独立进食、洗漱亦是如此,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反复锻炼操作,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做事效率有所提高。同时,促进了幼儿的身体发育,使幼儿健康成长。
(二)培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心理影响。
幼儿自理能力增强,会得到大人的认可和表扬。久而久之,幼儿的自信心会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幼儿更愿意多多尝试自己做事,不依赖大人,并且能够从中取得快乐和满足。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也会乐于帮助他人,增强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原因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并不好,在餐厅吃饭时,我们经常看见家长拿着碗勺给幼儿喂食。有的孩子摔倒了家长比他的表情还恐怖。其实,家长都明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很重要。可是在行动上,家长们总是为孩子包办一切,不肯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事。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因素。
1.家长过于溺爱幼儿。
2.家长们的不良示范也能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3.家长们不注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家长有时过于心急,不愿意给孩子时间去完成一件简单的事情。
5.家长平时工作太忙,对孩子的生活常规教育过于依赖幼儿园。
(二)幼儿园方面。
1.如今的有的幼儿园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名誉利益,特别注重幼儿的艺术教育和应试教育,从而忽视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幼儿的动手能力发育得不完善,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总会有小插曲。教师怕幼儿发生意外,总是帮助幼儿去做一些事情。
(三)家园教育的不衔接。
1.家园衔接不完善,在幼儿园的大环境和氛围下幼儿经过老师的提醒能过独立完成。回到家里,幼儿自己不愿动手,家长们又容易忽幼儿视自理能力的培养,继续包办。由此导致了幼儿自理能力的“退化”。
2.家园对孩子的常规要求不一致性,思想认识不统一,方式方法不同。没有达成共识,所以效果也不理想。只有家长和老师达成共识,家长在家也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长期保持。
3.可能幼儿园与家长交流较少,没能及时沟通,共同要求幼儿。在幼儿表现良好时,直接忽略没有及时表扬。在幼儿达到目标时,没有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在家长栏中要不断地普及知识,对有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没有给予纠正。
四、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加常规锻炼。如小便、洗手、吃饭、点心、午睡等,让幼儿自己动手照顾自己,锻炼的机会多了,幼儿做的会越来越熟练。做事效率会变高。
(二)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创设游戏情景,在游戏中形成生活自理意识。
如小班把收拾玩具设计成“带玩具回家”、搬小椅子设计成“小椅子到站了”的游戏;中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叠被,穿衣等比赛性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参与兴趣提高,表现积极。幼儿的加油生,老师的奖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有趣的儿歌来吸引幼儿。
如用六步洗手法儿歌,这样孩子就会特别乐意去学这些事情,在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的同时,幼儿又能从中体验到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的乐趣,对幼儿的发展十分有利。
3.利用小朋友自己的生活照片和视频,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 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说明图片的意思。然后通过比较两个小朋友的行为,来反思自己平时是怎么表现的。
(三)注重家庭的培養。
1.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由独立的活动。
在家中,应经常让幼儿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家长尽量不去打扰或干涉幼儿的活动。如多让幼儿接触社会和其他的人交往,让幼儿初步了解没有自理能力是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生活的。经常带幼儿去参加相关的组织性活动,增添幼儿对此的浓厚兴趣。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孩子最后还是要步入社会的,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了,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处理问题。另外让幼儿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不表明父母不疼爱孩子,而是让幼儿能够尽早独立,更加自信自立的适应这个社会。实际上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生活的教育,从点滴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勤劳,乐于帮助他人的习惯,完成事情后得到大家的表扬和肯定,也是对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和赞赏,让幼儿得到工作能力的肯定,幼儿也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五、总结
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发展是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从小抓起,把握好这个发展的关键期。大胆的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不要让自己成为了孩子们的“拐棍”或“保姆”。教育与家长要配合好,共同引导孩子学习自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学》黄人颂主编 1989年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学前心里学》王振宇主编 1990年2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3]《浅谈家长与孩子相处的几点要则》 周霞玲 《现代幼教》2009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