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原训练已从传统的高原居住、训练这一单一模式发展成为高住低训、高住高练低训、低住高练等多种形式。高原训练的目的是让运动员接受运动和缺氧的双重刺激,增加机體运输和利用氧气能力、骨骼肌代谢能力及心肺功能,为运动能力的提高打下生物学基础。然而,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提高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方面。只有客观地认识高原训练,多多实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原;高原训练;高原训练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中国知网、万方数字资源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文中搜索词以“高原训练”、“训练方法”等为主题词进行组合式混合检索。共检索700多篇文献。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归纳与排除
本研究将700多篇文献进行归纳与排除,缩小筛查范围到225篇,阅读标
题和摘要初筛文献为90篇,阅读全文副筛文献为61篇,最终纳入的文献为19篇。
二、结果与分析
2.1 关于高原划分的研究
由于学科的不同对高原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地理学科将海拔在 500 米
以上,并且地面平缓的高地定义为高原。俄罗斯国家长跑主教练苏斯洛夫(Suslov.F)1999年在《现代运动员和教练员》杂志上对高原训练的高度提出了以下划分:1200 米为低高度,1200—2500 米为中等高度,3000 米以上为高高度;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将 500 米--1500 米称为低高原(low altitude),将 1500 米—3000 米称为中高原(moderate altitude),将 3000 米以上称为高高原(high altitude)。
2.1 高原的环境特点
2.1.1 大气压
当高度增加时,大气压下降,但在一定范围内大气的气体成分的百分比仍维持恒定。
2.1.2 空气温度
每升高150米,空气温度下降1℃,较低的温度也减少了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加了水分的丢失。
2.1.3 太阳辐射
在高处,太阳的辐射增加了,对人体有较明显的伤害,尤其是紫外线的伤害作用突出,不利于较高强度的活动。
关于高原训练的研究
2.2.1 高原训练的概念
高原训练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空气内氧含量较少的高原地带进行系统训练的过程。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高原地带空气内氧含量较少的自然环境,旨在发展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力量耐力所采用的方法。
我国高原训练的分布区域:贵州红枫湖、四川西昌、山西长白山、甘肃兰州、四川会理、甘肃刘家峡、吉林长白山、云南呈贡、新疆天池等。
关于高原训练的研究
2.3.1 高住高练(HiHi)
高住高练是传统的高原训练方法,运动员在海拔高度在 1500-3000 米之间的地域进行训练和起居生活,通过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增加血红细胞的总含量。运动员在完成训练返回平原地区以后,在平原地区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得到增强。
2.3.2 高住低练(HiLo)
高住低训是 1991 年 Levine 提出的高原训练方法,即让运动员居住在高原或低氧发生装置中,训练却在平原或较低海拔处。
2.3.3 低住高练(LoHi)
低住高练的主要优势在于,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下完成训练任务以后,在回到亚高原地区进行休息和恢复,这种环境的交替可以有效的规避高原低氧训练的负面影响。
2.3.4 高住高练低训(HiHiLo)
高住高练低训通过对高原训练与HiLo的比较,可以发现HiLo的不足之处是缺乏低氧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强烈刺激。因此,HiLo结合LoHi训练效果应该更好。HiHiLo就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效
果更显著的低氧训练方法。
2.3.5 间隙性低氧训练
间隙性低氧训练IHT是在实施过程中将缺氧负荷的总量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组别,每组包括若干次,在每两次低氧刺激的间歇时间内恢复正常大气压下的自由呼吸,使低氧负荷训练表现出脉冲式或间歇性的特点,因而被称为间歇性低氧训练。
小结
高原训练对提高运动能力的积极因素1、提高机体运输氧气的能力2、提高心脏供血能力3、提高骨骼肌的代谢能力4、提高VO2max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不利影响1、难以保持与平原同样的强度或运动量进行训练。2、肌纤维萎缩,力量丢失。3、免疫能力下降。4、影响激素的分泌。5、影响动作技能。
参考文献:
[1]霍磊. 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冬训期高原训练机能变化特点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20.
[2] 王迪. 世居高原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手段研究[D].成都:成都 体育学院.2013,20-23
[3]程治平.内分泌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93.
[4]翁庆章.高原训练及其研究新动向[J].国外体育动态,1997,24:189- 200.
[5]孔兆伟,田野,胡扬.用低氧屋进行间隙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血象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J].中国体育科学,2003,23:127-131.
[6]刘晔,刘桂华,陈珑.模拟海拔2 000 m和3 000 m高原训练的不同时程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191- 193.
[7]胡杨.关于高原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865-868.
[8] Bartsch P. Enhanced exercise- induced rise of aldosterone and vasopres-sin preceding mountain sickness. J Appl Physiol,1991,71:136- 143.
[9] Zaccaria M. Sodium regulating hormones at high altitude: basal and post- exercise level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8.83:570- 574.
[10]夏小慧,胡杨,王卉等.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耐力影响的系统综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1):68-72.
【关键词】高原;高原训练;高原训练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中国知网、万方数字资源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文中搜索词以“高原训练”、“训练方法”等为主题词进行组合式混合检索。共检索700多篇文献。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归纳与排除
本研究将700多篇文献进行归纳与排除,缩小筛查范围到225篇,阅读标
题和摘要初筛文献为90篇,阅读全文副筛文献为61篇,最终纳入的文献为19篇。
二、结果与分析
2.1 关于高原划分的研究
由于学科的不同对高原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地理学科将海拔在 500 米
以上,并且地面平缓的高地定义为高原。俄罗斯国家长跑主教练苏斯洛夫(Suslov.F)1999年在《现代运动员和教练员》杂志上对高原训练的高度提出了以下划分:1200 米为低高度,1200—2500 米为中等高度,3000 米以上为高高度;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将 500 米--1500 米称为低高原(low altitude),将 1500 米—3000 米称为中高原(moderate altitude),将 3000 米以上称为高高原(high altitude)。
2.1 高原的环境特点
2.1.1 大气压
当高度增加时,大气压下降,但在一定范围内大气的气体成分的百分比仍维持恒定。
2.1.2 空气温度
每升高150米,空气温度下降1℃,较低的温度也减少了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加了水分的丢失。
2.1.3 太阳辐射
在高处,太阳的辐射增加了,对人体有较明显的伤害,尤其是紫外线的伤害作用突出,不利于较高强度的活动。
关于高原训练的研究
2.2.1 高原训练的概念
高原训练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空气内氧含量较少的高原地带进行系统训练的过程。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高原地带空气内氧含量较少的自然环境,旨在发展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力量耐力所采用的方法。
我国高原训练的分布区域:贵州红枫湖、四川西昌、山西长白山、甘肃兰州、四川会理、甘肃刘家峡、吉林长白山、云南呈贡、新疆天池等。
关于高原训练的研究
2.3.1 高住高练(HiHi)
高住高练是传统的高原训练方法,运动员在海拔高度在 1500-3000 米之间的地域进行训练和起居生活,通过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增加血红细胞的总含量。运动员在完成训练返回平原地区以后,在平原地区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得到增强。
2.3.2 高住低练(HiLo)
高住低训是 1991 年 Levine 提出的高原训练方法,即让运动员居住在高原或低氧发生装置中,训练却在平原或较低海拔处。
2.3.3 低住高练(LoHi)
低住高练的主要优势在于,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下完成训练任务以后,在回到亚高原地区进行休息和恢复,这种环境的交替可以有效的规避高原低氧训练的负面影响。
2.3.4 高住高练低训(HiHiLo)
高住高练低训通过对高原训练与HiLo的比较,可以发现HiLo的不足之处是缺乏低氧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强烈刺激。因此,HiLo结合LoHi训练效果应该更好。HiHiLo就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效
果更显著的低氧训练方法。
2.3.5 间隙性低氧训练
间隙性低氧训练IHT是在实施过程中将缺氧负荷的总量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组别,每组包括若干次,在每两次低氧刺激的间歇时间内恢复正常大气压下的自由呼吸,使低氧负荷训练表现出脉冲式或间歇性的特点,因而被称为间歇性低氧训练。
小结
高原训练对提高运动能力的积极因素1、提高机体运输氧气的能力2、提高心脏供血能力3、提高骨骼肌的代谢能力4、提高VO2max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不利影响1、难以保持与平原同样的强度或运动量进行训练。2、肌纤维萎缩,力量丢失。3、免疫能力下降。4、影响激素的分泌。5、影响动作技能。
参考文献:
[1]霍磊. 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冬训期高原训练机能变化特点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20.
[2] 王迪. 世居高原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手段研究[D].成都:成都 体育学院.2013,20-23
[3]程治平.内分泌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93.
[4]翁庆章.高原训练及其研究新动向[J].国外体育动态,1997,24:189- 200.
[5]孔兆伟,田野,胡扬.用低氧屋进行间隙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血象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J].中国体育科学,2003,23:127-131.
[6]刘晔,刘桂华,陈珑.模拟海拔2 000 m和3 000 m高原训练的不同时程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191- 193.
[7]胡杨.关于高原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865-868.
[8] Bartsch P. Enhanced exercise- induced rise of aldosterone and vasopres-sin preceding mountain sickness. J Appl Physiol,1991,71:136- 143.
[9] Zaccaria M. Sodium regulating hormones at high altitude: basal and post- exercise level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8.83:570- 574.
[10]夏小慧,胡杨,王卉等.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耐力影响的系统综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1):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