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先让学生对贵州民歌的背景、文化特色等有所了解,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巩固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就能把当时所学的民歌掌握。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歌教学的策略,也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经验,主要针对怎样在贵州民歌中对学生文化素养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贵州民歌;小学音乐;文化素养
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类型,还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开展小学音乐民歌教学,能让学生从小了解民歌,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歌文化与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到民歌的美,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民歌大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并蕴含着丰富的集体智慧。通过民歌的学习,小学生不仅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懵懂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民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音乐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让学生从小树立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意识。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文化意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极其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心感受并理解音乐,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部分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害羞,不愿意将音乐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学习一些民族特色较为显著的民歌时,因为语言及旋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唱过程中便不敢张嘴,生怕其他同学取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同样,教师在介绍《情姐下河洗衣裳》这首民歌时,也可利用民歌中的气氛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这首歌的开始会让很多学生觉得好笑,认为这首民歌比较土,在唱的过程,很多学生便不好意思开口,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这样的观念,先普通话给学生示范一遍,之后用河南方言给学生展示一遍,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同时从中了解贵州民歌的风格及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民歌需要民族语言的支撑,才能保持其独特性。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并给学生讲解民歌中的故事,不断提升学生兴趣,这样才可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感受民歌音乐,家国情怀教育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要通过学校这块主阵地,学习民歌音乐,让学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在血脉中延续民族基因,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体验感受民歌音乐的家国情怀。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使小学生聆听鉴赏每一首民歌音乐时,都渗透对家乡人文文化的热爱,对美丽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民歌天籁之音中,感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的淳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到民歌音乐传统精神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民歌这个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在充满浓郁家国情怀小学音乐课堂中快乐地传唱,也是小学生在艺术鉴赏中感受到民族音乐艺术魅力。例如,我在带领学生民歌鉴赏时采取情景交融方式,为了使小学生触景生情,感受歌美、家美、国美,每当小学生欣赏这些爱国的民歌时,孩子们就会心潮澎湃,表现出对家国自豪骄傲,也充分展现出民歌音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
三、创新民歌教育,实现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已然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借鉴共同发展的新态势。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虽然有着密切关系,但是要理清各个民族的民歌发展的脉络,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变化规律,却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这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多实践要求,需要他们具备剥丝抽茧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深入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各种场所,搜集关于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民谣、文化习俗,甚至是方言和方音。然后教师再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分享,开展整理活动,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蛛丝马迹。
在开展民歌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都应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底蕴,认识到民歌的发展规律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感悟渐进式和动态式的演变历程。音乐教师应当本着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工作,增强师生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教师可以请有识之士以及文化硕儒来校讲课,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表达形式、传承特征进行重点介绍,进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可以多次组织学生开展民间采风活动,对于民歌和民谣进行最大程度地搜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认识到传统文化和民歌教学之间的关系,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理解民歌的真谛和内涵。学生也会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民歌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的重要含义,从而做到师生共同提高,共同传承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当中,民歌教育是其中重要環节之一。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严丽花.小学民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方音乐,2019,39(11):118-119.
[2]徐琳娜.原汁原味传民歌,载歌载舞承文化——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07):14-16.
【关键词】贵州民歌;小学音乐;文化素养
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类型,还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开展小学音乐民歌教学,能让学生从小了解民歌,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歌文化与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到民歌的美,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民歌大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并蕴含着丰富的集体智慧。通过民歌的学习,小学生不仅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懵懂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民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音乐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让学生从小树立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意识。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文化意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极其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心感受并理解音乐,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部分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害羞,不愿意将音乐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学习一些民族特色较为显著的民歌时,因为语言及旋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唱过程中便不敢张嘴,生怕其他同学取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同样,教师在介绍《情姐下河洗衣裳》这首民歌时,也可利用民歌中的气氛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这首歌的开始会让很多学生觉得好笑,认为这首民歌比较土,在唱的过程,很多学生便不好意思开口,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这样的观念,先普通话给学生示范一遍,之后用河南方言给学生展示一遍,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同时从中了解贵州民歌的风格及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民歌需要民族语言的支撑,才能保持其独特性。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并给学生讲解民歌中的故事,不断提升学生兴趣,这样才可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感受民歌音乐,家国情怀教育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要通过学校这块主阵地,学习民歌音乐,让学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在血脉中延续民族基因,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体验感受民歌音乐的家国情怀。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使小学生聆听鉴赏每一首民歌音乐时,都渗透对家乡人文文化的热爱,对美丽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民歌天籁之音中,感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的淳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到民歌音乐传统精神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民歌这个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在充满浓郁家国情怀小学音乐课堂中快乐地传唱,也是小学生在艺术鉴赏中感受到民族音乐艺术魅力。例如,我在带领学生民歌鉴赏时采取情景交融方式,为了使小学生触景生情,感受歌美、家美、国美,每当小学生欣赏这些爱国的民歌时,孩子们就会心潮澎湃,表现出对家国自豪骄傲,也充分展现出民歌音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
三、创新民歌教育,实现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已然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借鉴共同发展的新态势。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虽然有着密切关系,但是要理清各个民族的民歌发展的脉络,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变化规律,却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这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多实践要求,需要他们具备剥丝抽茧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深入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各种场所,搜集关于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民谣、文化习俗,甚至是方言和方音。然后教师再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分享,开展整理活动,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蛛丝马迹。
在开展民歌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都应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底蕴,认识到民歌的发展规律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感悟渐进式和动态式的演变历程。音乐教师应当本着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工作,增强师生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教师可以请有识之士以及文化硕儒来校讲课,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表达形式、传承特征进行重点介绍,进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可以多次组织学生开展民间采风活动,对于民歌和民谣进行最大程度地搜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认识到传统文化和民歌教学之间的关系,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理解民歌的真谛和内涵。学生也会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民歌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的重要含义,从而做到师生共同提高,共同传承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当中,民歌教育是其中重要環节之一。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严丽花.小学民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方音乐,2019,39(11):118-119.
[2]徐琳娜.原汁原味传民歌,载歌载舞承文化——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0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