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的“三步五环节”教学策略的核心是打造高效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新的教学模式开创之后,结合师生成长共同体的运用,在信息技术课这一操作性强的课堂中发挥了出乎意料的作用,两者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三步五环节” 师生共同体 主题探究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从学校的“三步五环节”教学策略开创之后,结合师生共同体的运用,在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发挥了出乎意料的作用,新的教学策略下共同体的应用,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很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作用。
1 合理的分层
学习主体的分层: 要想课堂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前准备尤其重要。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课前的准备,除了备好教案学案外。高一新生在上信息技术课前,就目前高中阶段要学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根据调查表把每个班里的同学分成不同的两大层,A层和B层,针对A层和B层分别大体分了不同的四个共同体。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分组教学。这样通过三到四节信息技术课的摸底与观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对于不同层的不同共同体,基于同学自愿的前提,重新做了一下微调整。这样同一个班的学生根据实际水平实际能力,不同层内“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胜互补”合理的分成了8-9个共同体。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选择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体长。担任体长的同学要发挥学习体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
学习内容的分层:基于学生分层组成的共同体,所以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也做了不同的分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从而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让水平高的学生“吃的饱”,水平差一点的学生“吃的好”。同时在AB分层的形式下,更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很大一部分学生想通过自己的表现,进入A层中共同体。
2 “三步五环节”与共同体活动的有效结合
“三步五环节”早在前几年就在我们学校推广,现在运用起来已经比较娴熟,其“三步”是指“自学——对话——评价”,“五环节”包括“定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精讲点拨、课堂评价”,其中“五环节”是“三步”的具体展开。那么,怎样将其与共同体活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的结合呢?我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发现在实际过程中操作性灵活变通性还是很强的。
(一) 定标自学
教学案提前放到教学网站上,要求学生将其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的载体。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基于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把高一教材的内容基本掌握,特别是对于A层的同学来说,相对内容过于简单。所以我们重新打破了高中的教材顺序,把高中两年的教材打破了原先零零散散的安排形式,把高二选修的部分内容加入到高一课程中来,分模块教学,把动画制作作为高一上一学期主打模块,把PS的学习放到高一下学期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模块形式展开教学,好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主题,合作探究,制定方案,合作修改方案,制作完成自己的作品。学生的学习打破了原先被动的完成老师给定的任务,而是根据自己的选题,更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用心思去完成自己创作。
(二)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环节是在信息技术课中共同体的活动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前面的定标自学环节,每一个共同体分别选择不同的主题,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内容。例如在电脑动画学习模块中,每个班级中不同的共同体分别选择“爱护环境”“低碳生活”“节约水资源”“亲情”“生活一角”“爱护眼睛”“食品安全”“手机与生活”等源于生活的主题作为创作基础,体长组织全共同体的成员展开讨论交流、探究活动,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去,并有针对性的深入的与学生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能力,努力和学生建立换位思考问题。热情鼓励学生放开思路,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谈论,分工。最终每个共同体完成针对不同的主题的脚本设计。
(三)展示分享
展示分享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以说比其他科要漫长一些,,不是一节课就能展示的。因为展示分享的是每个共同体原创的作品,同时也是每个共同体集体智慧跟操作技能的双重的体现,经过4-6节课的学习后,我把学生完成的半成品放到教室的局域网上,所用的学生都能通过访问学习网站欣赏不同共同体的作品,同时每个作品后面带有一张“金点子”表,欢迎同学们对于此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一节课的展示分享,大家针对不同的作品提出很多意见,针对自己作品的“金点子“表,由体长负责整理汇总意见,然后本共同体的成员针对性的讨论,并修改作品。
(四)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环节对于信息技术课并不是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或者创作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部分,我已经在提前的备课中做成网页的形式放到教学网站上,为同学们提供一种学习小助手,针对高中生而言,完全可以根据老师提供资料吃的透,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我刻意淡化了五环节中的这一环节。甚至把“精讲点拨”转化为“个体点拨”,只针对某一部分做起来相对困难的学生讲解。
(五)课堂评价
我把“三不五环节”中的课堂评价环节与 “展示分享”结合起来,信息技术课中的课堂评价是经过不断展示分享作品,不同的学习体相互评价与老师的评价相结合,其共同体的作品才得以不断的完善。等到一学期将要结束时,我们所有老师把整个年级的160多个作品,统一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作品。并把优秀作品推荐到市级省级以及全国电脑作品比赛中去。并把获奖作品放到学校网站上,让全校的老师跟同学们欣赏优秀作品。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有效更正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望。
总之,对我来说,共同体学习和“三步五环节”的结合使用,使得我们信息技术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全新的教学策略恰好适应高中学生的口味,满足了我在信息技术课中追求教学策略新突破的探索,端正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同时把我自己给解放出来,我由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者变为课堂的参与者,真正的与学生一起成长, 真正体会到了师生成长共同体含义。基于学科特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学校的“三步五环节”教学策略与“师生成长共同体”完美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做智慧的老师》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7年
[2] 《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3] 博耶尔《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关键词:“三步五环节” 师生共同体 主题探究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从学校的“三步五环节”教学策略开创之后,结合师生共同体的运用,在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发挥了出乎意料的作用,新的教学策略下共同体的应用,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很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作用。
1 合理的分层
学习主体的分层: 要想课堂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前准备尤其重要。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课前的准备,除了备好教案学案外。高一新生在上信息技术课前,就目前高中阶段要学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根据调查表把每个班里的同学分成不同的两大层,A层和B层,针对A层和B层分别大体分了不同的四个共同体。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分组教学。这样通过三到四节信息技术课的摸底与观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对于不同层的不同共同体,基于同学自愿的前提,重新做了一下微调整。这样同一个班的学生根据实际水平实际能力,不同层内“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胜互补”合理的分成了8-9个共同体。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选择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体长。担任体长的同学要发挥学习体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
学习内容的分层:基于学生分层组成的共同体,所以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也做了不同的分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从而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让水平高的学生“吃的饱”,水平差一点的学生“吃的好”。同时在AB分层的形式下,更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很大一部分学生想通过自己的表现,进入A层中共同体。
2 “三步五环节”与共同体活动的有效结合
“三步五环节”早在前几年就在我们学校推广,现在运用起来已经比较娴熟,其“三步”是指“自学——对话——评价”,“五环节”包括“定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精讲点拨、课堂评价”,其中“五环节”是“三步”的具体展开。那么,怎样将其与共同体活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的结合呢?我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发现在实际过程中操作性灵活变通性还是很强的。
(一) 定标自学
教学案提前放到教学网站上,要求学生将其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的载体。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基于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把高一教材的内容基本掌握,特别是对于A层的同学来说,相对内容过于简单。所以我们重新打破了高中的教材顺序,把高中两年的教材打破了原先零零散散的安排形式,把高二选修的部分内容加入到高一课程中来,分模块教学,把动画制作作为高一上一学期主打模块,把PS的学习放到高一下学期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模块形式展开教学,好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主题,合作探究,制定方案,合作修改方案,制作完成自己的作品。学生的学习打破了原先被动的完成老师给定的任务,而是根据自己的选题,更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用心思去完成自己创作。
(二)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环节是在信息技术课中共同体的活动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前面的定标自学环节,每一个共同体分别选择不同的主题,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内容。例如在电脑动画学习模块中,每个班级中不同的共同体分别选择“爱护环境”“低碳生活”“节约水资源”“亲情”“生活一角”“爱护眼睛”“食品安全”“手机与生活”等源于生活的主题作为创作基础,体长组织全共同体的成员展开讨论交流、探究活动,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去,并有针对性的深入的与学生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能力,努力和学生建立换位思考问题。热情鼓励学生放开思路,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谈论,分工。最终每个共同体完成针对不同的主题的脚本设计。
(三)展示分享
展示分享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以说比其他科要漫长一些,,不是一节课就能展示的。因为展示分享的是每个共同体原创的作品,同时也是每个共同体集体智慧跟操作技能的双重的体现,经过4-6节课的学习后,我把学生完成的半成品放到教室的局域网上,所用的学生都能通过访问学习网站欣赏不同共同体的作品,同时每个作品后面带有一张“金点子”表,欢迎同学们对于此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一节课的展示分享,大家针对不同的作品提出很多意见,针对自己作品的“金点子“表,由体长负责整理汇总意见,然后本共同体的成员针对性的讨论,并修改作品。
(四)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环节对于信息技术课并不是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或者创作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部分,我已经在提前的备课中做成网页的形式放到教学网站上,为同学们提供一种学习小助手,针对高中生而言,完全可以根据老师提供资料吃的透,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我刻意淡化了五环节中的这一环节。甚至把“精讲点拨”转化为“个体点拨”,只针对某一部分做起来相对困难的学生讲解。
(五)课堂评价
我把“三不五环节”中的课堂评价环节与 “展示分享”结合起来,信息技术课中的课堂评价是经过不断展示分享作品,不同的学习体相互评价与老师的评价相结合,其共同体的作品才得以不断的完善。等到一学期将要结束时,我们所有老师把整个年级的160多个作品,统一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作品。并把优秀作品推荐到市级省级以及全国电脑作品比赛中去。并把获奖作品放到学校网站上,让全校的老师跟同学们欣赏优秀作品。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有效更正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望。
总之,对我来说,共同体学习和“三步五环节”的结合使用,使得我们信息技术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全新的教学策略恰好适应高中学生的口味,满足了我在信息技术课中追求教学策略新突破的探索,端正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同时把我自己给解放出来,我由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者变为课堂的参与者,真正的与学生一起成长, 真正体会到了师生成长共同体含义。基于学科特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学校的“三步五环节”教学策略与“师生成长共同体”完美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做智慧的老师》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7年
[2] 《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3] 博耶尔《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