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情感教育 高中历史 应用
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至关重要,而高中历史课程也不例外,这是由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情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完善学生的品德以及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加强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师应该重视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教师不断积极探索有效策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的一些典型情感特征,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强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精心创设情境是诸多能取得显著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高中生处在特定的心理较敏感的青春期,情感丰富,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若是教师不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一味“填鸭式”教学,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在教学历史知识时,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而应当充满情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恰当有效地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进行情感渗透,尤其是当下最吸引眼球的颇受学生欢迎的动画和视频来再现史实和相关历史人物等,这种表现形式既形象又直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也能提高学习效率,加深理解和记忆,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当讲到“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时,可以提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比如“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相关的“长城事变”、“察东事变”,南京大屠杀系列图片等,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想必高中阶段的学生是能够通过这些多媒体资料对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有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日本鬼子丧尽天良的兽行,在我国犯下的奸淫掳掠,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更能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在讲解“一二·九运动”时,通过一些相关的视频和照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经过,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是用无数革命先辈们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同时,能激起学生为做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而努力奋斗的热情。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使学生在情感上更能引起共鸣。
二、重视历史人物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历史人物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比比皆是,历史本来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离开了历史人物,历史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所以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历史人物教育资源,另外,教师还应该多搜集课本外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要加强历史人物的教学,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熏陶和感染。相关的例子不计其数。教师可以介绍贝多芬、华罗庚身残志坚的事迹,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介绍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持之以恒,追求科学的事迹,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求知精神;介绍岳飞背刺“精忠报国”,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事迹,增强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用优秀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因素,比如对历史学科以及教材内容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心境、对教学效果的期待、情绪的表达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化学生,感染学生的情感,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道出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学生对功课的兴趣与对老师的喜欢程度和崇拜程度密切相关,常常因为喜欢或者崇拜某一位老师而喜欢他(她)教的学科,喜欢,自然也就学得更好,也喜欢听他(她)的教诲。同样,也可能会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而讨厌他(她)教的学科,甚至讨厌学习。
教师的学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各种表现,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往往将教师作为心目中的榜样,而下意识地效仿教师的一些行为习惯,为人处世之道。每个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风范、人格魅力,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进而效仿,日復一日,年复一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不可估量,这种力量犹如宝贵的精神食粮支撑着学生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行,时刻指引着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的轨道。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时刻要以身作则,完善自我,提高个人素养,要用深沉无私的爱对待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崇高的品质、渊博的学识、高超的育人艺术教育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运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讨论式教学能够体现出教师和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褒贬看法,能够促进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高中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理论思维也逐渐形成,另外高中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独立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所以高中生已经逐步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具有主动学习的潜能。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遵循这一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的潜能。课堂讨论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又能达到集思广益,互相促进的作用,在合作中促进步,促成长。通过讨论,教师能了解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和不同见解,从而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补充,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讨论的选题不要太简单,也不要太难,要参考学生的知识水平,把握难易程度。应该选略高于全班同学的中等水平为佳。难度过大或过小,讨论的效果都不会很理想。在备课时选择一些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热情,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多种思维能力的开放性选题和思考题,培养学生从选题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对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那种精忠为国,英勇献身的精神产生崇敬之情,伟大的革命党人赶跑了皇帝,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给在华的敌对势力沉重的打击,但是,当讲到辛亥革命的失败时,学生会感到遗憾,就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这种讨论式教学能将学生带入到教材的情感世界当中,产生共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被其中的情感所触动,也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出来,通过讨论来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和对史实的分析能力。 再比如,当讲到“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相关内容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讨论人民的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以及生活环境质量等各方面在新旧中国不同时期的变化,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请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家乡或者身边近几年的变化,然后再展开相关的大讨论,还可以结合一些国家现今的形势与政策选一些触及社会敏感话题的议题来讨论,让学生结合历史把握未来。这里要说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做好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讨论后的总结,帮同学们分析讨论效果,侧重表扬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那种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讨论观点不符合实际的,有悖于主题或者社会现实的,要以委婉的方式引导,以理服人,让他们诚恳地接受,保护和支持他们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积极性。
五、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让历史教学披上情感的外衣
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不可或缺。历史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特点出发,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特定情感,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不断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情感和思維领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出合理的教学方式,从导言课入手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导言课可以更快地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材中,进而很快到历史情境中,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深化教材内容包含的意义,突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播放闻一多组诗《七子之歌》朗诵,另外,再配一些渲染气氛的图片,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让学生深刻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这种“披情以入文”的方法可以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能够使学生情感方面受到较好的熏陶和感染。把情感教育渗透到知识传授的每一个环节,时刻以情感作为桥梁,让学生尽可能的感受到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和易掌握性,情感的感染性就像无声的语言,所谓“润物细无声”,对人起到感动和感化的作用,激起内心的动力,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渗透情感教育也有利于实现理想历史教学的目标。首先,不论是现阶段的教学设备,还是现今的师资,都具备可实现性。另外,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提高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热切希望情感教育能得到更多人的重视,能在历史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军晓. 高中历史情感教育之策略浅析[J]. 河北:学周刊,2016(3).
[2] 黄猛.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 求知导刊,2016(2).
[2] 李民弟、鲍秋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实施人格教育的方法[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12).
[3] 唐贤美.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 学周刊,2016 (1).
[4] 鞠秀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7).
[5] 赵亚夫. 历史教学设计的流程、诊断与策略[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3).
[6] 刘志敏. 初探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上的问题讨论模式[J]. 教法与学法,2016(25).
(作者单位:甘肃省迭部县教育局电教中心)
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至关重要,而高中历史课程也不例外,这是由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情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完善学生的品德以及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加强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师应该重视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教师不断积极探索有效策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的一些典型情感特征,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强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精心创设情境是诸多能取得显著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高中生处在特定的心理较敏感的青春期,情感丰富,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若是教师不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一味“填鸭式”教学,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在教学历史知识时,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而应当充满情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恰当有效地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进行情感渗透,尤其是当下最吸引眼球的颇受学生欢迎的动画和视频来再现史实和相关历史人物等,这种表现形式既形象又直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也能提高学习效率,加深理解和记忆,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当讲到“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时,可以提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比如“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相关的“长城事变”、“察东事变”,南京大屠杀系列图片等,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想必高中阶段的学生是能够通过这些多媒体资料对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有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日本鬼子丧尽天良的兽行,在我国犯下的奸淫掳掠,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更能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在讲解“一二·九运动”时,通过一些相关的视频和照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经过,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是用无数革命先辈们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同时,能激起学生为做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而努力奋斗的热情。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使学生在情感上更能引起共鸣。
二、重视历史人物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历史人物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比比皆是,历史本来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离开了历史人物,历史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所以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历史人物教育资源,另外,教师还应该多搜集课本外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要加强历史人物的教学,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熏陶和感染。相关的例子不计其数。教师可以介绍贝多芬、华罗庚身残志坚的事迹,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介绍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持之以恒,追求科学的事迹,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求知精神;介绍岳飞背刺“精忠报国”,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事迹,增强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用优秀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因素,比如对历史学科以及教材内容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心境、对教学效果的期待、情绪的表达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化学生,感染学生的情感,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道出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学生对功课的兴趣与对老师的喜欢程度和崇拜程度密切相关,常常因为喜欢或者崇拜某一位老师而喜欢他(她)教的学科,喜欢,自然也就学得更好,也喜欢听他(她)的教诲。同样,也可能会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而讨厌他(她)教的学科,甚至讨厌学习。
教师的学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各种表现,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往往将教师作为心目中的榜样,而下意识地效仿教师的一些行为习惯,为人处世之道。每个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风范、人格魅力,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进而效仿,日復一日,年复一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不可估量,这种力量犹如宝贵的精神食粮支撑着学生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行,时刻指引着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的轨道。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时刻要以身作则,完善自我,提高个人素养,要用深沉无私的爱对待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崇高的品质、渊博的学识、高超的育人艺术教育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运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讨论式教学能够体现出教师和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褒贬看法,能够促进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高中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理论思维也逐渐形成,另外高中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独立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所以高中生已经逐步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具有主动学习的潜能。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遵循这一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的潜能。课堂讨论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又能达到集思广益,互相促进的作用,在合作中促进步,促成长。通过讨论,教师能了解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和不同见解,从而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补充,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讨论的选题不要太简单,也不要太难,要参考学生的知识水平,把握难易程度。应该选略高于全班同学的中等水平为佳。难度过大或过小,讨论的效果都不会很理想。在备课时选择一些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热情,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多种思维能力的开放性选题和思考题,培养学生从选题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对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那种精忠为国,英勇献身的精神产生崇敬之情,伟大的革命党人赶跑了皇帝,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给在华的敌对势力沉重的打击,但是,当讲到辛亥革命的失败时,学生会感到遗憾,就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这种讨论式教学能将学生带入到教材的情感世界当中,产生共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被其中的情感所触动,也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出来,通过讨论来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和对史实的分析能力。 再比如,当讲到“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相关内容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讨论人民的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以及生活环境质量等各方面在新旧中国不同时期的变化,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请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家乡或者身边近几年的变化,然后再展开相关的大讨论,还可以结合一些国家现今的形势与政策选一些触及社会敏感话题的议题来讨论,让学生结合历史把握未来。这里要说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做好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讨论后的总结,帮同学们分析讨论效果,侧重表扬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那种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讨论观点不符合实际的,有悖于主题或者社会现实的,要以委婉的方式引导,以理服人,让他们诚恳地接受,保护和支持他们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积极性。
五、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让历史教学披上情感的外衣
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不可或缺。历史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特点出发,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特定情感,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不断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情感和思維领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出合理的教学方式,从导言课入手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导言课可以更快地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材中,进而很快到历史情境中,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深化教材内容包含的意义,突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播放闻一多组诗《七子之歌》朗诵,另外,再配一些渲染气氛的图片,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让学生深刻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这种“披情以入文”的方法可以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能够使学生情感方面受到较好的熏陶和感染。把情感教育渗透到知识传授的每一个环节,时刻以情感作为桥梁,让学生尽可能的感受到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和易掌握性,情感的感染性就像无声的语言,所谓“润物细无声”,对人起到感动和感化的作用,激起内心的动力,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渗透情感教育也有利于实现理想历史教学的目标。首先,不论是现阶段的教学设备,还是现今的师资,都具备可实现性。另外,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提高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热切希望情感教育能得到更多人的重视,能在历史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军晓. 高中历史情感教育之策略浅析[J]. 河北:学周刊,2016(3).
[2] 黄猛.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 求知导刊,2016(2).
[2] 李民弟、鲍秋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实施人格教育的方法[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12).
[3] 唐贤美.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 学周刊,2016 (1).
[4] 鞠秀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7).
[5] 赵亚夫. 历史教学设计的流程、诊断与策略[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3).
[6] 刘志敏. 初探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上的问题讨论模式[J]. 教法与学法,2016(25).
(作者单位:甘肃省迭部县教育局电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