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心理学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品德课是以情感为主的课,品德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注重引发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形成强烈的情感交互作用,才能使品德课堂充满活力。面对德育综合课程,教师该怎样备课,怎样提高品德课的效率呢?教师要认真细读、深思,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师特长,深入地思考,在思考中整合,找准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落实教学目标。
切入要“小”,以小见大
教师在选取教学资源时,要从小入手,以“小”来增强问题的针对性和具体性,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层层深入,意味深长。案例一:浙教版三年级上册《家人关爱我成长》课文。教师问学生:昨晚你们吃了什么菜?最爱吃的是什么?厨师是谁?有没有这样的菜:你不爱吃,但父母常劝你们多吃点(点击出示图片“爱心大餐”)?这样的爱心大餐吃了几年了?吃了多少顿?引导学生从家常菜谱中感悟父母的关爱。然后,启发学生找寻关爱,拓宽文章内涵。教师问:家人的爱还藏在我们身上呢。让我们找找看。父母的爱在我们吃的食物中,在我们的衣着上,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父母关心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设计要“新”,标新立异
品德课设计板块要新,主线要新,思路要新,活动要新,不要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要出其不意,标新立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执教《我也会当家》(浙教版四上)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两个课外延伸活动——“家长密信”和“小鬼当家部落”,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周末的当家计划,并将活动感受记录在校园网论坛中。此举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时空具有了开放和弹性的延伸,使学生超越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在课外体验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让家长得到了参与和发言权,教师也随时可以得到学生活动的反馈,便于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沟通与调整,让课堂效果更具生活性和实效性。
选材要“近”,贴近生活
课堂离学生真实的生活有多远,离真正的品德教育就有多远。连教师自己都感到没有说服力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打动学生,产生课堂实效的。
在空间上要突出“近”。即教学资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空间,近了学生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会有热情,才会拥有分析问题的实际经验,品德课教学才能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真实的教学资源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产生真实的心灵撞击。
案例二:浙教版五年级上册《诚信真可贵》。设计一:故事《曾子杀猪》《有一种愚蠢叫诚信》。教师讲述丹丹和红红的故事,然后说:“如果你是丹丹,你会想方设法把绳子带给红红吗?可是你已经生病了,怎么办?如果你是红红,收到绳子的那一刻,会有何感受?让我们再来猜想,丹丹和红红从此以后……”
设计一中所采用的事例虽然轰轰烈烈,却太遥远,将学生的道德与情感分裂了开来,学生真正得不到情与心的交融。设计二中的事例看上去很普通,却典型,具有代表性,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问题,教师不断挖深挖细,使学生自然生发道德元素,产生生活智慧。品德课上的内容尽量少用别人的,应该直面学生日常的真实生活。
活动要“趣”,趣味盎然
在品德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与条件,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关注生活,发现探究并尝试体验,从体验中得到感悟,从感悟中触动心灵,从触动中激发情感。
案例三:浙教版四年级下册《交通连四方》。教师说:交通工具琳琅满目,交通路线四通八达,根据特点和出行,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四年级班级里要举行一个招聘会,在座各位都成了你喜欢的交通工具,说说你喜欢成为什么交通工具?
挖掘要“深”,深雕细琢
成功的课堂有八字诀:“主线简单,细节饱满。”深入挖掘出精细的内容,课堂教学才能从笼统走向精致,从抽象走向形象,从肤浅走向深刻,才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有所思考、认识和感受。
笔者教学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我的这6年》中,教师使用“默契大考验”的游戏,对比出班主任和班长对学生们的不同了解程度,引出班主任对学生的用心关注和默默付出。接下去,再让学生说说最受感动的师恩故事,就充满了真情实感,有的同学讲解中甚至哽咽了,这种感动不是强加的,是油然而生的,是水到渠成的。所以品德课堂上的典型内容不是走过场,草草了事,挖掘挖细挖到点子上,充分利用好资源的价值。
操作要“易”,简单易行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因此,我们应该创设各种有趣高效的活动情境,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身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真正让知识与情感交融,实效与趣味共汇!品德课有几种形式简单易行,又有实效动手实验、小品表演、儿歌、辩论等,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西湖小学)
切入要“小”,以小见大
教师在选取教学资源时,要从小入手,以“小”来增强问题的针对性和具体性,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层层深入,意味深长。案例一:浙教版三年级上册《家人关爱我成长》课文。教师问学生:昨晚你们吃了什么菜?最爱吃的是什么?厨师是谁?有没有这样的菜:你不爱吃,但父母常劝你们多吃点(点击出示图片“爱心大餐”)?这样的爱心大餐吃了几年了?吃了多少顿?引导学生从家常菜谱中感悟父母的关爱。然后,启发学生找寻关爱,拓宽文章内涵。教师问:家人的爱还藏在我们身上呢。让我们找找看。父母的爱在我们吃的食物中,在我们的衣着上,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父母关心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设计要“新”,标新立异
品德课设计板块要新,主线要新,思路要新,活动要新,不要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要出其不意,标新立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执教《我也会当家》(浙教版四上)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两个课外延伸活动——“家长密信”和“小鬼当家部落”,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周末的当家计划,并将活动感受记录在校园网论坛中。此举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时空具有了开放和弹性的延伸,使学生超越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在课外体验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让家长得到了参与和发言权,教师也随时可以得到学生活动的反馈,便于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沟通与调整,让课堂效果更具生活性和实效性。
选材要“近”,贴近生活
课堂离学生真实的生活有多远,离真正的品德教育就有多远。连教师自己都感到没有说服力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打动学生,产生课堂实效的。
在空间上要突出“近”。即教学资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空间,近了学生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会有热情,才会拥有分析问题的实际经验,品德课教学才能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真实的教学资源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产生真实的心灵撞击。
案例二:浙教版五年级上册《诚信真可贵》。设计一:故事《曾子杀猪》《有一种愚蠢叫诚信》。教师讲述丹丹和红红的故事,然后说:“如果你是丹丹,你会想方设法把绳子带给红红吗?可是你已经生病了,怎么办?如果你是红红,收到绳子的那一刻,会有何感受?让我们再来猜想,丹丹和红红从此以后……”
设计一中所采用的事例虽然轰轰烈烈,却太遥远,将学生的道德与情感分裂了开来,学生真正得不到情与心的交融。设计二中的事例看上去很普通,却典型,具有代表性,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问题,教师不断挖深挖细,使学生自然生发道德元素,产生生活智慧。品德课上的内容尽量少用别人的,应该直面学生日常的真实生活。
活动要“趣”,趣味盎然
在品德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与条件,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关注生活,发现探究并尝试体验,从体验中得到感悟,从感悟中触动心灵,从触动中激发情感。
案例三:浙教版四年级下册《交通连四方》。教师说:交通工具琳琅满目,交通路线四通八达,根据特点和出行,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四年级班级里要举行一个招聘会,在座各位都成了你喜欢的交通工具,说说你喜欢成为什么交通工具?
挖掘要“深”,深雕细琢
成功的课堂有八字诀:“主线简单,细节饱满。”深入挖掘出精细的内容,课堂教学才能从笼统走向精致,从抽象走向形象,从肤浅走向深刻,才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有所思考、认识和感受。
笔者教学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我的这6年》中,教师使用“默契大考验”的游戏,对比出班主任和班长对学生们的不同了解程度,引出班主任对学生的用心关注和默默付出。接下去,再让学生说说最受感动的师恩故事,就充满了真情实感,有的同学讲解中甚至哽咽了,这种感动不是强加的,是油然而生的,是水到渠成的。所以品德课堂上的典型内容不是走过场,草草了事,挖掘挖细挖到点子上,充分利用好资源的价值。
操作要“易”,简单易行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因此,我们应该创设各种有趣高效的活动情境,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身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真正让知识与情感交融,实效与趣味共汇!品德课有几种形式简单易行,又有实效动手实验、小品表演、儿歌、辩论等,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西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