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之对策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we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的改革,新的学生,新的竞争,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解决,我不断反思,寻找出一些有效对策。
  1、开放提问时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索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 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在杜郎口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不举手随时发言。学生七嘴八舌回答问题的声音似乎有点“嘈杂” ,但细听都感到有一股被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在涌动。允许课堂上的学生在兴奋紧张的思维中,把疑问、答案及一切在求知欲驱使下的思维活动在情不自禁中脱口而出,不必受传统课堂纪律的“压抑” ,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和成功欲望,激活学生的即时思维。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成功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善待提问行为。激励大胆质疑,善待提问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激励就是设法让客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激励一旦形成自励、他励、互励的统一,学生的主体精神就得到了弘扬。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和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充分给予肯定。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权威如书本、教师等构成挑战时,我们应毫不含糊地肯定其敢于质疑的精神。只有当学生的提问行为受到保护时,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自由呈现。
  3、营造心理安全氛围。学会教学民主,创设提问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课堂教学民主气氛是建立心理安全环境的基础。为此,教师要俯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哪怕学生提出的是琐碎而又没有经过仔细考虑的问题,或者是突发奇想的“怪论”,教师也不应当加以指责。有了良好的问题环境,学生才会敢“问”敢“答”,才会畅开言路。
  4、唤醒学生乐问的主体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通过“四先四后学习法”(先预习后听课,先理解后记忆,先思考后动笔,先复习后作业)与“五主体教学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来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5、进行提问训练。问题意识的出现并非灵光乍现,而是脱胎于个的长期积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问题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是缺少大量的知识积累。对语文学科来说,知识储备的缺少必然会制约问题的产生,想要孕育一个创造性的问题需要的是广泛长期的准备。在平常的学习中应该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广博地摄取不同的思想观点,在内心不断的碰撞、冲突与矛盾中共融与升华,这才能为创造性问题的产生提供基础,发展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的。
  6、让学生“读出问题来”。阅读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形成新的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说,“读出问题”是起点,也是关键。如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句读。再读课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有疑难处可与同桌或小组成员交流,然后自己对照课文,用现代汉语说说诗歌内容,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情节;三读课文,要求学生将文中表现诗人悲苦生活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交流。四读课文,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品读诗情。五读课文,是学生在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
其他文献
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的人给予的“评价”。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孩子成长的全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考了100分就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所有人的赞许甚至艳羡的目光吗?林森浩事件已然告终,但是反思仍未止息……林森浩的智力、学习能力超乎普
期刊
前言  爱唱反调的魏征以能言敢谏而著称,他给当时沾沾自喜安于享乐的李世民写了一封公开挑战书:《谏太宗十思疏》,其成就以逆耳之忠言扬名,成为高瞻远瞩的道德标尺。  文章立意明显,放在当今学生管理中,就是因材施教。  昔日问题生,如今的耀人光环  案例一  “三国杀”自2008年投放市场以来,就几乎成为桌面游戏的代名词。而这款游戏的开创者黄恺就是一个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的“逃课生”。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款
期刊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是社会的缩影。在这个小社会里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班主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既要完成教书育人的最基本任务,也要在教育活动中行使管理能力,通过对班集体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学生们的第二个家,那班主任就是他们的第二任母亲,在如此众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中,班主任的工作至关重要。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心理教育和习惯的养成往往比知识教育更加重要。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面对新理念、新课程标准中阅读的要求和目标,我们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自主预习,教师促学  自主预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文言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于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班级教学口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成和理论指导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本质特征是‘’以小组或是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结构,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式良好的心
期刊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究竟该如何阅读学生个体,做到真正意义的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我常想,面对灿烂的生命,我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放飞理想,为学生的自信成长保驾护航。  一、爱心感染,点燃自信  学生缺乏自信,是由于极少体验成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
期刊
“写出真情实感”几乎是每篇作文最基本、最常见的要求,而最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很遗憾地发现学生在实际写作时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却寥寥无几,程式化的文章越来越多,空喊口号的大有人在,翻版套作的比比皆是。如何把真情融入写作,可用“情”“真”“意”“切”四个字来概括。  一、“情”贵乎真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人心,贵乎其真”。当下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家人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又滋长了他们的
期刊
公开课是每个老师都参与过的教学体验,它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并在同组教师的帮助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一种教学形态。  我们希望通过公开课的开展促进教师的成长,也希望能建立客观公正的公开课评价体系,让授课教师能心有所感,教有所获。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建立“对话式”评课方式  “对话式”评课是使评课者和被评者以平等身份对话。“对话式”评课不是形式的变化,而是一种“
期刊
从我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六年之久了,从踏上三尺讲台开始我就担任了班主任。六年的风风雨雨,有过欢乐、有过悲伤、有过失败、有过成功,也有想过放弃,但最终我选择了坚持。因为是学生给了我力量,所以我也要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刚分配出来的时候,接了一个全校最差劲的班,当班主任期间我哭过、伤过、想过放弃,最后班上的学生打动了我的心,我选择了坚持。班上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父母双双都在外面打工,学生都跟
期刊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在我看来,其精髓就在于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学习,教师则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有的放矢,进行重点提示,以求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一、朗读激情法  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情意盎然的朗读,或使人凝思静想,心驰神往,或让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教学过程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