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痛经多以冲任瘀阻或者寒凝经脉,以致不通则痛。治疗以调理气血,温经散寒,疏达冲任。
关键词:痛经、实证、不通则痛、疏达冲任。
痛经以青年妇女较多见,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女杂病脉症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有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泛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为研究痛经奠定了基础,认识到痛经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不通”所造成的。所以,笔者以通治疗痛经,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痛经发病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的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的生理环境有关。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在月经前后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不论其寒、热、虚、实之因,其多属实证,积证,笔者在辨证中运用调理气血,疏达冲任的治疗原则下,拟定了基本方,该方能使气顺血行,冲任调达,瘀行而痛解,经过临床运用,疗效显著。
一、 痛经基本方组成
制香附10克~15克,丹参15克~30克,大安柱6克~12克,川穹5克,泽兰15克,广木香、延胡索、赤芍、红花各10克。方义:中医认为“气调则血顺,血行则气顺”,本人用药多入肝脾二经,方以香燥离气的香附、木香、延胡索入肝脾,以行气止痛;川穹、红花、赤芍、丹参、泽兰多入肝经,均为行血活之品,血行气调,疼痛自缓。大安桂为肉桂仲之间佳品,皮厚,油重,气浓,能温经通脉,调理冲任。血得温则行、气血活而痛除。香附、延胡索调血中之气,丹参、红花行气中之气,四药为伍,并行不悖。桂、芍一炉温凉互制,行血滞而达气丸,整个处方,立法六药围绕力气行血,以通为用。临床应用灵活加减效果更佳。
加减法:(1)小腹冷痛,经色淡褐色者加炮姜6克,乌药12克。(2)小腹两侧刺痛,经色鲜红者加丹皮、焦山栀各10克,去大安桂。(3)血量多加艾叶炭,去红花。(4)有紫块者加莪术。(5)红色淡加制附子。(6)经后期隐痛,量少质淡者加炙黄芪12克,补骨脂12克。(7)空桶腰痛者加巴戟天、莬丝子各10克。(8)经血淋漓不畅者加讨人12克。(9)肋痛乳胀者加川郁金10克,柴胡8克,路路通12克。
二、 病例介绍
例1:刘××,女20岁,1998年6月16日就诊。
经水21日~22日一行,行前5日~6日则少腹胀痛,延约10余天,至经水干净后疼痛自解。红色紫有块而量少,淋漓不畅,少腹痛甚时则摯及胸肋,乳房发胀,心烦易怒,手足心灼热,脉弦细,左磁脉弦数,舌红苔白微燥,病延三年。证属肝逆气滞,瘀热于下。治法以疏肝气,调气血,拟基本方加丹皮15克,路路通15克,莪术7克,桃仁12克,服4剂后,下紫黑色血块,少腹痛减。后用基本方加丹皮15克,柴胡10克,于每月行经前开始腹痛时连服5剂,平时停服,服药后第二个月紫黑血块减少,经期延25日~26日,连服5月后,月经周期而愈。
例2:张××,女19岁,教师,于1999年2月15日就诊。
月经将行前3~5天时,小腹持续性绞痛,血色淡褐而带秽浊,寒热交作,胸中胀痛,舌苔白厚,脉沉涩。证属肝气郁滞,夹杂寒湿下阻,导致胞宫瘀滞。拟基本放加炮姜10克,桃仁10克,乌药12克,服2剂,褐色血下甚多,绞痛减轻,寒热尚作,改用基本方加柴胡6克,合乌药10克,服2剂,诸症渐解。后取基本方加柴胡6克,于每月行经前服4剂,4月后月经周期而愈。
讨论:痛经一证,本人在临床中遇到的未婚者较多,瘀证、实证、热证较多,而虚证,寒证较少,本人在痛经发作期予以治疗,便于观察疗效,及时掌握病证的变化而随证加减方药。用药“以通为主”结合辨证加减,在痛经发作期服药,或经前期服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痛经、实证、不通则痛、疏达冲任。
痛经以青年妇女较多见,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女杂病脉症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有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泛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为研究痛经奠定了基础,认识到痛经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不通”所造成的。所以,笔者以通治疗痛经,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痛经发病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的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的生理环境有关。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在月经前后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不论其寒、热、虚、实之因,其多属实证,积证,笔者在辨证中运用调理气血,疏达冲任的治疗原则下,拟定了基本方,该方能使气顺血行,冲任调达,瘀行而痛解,经过临床运用,疗效显著。
一、 痛经基本方组成
制香附10克~15克,丹参15克~30克,大安柱6克~12克,川穹5克,泽兰15克,广木香、延胡索、赤芍、红花各10克。方义:中医认为“气调则血顺,血行则气顺”,本人用药多入肝脾二经,方以香燥离气的香附、木香、延胡索入肝脾,以行气止痛;川穹、红花、赤芍、丹参、泽兰多入肝经,均为行血活之品,血行气调,疼痛自缓。大安桂为肉桂仲之间佳品,皮厚,油重,气浓,能温经通脉,调理冲任。血得温则行、气血活而痛除。香附、延胡索调血中之气,丹参、红花行气中之气,四药为伍,并行不悖。桂、芍一炉温凉互制,行血滞而达气丸,整个处方,立法六药围绕力气行血,以通为用。临床应用灵活加减效果更佳。
加减法:(1)小腹冷痛,经色淡褐色者加炮姜6克,乌药12克。(2)小腹两侧刺痛,经色鲜红者加丹皮、焦山栀各10克,去大安桂。(3)血量多加艾叶炭,去红花。(4)有紫块者加莪术。(5)红色淡加制附子。(6)经后期隐痛,量少质淡者加炙黄芪12克,补骨脂12克。(7)空桶腰痛者加巴戟天、莬丝子各10克。(8)经血淋漓不畅者加讨人12克。(9)肋痛乳胀者加川郁金10克,柴胡8克,路路通12克。
二、 病例介绍
例1:刘××,女20岁,1998年6月16日就诊。
经水21日~22日一行,行前5日~6日则少腹胀痛,延约10余天,至经水干净后疼痛自解。红色紫有块而量少,淋漓不畅,少腹痛甚时则摯及胸肋,乳房发胀,心烦易怒,手足心灼热,脉弦细,左磁脉弦数,舌红苔白微燥,病延三年。证属肝逆气滞,瘀热于下。治法以疏肝气,调气血,拟基本方加丹皮15克,路路通15克,莪术7克,桃仁12克,服4剂后,下紫黑色血块,少腹痛减。后用基本方加丹皮15克,柴胡10克,于每月行经前开始腹痛时连服5剂,平时停服,服药后第二个月紫黑血块减少,经期延25日~26日,连服5月后,月经周期而愈。
例2:张××,女19岁,教师,于1999年2月15日就诊。
月经将行前3~5天时,小腹持续性绞痛,血色淡褐而带秽浊,寒热交作,胸中胀痛,舌苔白厚,脉沉涩。证属肝气郁滞,夹杂寒湿下阻,导致胞宫瘀滞。拟基本放加炮姜10克,桃仁10克,乌药12克,服2剂,褐色血下甚多,绞痛减轻,寒热尚作,改用基本方加柴胡6克,合乌药10克,服2剂,诸症渐解。后取基本方加柴胡6克,于每月行经前服4剂,4月后月经周期而愈。
讨论:痛经一证,本人在临床中遇到的未婚者较多,瘀证、实证、热证较多,而虚证,寒证较少,本人在痛经发作期予以治疗,便于观察疗效,及时掌握病证的变化而随证加减方药。用药“以通为主”结合辨证加减,在痛经发作期服药,或经前期服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