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制度改革应跳出教育看教育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x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招生制度属于教育制度的范畴,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服务于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目标。
  ■高考招生制度还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改革这一制度,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全局意识。
  每年两会期间,民生话题都是各方瞩目的焦点。教育,不管是在国家领导人心中还是在百姓心中,一直都被定位为民生之首。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就是其中的一个热点、难点、关键点。
  尽管各界要求改革的诉求十分强烈,教育规划纲要也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原则和内容做出了明确部署,但从目前的总体推进情况看,改革举措及效果与社会预期仍有差距,公平与效率、近期与长远、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矛盾相互交织,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呈多样化趋势。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多。不同的群体,站在不同的立场,分别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表达了各自的诉求,提出的观点和建议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有人希望通过改革增强人才选拔的有效性,选拔出优秀生源;有人希望通过改革促进入学机会均等,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有人希望通过改革为学校和学生减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还有人希望通过改革让孩子进入好的大学,读上好的专业。显然,这种多元化的诉求,一方面增强了改革的驱动力,使得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由于目标诉求差异很大,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导致众说纷纭、众口难调,难以形成改革的共识与合力,加大了改革推进的难度。
  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必须对这一制度的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表面上看,高考招生制度的功能是为高等学校提供甄别和选拔人才的依据,但实际上,高考招生制度还肩负着更多的社会功能和使命。比如,许多考生旨在通过这一渠道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特别是对广大农村考生而言,高考是跨越城乡二元区隔的主要通道。从这个角度而言,高考招生制度是社会流动的阶梯,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公平。又如,“异地高考”不仅涉及教育领域内部的政策调整,还涉及户籍制度和社会管理等教育外部的配套改革。可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必須应对多元化的目标诉求,并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制约。因此,在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时,必须要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内部主要指的是:高考招生制度属于教育制度的范畴,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服务于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目标。外部主要指的是:高考招生制度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改革这一制度,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全局意识,应“跳出教育看教育”。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复杂的工作,改革成效的显现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做好顶层设计是保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目标的统一性和改革探索的连续性的重要基础。
  细化改革目标任务,形成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既要有近期目标,考虑可行性和轻重缓急,不可因过于理想化而影响改革推进,也要有中长期目标,能预见今后较长时期的需求。不仅要明确教育自身的目标,还要考虑教育之外的目标。
  明确改革推进机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涉及多个部门,要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动员各方面力量,形成改革的合力。
  明确改革的责任主体。要区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高校的责任。既要强调中央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允许各地因地制宜进行探索。同时,要确立高校作为招生主体的地位,避免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高校招生自主权。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既要积极主动,又要遵循客观规律。一方面,不能一味等待所有条件都成熟后才启动全面改革,而应坚持有限目标,成熟一项启动一项,以免耽误改革时机,增加改革成本。另一方面,改革应选择在一些地区和高校率先进行试点探索,同时建立纠错机制。另外,还要加强对改革的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确保风险可控,以免造成大的偏差。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般状况下不适宜“讲”。这个“讲”,特指脱本串讲,一般状况,则指现代文。现代文不适宜脱本串讲。  一、“无奈”的选择  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对手,实际上是语文作者。这些名家大师、新秀俊才们,一个个都是能将简单说得复杂,复杂说得简单的高手;其作品,一篇篇均为蓄谋已久、苦心经营的文本。能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者,更是一些传统而经典、时尚而优美、个性而稳妥、新锐而无懈的杰作。一般中学语文教师
期刊
“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情境创设—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展示成果—点拨提升—当堂检测六个环节,下面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介绍各环节的操作要领。  一、情境创设  1.过程  教师问:假如有同学到饭店点菜,服务员问:“你要什么主食啊?” 同学们会点什么?学生回答:米饭、馒头、面条……  教师:大家都选择主食以面食为主,(出示食物金字塔图片)面食在我们的
期刊
在教育转型期的中国,当均衡发展深入人心,当公平教育大行其道,人们的思维视角越来越多地关注智障儿童。应该营造怎样的氛围、创设怎样的环境、搭建怎样的平台,让那些折翼天使享受教育的阳光,拥有灿烂的人生?上海市金山区康复幼儿园二十年孜孜以求,其可贵探索给全国特教界同仁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一、嬗变中传承,探索中提高  金山区康复幼儿园是金山朱泾健康幼儿园的园中园,是一所招收3~7岁智商界于45~70中轻度
期刊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因为有了语言,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的德育用语,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三类: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以及说明和论证道德规范或评价的“解释性用语”。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点体会:  一、适时的英文评价,体现差异  1.指令、倡议;即Warning and Prohibition , O
期刊
在呼唤教育公平的当下,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直面量大面广的薄弱高中问题。尽管教育行政一直在努力推进普、职平衡,但由于众多原因,目前人们对普通高中的选择仍远大于职业高中,这种社会需求使得一大批薄弱高中艰难地生存着。如何走出学校发展的低落洼地,成为这类学校苦苦追寻的梦想。其实,不同处境的学校,只是站在不同的“跑道”上,同样都有取胜的可能。  一、解铃还须系铃人:脱困仍赖政府出手  目前在一些地区,经政策调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学习活动。数学教学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提出问题、生成问题的过程,是以问题为统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数学学习犹如侦探探案历程一般,通过现场考察显示疑问、探索疑问、解释悬疑。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三疑”教学三步:显疑、探疑、生疑,“三疑”教学让数学课堂活力无限。现以《简单的周期》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开展“三疑”教学。  一、情境中显疑  数学问题源自于生
期刊
一、设计思路  教学立意是教师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出来的新意境、新观点,“新”是指不同于传统教学或其他老师的新见解。  《近代工业的兴起》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的第一课,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始,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根据课标,我确立教学立意:沉沦中的抗争,传统下的变迁。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掌握建构知识框架的方法能力,初步认识这场
期刊
一、提出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告诉我们,教材是按照整体性设计和编写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特别是《初中数学教与学》(人大复印)2014年10期《从知识整体性视角设计主问题引领课堂教学》,该文作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既要追求“局部完美”,更要追求“整体和谐”,即把知识体系当成核心、围绕知识体系展开教学。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教育资源不均衡,整体教育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要求,而且一些好的教学文化逐步被侵蚀,科学文化尚不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另一方面,经济转型、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应用和大规模课程共享直接冲击大学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国大学面临旧账未了、新债又到
期刊
一、组织学生领袖高端论坛的目的与意义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学校体现了成人教育、成才教育、特长生及精英教育。学生高端论坛是学校精英教育的一个积极、有意义的实践,学生领袖以校训“做最好的自己”为标准来要求自己,践行学校倡导的“君子文化”,培养高尚的品质,超长的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课程学习、学校和班级工作的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