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起课外名著阅读,我相信很多同僚都跟我有相同的经历,平时教学任务那么繁重,哪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去购买,需要阅读的书目,让学生用课余时间自己去阅读。
综合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我发现很多初中生在课外名著阅读上,因为缺少老师的监督与引导,所以用心程度不高,阅读习惯差,阅读时间不充足,阅读量不大,阅读方式单一,即使阅读了也只是走马观花,不要说理解名著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就连简单理清名著内容都做不到.
初中生对课外名著阅读较少或是阅读不精,从长远来看,不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学文化精髓;从眼前看,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顺利表达自己的观点,词汇量少,作文语言平淡,甚至连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卷中有关课外名著阅读的三分的简单试题都失分。
针对初中生目前在课外名著阅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语文教师再也不能听之任之,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对此,我以我目前所担任的七年级两个班101名學生语文教学工作为实践,对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教学提出几点粗陋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导读课;推进课;展示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08
一、利用1一2节导读课,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时,这句话也同样是至理名言。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认真阅读名著,首先就要让学生对该名著感兴趣,发自内心地喜欢该名著,所以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针对需要阅读的名著,精心设计一至二节导读课,利用导读课激发学生对该名著的阅读兴趣。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语文教师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教师要坚决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名著中的重点文段、重点人物、精彩情节、情感路线为契机,以整本名著为目的设计导读课。
针对七年级两个班的实际情况,我以《朝花夕拾》为例,设计了这样的导读课:同学们,从你们踏进中学大门的那天起,你们就告别了金色的童年,那你们还记得童年里的点点滴滴吗?(学生回答)今天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朝花夕拾》意思是傍晚重拾早晨飘落的花瓣,那鲁迅先生在这本书里是不是写他拾起掉落的花瓣呢?请大家自由翻看目录,如果不是,那鲁迅先生在这本书里写了什么?(学生根据目录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在这本书里,鲁迅给我们回忆了他的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在他的回忆里,有快乐、有苦闷、有愤恨、有愧疚、有嘲讽,更有无比的敬意,想要了解鲁迅这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就请大家细细品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以作者的情感路线为契机,以整本名著内容为目的,重视名著,阅读导读课,激发学生爱上这本书,阅读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三周过后,语文科代表告诉我,除了个别学困生外,所有学生都读完了这本书,到了这里,教师完成了第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了粗略的阅读。
二、开展3一4节推进课,研读与交流名著精彩精髓所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不仅要让学生读完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读懂了,有效的名著阅读推进课,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在阅读推进课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话题进行交流,比如在《朝花夕拾》的阅读推进课上,我两个班的学生围绕“鲁迅的童年”这个话题,分别从往事、记忆深处的人物、求学经历、作者与动物们的故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一节课针对一个重点来讨论,在四节推进课中,学生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教室里洋溢着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声。通过这样的名著推进课,既能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教师也能有针对性的对某些重要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交流与研读,让阅读进一步深入,更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名著的文化精髓。
三、适时的一节展示课,领略名著文学文化精髓所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名著,不仅旨在引导学生读完读懂,更重要的是旨在让学生会读名著,懂得思考,明白作者在名著中蕴含的文化精髓。
展示课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所以学生要在上展示课前做好准备,另外展示的形式应力求多样,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每一种交流形式做出总结评价,教师要全程参与,充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对重难点问题及时纠正。
如《朝花夕拾》的展示课,两个班的学生分别采取了朗读、表演、手抄报、黑板报、阅读感悟的展示形式,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得到了一个感悟:留恋童年,珍惜时光。但对“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天性”这一主题却只字未提,我在总结时及时提醒大家再读读《五猖会》,你赞成文中父亲的教育观念吗?很多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脱口而出“我们不喜欢这种逼迫式的教育。”我马上指出“这种逼迫式的教育正是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抑制了孩子好奇爱玩的天性。”每个学生都拿出笔做好标注,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会意的眼神
以上便是我在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与建议。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肯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定能让课外名著阅读这棵老铁树,开出绚丽花朵。
综合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我发现很多初中生在课外名著阅读上,因为缺少老师的监督与引导,所以用心程度不高,阅读习惯差,阅读时间不充足,阅读量不大,阅读方式单一,即使阅读了也只是走马观花,不要说理解名著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就连简单理清名著内容都做不到.
初中生对课外名著阅读较少或是阅读不精,从长远来看,不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学文化精髓;从眼前看,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顺利表达自己的观点,词汇量少,作文语言平淡,甚至连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卷中有关课外名著阅读的三分的简单试题都失分。
针对初中生目前在课外名著阅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语文教师再也不能听之任之,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对此,我以我目前所担任的七年级两个班101名學生语文教学工作为实践,对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教学提出几点粗陋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导读课;推进课;展示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08
一、利用1一2节导读课,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时,这句话也同样是至理名言。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认真阅读名著,首先就要让学生对该名著感兴趣,发自内心地喜欢该名著,所以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针对需要阅读的名著,精心设计一至二节导读课,利用导读课激发学生对该名著的阅读兴趣。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语文教师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教师要坚决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名著中的重点文段、重点人物、精彩情节、情感路线为契机,以整本名著为目的设计导读课。
针对七年级两个班的实际情况,我以《朝花夕拾》为例,设计了这样的导读课:同学们,从你们踏进中学大门的那天起,你们就告别了金色的童年,那你们还记得童年里的点点滴滴吗?(学生回答)今天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朝花夕拾》意思是傍晚重拾早晨飘落的花瓣,那鲁迅先生在这本书里是不是写他拾起掉落的花瓣呢?请大家自由翻看目录,如果不是,那鲁迅先生在这本书里写了什么?(学生根据目录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在这本书里,鲁迅给我们回忆了他的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在他的回忆里,有快乐、有苦闷、有愤恨、有愧疚、有嘲讽,更有无比的敬意,想要了解鲁迅这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就请大家细细品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以作者的情感路线为契机,以整本名著内容为目的,重视名著,阅读导读课,激发学生爱上这本书,阅读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三周过后,语文科代表告诉我,除了个别学困生外,所有学生都读完了这本书,到了这里,教师完成了第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了粗略的阅读。
二、开展3一4节推进课,研读与交流名著精彩精髓所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不仅要让学生读完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读懂了,有效的名著阅读推进课,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在阅读推进课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话题进行交流,比如在《朝花夕拾》的阅读推进课上,我两个班的学生围绕“鲁迅的童年”这个话题,分别从往事、记忆深处的人物、求学经历、作者与动物们的故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一节课针对一个重点来讨论,在四节推进课中,学生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教室里洋溢着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声。通过这样的名著推进课,既能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教师也能有针对性的对某些重要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交流与研读,让阅读进一步深入,更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名著的文化精髓。
三、适时的一节展示课,领略名著文学文化精髓所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名著,不仅旨在引导学生读完读懂,更重要的是旨在让学生会读名著,懂得思考,明白作者在名著中蕴含的文化精髓。
展示课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所以学生要在上展示课前做好准备,另外展示的形式应力求多样,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每一种交流形式做出总结评价,教师要全程参与,充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对重难点问题及时纠正。
如《朝花夕拾》的展示课,两个班的学生分别采取了朗读、表演、手抄报、黑板报、阅读感悟的展示形式,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得到了一个感悟:留恋童年,珍惜时光。但对“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天性”这一主题却只字未提,我在总结时及时提醒大家再读读《五猖会》,你赞成文中父亲的教育观念吗?很多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脱口而出“我们不喜欢这种逼迫式的教育。”我马上指出“这种逼迫式的教育正是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抑制了孩子好奇爱玩的天性。”每个学生都拿出笔做好标注,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会意的眼神
以上便是我在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与建议。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肯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定能让课外名著阅读这棵老铁树,开出绚丽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