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四要点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ffan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教学是不会成功的。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掌握提问的技巧。我以为要点有以下四点。
  一、相机,适时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的使用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学情的掌握。而有些教师却把提问作为一种控制学生不良行为的手段……诸如此类,均属不相机不适时。我以为在以下三处设问,效果颇佳。
  1.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因为此时学生易产生胆怯畏难情绪,问题一出必然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我教《祝福》时,指导同学先理清情节’,然后要求他们复述故事,再谈感受。对于感受,大部分同学只是简单地下了一个悲剧的结论。此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勤劳、善良的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她会死去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异常“礼教杀人”韵主题自然地为学生所接受。
  2.在将要得出规律时。此时提问,可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索奥秘,发现规律,深层次地思考问题。一次,我到初中部听一位老师讲《故乡》。他的提问恰到其时,使我大受启发。他先布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看到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却又说不出,这位老师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①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相比,外貌有何变化?②从肖像描写中可看出闰土家境有何变化?③闰土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由于提问相机、适时,学生很、快明白了“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这是生活重负留下的印记,是闰土家境日渐艰难的形象反映。这种家境变化,正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
  3.在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却又道不出时。此类成功例证颇多,在此不再赘述。
  二、恰当,适度
  课堂提问的合理性原则告诉我们设计问题的难易层次,应循序渐进,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力求问题圆满解决。
  一位老师讲《项链》时,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造成玛蒂尔德十年艰辛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因为丢了一挂项链。老师紧接着又提问:“玛蒂尔德失项链是偶然还是必然。”同学们七嘴八舌,莫衷一是。他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学生们经过热烈讨论。发现有六处细节可说明丢失项链是必然的由于问题难易程度适中,再加上教师韵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就够着了果子,从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激趣,解疑
  一个人如果对某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也是这样。以新颖独特的问题、撩拨学生的好奇之,好胜之心,可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还是上文提到的那位老师,、还是那篇《故乡》,他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谁埋的碗碟?”这个问题很新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为了解开谜团,认真阅读课文,努力从字里行间找线索。教师同时又诱导学生对杨二嫂、闰土这两个人物的言行、品质分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认识。这比常规的.人物形象分析要有效得多。
  四、评价,肯定
  课堂提问的激励原则告诉我们.教师在提问时要亲切,和悦,有耐心,要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在关键环节上一直处于应激状态,从而爱学,会学,乐学。为达此目的,教师在提问时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其次要评价回答得“好不好"。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不置可否,就让学生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一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这样怎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因此,评价要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主,要客观公正,鼓励学生参与。
  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提问技巧,合理提问,激发兴趣,积极评价,使学生真正悟透了疑点,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品味课文清新自然、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游览时欢愉的心情,熟读成诵,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2、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   1、课堂教学力求“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有效地学习。   2、这是自读课文,作为写景
期刊
一、质朴的认识语文教学的任务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任务不单一,它几乎囊括了学校所有的教育内容,有道德品质教育、国情教育、近代史教育、劳动教育、美育,还有能力的、知识的等等。内容杂,头绪多,负载重,压得语文教学几乎喘不过气来。教师在操作之时难免会顾此失彼,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再加上理论界一些错误的导向,故弄玄虚的搞出一些新命题,更是把教师弄得晕头转向。   语文教学一直就是:学习语言,学会正确理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以下便是我在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感悟。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  一直以来,“灌输——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总是站在上面讲解知识,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不仅老师上课累,学生
期刊
走进森林,我们总赞叹参天大树的峻拔,恨矮木不成材;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被一些“矮木”般的问题学生搞得焦头烂额,也会有老师感慨:教一个比教十个还累。这些问题学生我们称他们为“差生”。当很多的差生聚集在一个班时,森林成了灌木林,班级也被称之为“差班”。因此,让差生不“差”、差班不“差”成了班主任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   1.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学生调皮肯定很伤脑筋,想想他们如果是自己的子
期刊
当笑靥如花的小学生骄矜地在同伴面前炫耀自己多达万元的压岁钱而被痛扁——我们看到年轻的生命中竟然盛开着一朵朵“罂粟之花,本应纯洁的生命里竟然夹杂着那么多的“不应该”。教育应承担什么?  17岁的星二代李天一,4岁学钢琴,8岁学书法,13岁留学美国……光芒四射的星辉下,并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他不像流星闪过星空给人惊艳的美丽而像天外陨石霍乱人间——卓越的技术层面的教育和广泛兴趣的培养让我们看
期刊
宋诗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宋诗上承盛唐,由于唐代诗歌达到空前繁荣,宋代诗人为了他们的诗作能与唐人媲美,甚至超过唐代,一方面他们继承唐人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另僻蹊径,以期宋代的诗歌足与唐代抗衡。其次,宋王朝为武人兵变所建,建国后,历代统治者都不信任武将,多方限制将帅的权力,这种做法在防范武人跋扈方面确实收到了成效,然而同时也大大地削弱了军队的作战能
期刊
语文考试,作文分占试卷中的很大一部分。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基础知识、阅读水平都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取得考试的好成绩,作文的分数的高低已经成为考试成败的关键。根据经验,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提高作文分。  一、明确写作要求  一篇作文,特别是考试作文,一定要审好题,读懂作文题的要求和目的。准确把握命题者的设计意图和设定的限制,扬长避短,选出适合发挥自己特长,充分展示才情的题目。在明确写作
期刊
书,是醇厚的酒,越喝越有滋味;书,是浓酽的茶,越品越见香甜。有一句话说的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当前选择了字,最多支持70字。  《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堪称半个教育家。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期刊
有的同学说:写记叙文容易,写议论文难。其实,只要掌握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及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写好议论文并不难。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发议论。如:班上有个同学经常不做值日,有的说他“怕脏”,有的说他“不关心班集体”。又如:一场足球赛,本来可以踢赢的,结果反而输了。什么原因呢?有的说是“技术不过硬”,有的则认为“骄兵必义败”。这不就是在议论吗?谁做了好事,受到表扬,做了坏事,挨了批评,这表扬和批
期刊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应该是人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导航人,语文教师更责无旁贷。面向瞬息万变的新世纪,面对革故鼎新的语文新大纲新教材,能否更换教学新理念,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三新”课题。新世纪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认真探研这个“三新”课题,大胆破除陈旧套路,义不容辞地担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任,着眼于新世纪所需人才的综合素养,把语文学科教学建设成通向各学科的“高速路”,把语文教学活动构建成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