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评剧是一种新兴的剧种,只有百年的历史,因此具有比其他剧种更加强烈的现实性。评剧反映的大多是一些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的时代要求。通过鲜明的爱憎对时事进行评说,实现的是社会和人生的审美艺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
关键词:评剧;表演;形式
评剧艺术是诞生于北方文化摇篮里的艺术,因此是植根于北方地域文化和中原黄河文化,彰显出东北黑土的民俗文化。黄河文化与黑土文化具有雄浑博大、刚柔并济的共同质朴特征,因此,评剧表演给人以性格豪迈、意境高远的壮美感受,具有明显而突出的北方文化的地域性。作为评剧的根本特色,草根性是反应评剧土乡土气和俚俗通俗的重要特点。
一、评剧艺术的特点
评剧艺术的评剧起源于平民布衣,为广大人民群众表演,所以它有一种贴近人民群众的“地气儿”。长期以来,随着评剧的发展,也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剧目,一改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风格。评剧从业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打磨剧目入手,不断下功夫。例如,借鉴其他剧种的优秀剧目,以评剧的形式加以表演。在唱腔及表演上精益求精,以期获得较好的演出效果,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在表演上要追求纯熟,要不断加强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对所扮演的角色、人物性格、剧情内容做到烂熟于心,在唱腔和动作上,能够与表演的人物思想感情相结合。舞台上,演员必须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不断进行创新,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景转换都反复推敲、演练。由于做到了不断打磨、不断提升,才让每一个剧目都以最华丽的舞台效果呈现在观众面前。真正做到了“新剧有推出,旧剧更经典”。
二、评剧表演的“四功”与“五法”
评剧表演和其他戏曲艺术一样,首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四功”与“五法”,才能自然而然地溢出形式,律在其中。唱功列为戏曲表演“四功”之首。评剧亦然。评剧唱腔十分丰富,主要有正调、反调、越调等曲调,各调又有慢板、二六、楼上楼、散板等不同板式,其唱腔属于板腔体。评剧不仅男女声腔有别,而且行当声腔不一,各行当还有不同以风格特征为重要标志的流派唱腔。“念功”,念,也就是白,指念白的功夫,又分京白、方言两大类。两种念白都要口齿清楚,富有音乐美,达到“千斤道白四两唱”的高度。有道是“三分唱,七分白”,可见念白在戏中占的分量。“做功”,即所谓的做派,是四功中与唱功同样重要的一个部分,多半运用虚拟、夸张的程式动作。“打功”打功指武打功夫,也包括舞蹈功夫。评剧作为“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其表演与舞蹈动作息息相关,举手投足,皆在舞中。
所谓“五法”,即指大家都知道的“手眼身法步”的运用。这四功五法需要长期打磨习练,方能到达游刃有余,技游于艺的层面。而到达这一层面,方是戏曲艺术魅力展现的始端。
其实探讨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难免会谈到宋元文学。任何艺术形态均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孕生、发展、和成熟的,因而亦就必然受其所孕生的文化精神的影响。无论是京剧表演艺术还是较为年轻的评剧表演艺术,在历史形成的过程中,都不能忽视艺术背后的文化土壤。作为评剧艺术工作者,更应该在练功之余多了解渗透吸收这文虎土壤。
三、评剧的唱腔艺术
在唱、做、念、打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上,评剧的唱功最为突出,早期的男旦演员月明珠和女演员李金顺等,都曾以唱功称绝一时。李金顺的“李派”唱腔对后辈影响甚大,在其影响下,30年代初的奉天落子時期,又产生了著名评剧声腔革新家白玉霜。她大胆运用低腔,发展了评剧的中音唱法,形成“白派”。与白玉霜同时,刘翠霞创造了高亢脆亮的“刘派”唱法,爱莲君创造了“爱派”的疙瘩腔唱法。此外,还有在北京与白玉霜相对峙的喜彩莲创造了华丽而清新的“喜派”唱法。四名女演员在建国前被称为评剧“四大名旦”。继之而起的是筱白玉霜,她继承和发展了“白派”唱腔。
四、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一)具有浓厚的写意性。作为戏曲艺术的灵魂,所谓写意性,指的是戏曲创作者与表演艺术者将自身的主观情志通过虚拟简约的手段,驾驭在客观事物上,创作出诗情画意的意象,从而增强人的愉悦情感[2]。作为戏曲艺术最具特色的魅力,评剧表演同样具有写意性,同样能够创作出情感美、意象美和意境美等。作为统领评剧艺术技巧的美学原则,写意性也是评剧美学特征与民族特色的体现。比如,评剧行当“四功五法”(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手段,它们都是规范化的程式,都采用了虚拟化的写意手法。其中,作为评剧中的一个重要行当,彩旦的表演艺术就是通过充分运用这些手段来营造意境、吸引观众的[3]。比如,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评剧彩旦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在评剧电影戏曲片《花为媒》中有一段唱腔《报花名》,她将唱、做、舞、念等融合在一起,使这段唱腔成为著名唱段,并开创了创造名段的先例。
(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作为一种新兴的剧种,评剧只有百年历史,大都是反映人民的时代要求和社会的现实生活,由此可知,与其他剧种相比,评剧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此外,评剧是采用鲜明的爱憎来评说社会时事的,达到了社会与人生的审美艺术。比如,新时期,黑龙江涌现的评剧作品《身外有个世界》《半月沟》等的题材都是现实生活。此外,在评剧作品《毛泽东在1960》中形象鲜明地塑造了人民领袖,充分展现了该作品的强烈现实性与时代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评剧艺术虽然只有百年历史,但它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对我国地方戏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理解评剧艺术的发展史,把握评剧艺术的特点,领悟评剧艺术的美学精神与魅力,才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评剧艺术,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评剧表演的境界。
关键词:评剧;表演;形式
评剧艺术是诞生于北方文化摇篮里的艺术,因此是植根于北方地域文化和中原黄河文化,彰显出东北黑土的民俗文化。黄河文化与黑土文化具有雄浑博大、刚柔并济的共同质朴特征,因此,评剧表演给人以性格豪迈、意境高远的壮美感受,具有明显而突出的北方文化的地域性。作为评剧的根本特色,草根性是反应评剧土乡土气和俚俗通俗的重要特点。
一、评剧艺术的特点
评剧艺术的评剧起源于平民布衣,为广大人民群众表演,所以它有一种贴近人民群众的“地气儿”。长期以来,随着评剧的发展,也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剧目,一改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风格。评剧从业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打磨剧目入手,不断下功夫。例如,借鉴其他剧种的优秀剧目,以评剧的形式加以表演。在唱腔及表演上精益求精,以期获得较好的演出效果,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在表演上要追求纯熟,要不断加强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对所扮演的角色、人物性格、剧情内容做到烂熟于心,在唱腔和动作上,能够与表演的人物思想感情相结合。舞台上,演员必须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不断进行创新,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景转换都反复推敲、演练。由于做到了不断打磨、不断提升,才让每一个剧目都以最华丽的舞台效果呈现在观众面前。真正做到了“新剧有推出,旧剧更经典”。
二、评剧表演的“四功”与“五法”
评剧表演和其他戏曲艺术一样,首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四功”与“五法”,才能自然而然地溢出形式,律在其中。唱功列为戏曲表演“四功”之首。评剧亦然。评剧唱腔十分丰富,主要有正调、反调、越调等曲调,各调又有慢板、二六、楼上楼、散板等不同板式,其唱腔属于板腔体。评剧不仅男女声腔有别,而且行当声腔不一,各行当还有不同以风格特征为重要标志的流派唱腔。“念功”,念,也就是白,指念白的功夫,又分京白、方言两大类。两种念白都要口齿清楚,富有音乐美,达到“千斤道白四两唱”的高度。有道是“三分唱,七分白”,可见念白在戏中占的分量。“做功”,即所谓的做派,是四功中与唱功同样重要的一个部分,多半运用虚拟、夸张的程式动作。“打功”打功指武打功夫,也包括舞蹈功夫。评剧作为“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其表演与舞蹈动作息息相关,举手投足,皆在舞中。
所谓“五法”,即指大家都知道的“手眼身法步”的运用。这四功五法需要长期打磨习练,方能到达游刃有余,技游于艺的层面。而到达这一层面,方是戏曲艺术魅力展现的始端。
其实探讨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难免会谈到宋元文学。任何艺术形态均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孕生、发展、和成熟的,因而亦就必然受其所孕生的文化精神的影响。无论是京剧表演艺术还是较为年轻的评剧表演艺术,在历史形成的过程中,都不能忽视艺术背后的文化土壤。作为评剧艺术工作者,更应该在练功之余多了解渗透吸收这文虎土壤。
三、评剧的唱腔艺术
在唱、做、念、打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上,评剧的唱功最为突出,早期的男旦演员月明珠和女演员李金顺等,都曾以唱功称绝一时。李金顺的“李派”唱腔对后辈影响甚大,在其影响下,30年代初的奉天落子時期,又产生了著名评剧声腔革新家白玉霜。她大胆运用低腔,发展了评剧的中音唱法,形成“白派”。与白玉霜同时,刘翠霞创造了高亢脆亮的“刘派”唱法,爱莲君创造了“爱派”的疙瘩腔唱法。此外,还有在北京与白玉霜相对峙的喜彩莲创造了华丽而清新的“喜派”唱法。四名女演员在建国前被称为评剧“四大名旦”。继之而起的是筱白玉霜,她继承和发展了“白派”唱腔。
四、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一)具有浓厚的写意性。作为戏曲艺术的灵魂,所谓写意性,指的是戏曲创作者与表演艺术者将自身的主观情志通过虚拟简约的手段,驾驭在客观事物上,创作出诗情画意的意象,从而增强人的愉悦情感[2]。作为戏曲艺术最具特色的魅力,评剧表演同样具有写意性,同样能够创作出情感美、意象美和意境美等。作为统领评剧艺术技巧的美学原则,写意性也是评剧美学特征与民族特色的体现。比如,评剧行当“四功五法”(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手段,它们都是规范化的程式,都采用了虚拟化的写意手法。其中,作为评剧中的一个重要行当,彩旦的表演艺术就是通过充分运用这些手段来营造意境、吸引观众的[3]。比如,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评剧彩旦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在评剧电影戏曲片《花为媒》中有一段唱腔《报花名》,她将唱、做、舞、念等融合在一起,使这段唱腔成为著名唱段,并开创了创造名段的先例。
(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作为一种新兴的剧种,评剧只有百年历史,大都是反映人民的时代要求和社会的现实生活,由此可知,与其他剧种相比,评剧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此外,评剧是采用鲜明的爱憎来评说社会时事的,达到了社会与人生的审美艺术。比如,新时期,黑龙江涌现的评剧作品《身外有个世界》《半月沟》等的题材都是现实生活。此外,在评剧作品《毛泽东在1960》中形象鲜明地塑造了人民领袖,充分展现了该作品的强烈现实性与时代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评剧艺术虽然只有百年历史,但它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对我国地方戏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理解评剧艺术的发展史,把握评剧艺术的特点,领悟评剧艺术的美学精神与魅力,才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评剧艺术,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评剧表演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