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让学生英语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是我们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阅读材料,借助阅读材料,学生既可以积累词汇,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策略。文章从活用插图、语关联境,抓住文眼,融合文化,教育情感几方面探讨在阅读教学中生词的处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阅读;处理生词;活用插图;关联语境;抓住文眼;融合文化;教育情感
【作者简介】林晓梁,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小学生英语的学习难度也逐步加大,主要体现在语篇的长度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更高。本人根据自己多年一线的教学经验,对于阅读教学中生词的处理归纳了几种方法。
一、活用插图,突破要点
图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形象地展现课文内容,并能够突出文章的大致意思,符合孩子孩童时期以形象思维来认识事物的特征。部分老师只希望通过图片、实物等来创设新的语境来呈现生词,但是对文章中的插图却利用的寥寥无几,结果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得不到发展。本人深感,插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有利条件,所以教师不该视而不见,而应该更好的利用。另外对于英语新词汇的掌握或者理解必须基于特定的语境,如若脱离了应有的语境,那么词的意义就会变得含糊,甚至更加模棱两可。例如,cry一词在六年级上次unit2PartB阅读部分出现,这一词不是“哭”的意思,而是“喊叫”的意思。教师只要合理运用文章里的插图就可以解决。T: Look at the picture. Wang Tao is passing the ball to Peter.What does he cry?教师利用插图加上身体语言—喊叫的手势,引导学生学习生词 catch,与此同时,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cry在这里是“喊叫”的意思。这样cry一词的教学就比较直观明了,不用大费周折创设复杂的情景。T: Wang Tao is passing the ball to Peter. And “Catch!” he cries.
教材中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利条件的便是图文并茂了。插图的充分利用去诠释一个新的词,不仅能让学生直接掌握英语单词,并且将实物联系起来,而且也有利于用英语思维力的逐渐培养。
二、语境关联,生成脉络
小学英语的生词在语篇中的分布一般较不均匀,词与词缺少内在的紧密联系,那么语篇中的生词该如何处理呢?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有所感悟,在教学中对生词较好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该生词在实际的语境教学中更好的理解。例如,针对六年级上册Unit7Thanksgiving Part A中的join一词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对话的上下文进行理解。对话片段如下:
A:Look! Yang Ming and Peter are in the play ground. B: Yes.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A and B : Hello, Yang Ming and Peter . Y and P: Come here to join us .
Join一词的词义不必在教学之前就告知学生,相反的,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去获取相关信息,那么这个词的词义就其义自现了。 It means“play basketball with us”有了上面的学习经验,对下文再次出现的“ We also invite friends to join us。”中的join一词学生就会到上下文中去寻找其含义:W: How do you spend it ? S: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 We also invite friends to Join us. W: That’s interesting. 此处join的含义就不言而喻,学生就会很快就理解并推断出它的意思是 have dinner with us。可见,通过上下文的实际语境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抓住文眼,融会贯通
文眼作为语篇中较能说明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词,是了解全文脉络的筋骨,抓住文眼便是读懂语篇的关键因素。
例如,五年级上册Unit3 Planning a Trip Part A围绕“国庆节快到了,旅行活动计划”这一话题展开教学。A部分展现了 Sally和 Wang Tao谈论假日安排的情景。其中“Will you…?”“Yes , I will. ,I won’t。I will ... .”为本课的重点句型。本课的文眼是plan一词,它高度概括全文内容,也隐现出新的语法项目一般将来时。
在学生初读全文时,教师可以提一个概括性的问题: National Day is coming. What are Sally and Wang Tao doing?然后顺势揭示单元主题: They are planning a trip。接着教师在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前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Q1: National Day is coming. Will Wang Tao go for a holiday?Q2: Where will he go?
Q3: Will he go by plane?來帮助学生对生词plan(动词)的理解。此时呈现生词plan(名词): This is Wang Tao’ s plan for National Day。通过导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了plan的含义,体会了一般将来时的用法。plan一词作为文眼有力支撑了学生学习课文。
四、文化融合,加深理解
词汇的积累,知识的增长和对西方文化的更好理解的方法之一即是通过很好的阅读。 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把西方的文化知识尽可能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最好的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增长见识。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7 Thanksgiving Part A部分中有这样一段对话W: What is Thanksgiving?S: It’s an American holiday.J: When is it?S: The lastThursday of November.W: How do you spend it?S: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We also invite friends to join us.W:That’s interesting在这段对话中 Thanksgiving为生词,对话中仅简单地交代了感恩节是美国的一个节日,其时间以及人们吃大餐度过。学生对西方重要的节日—一感恩节了解不够。笔者认为,借助生词,适时适当补充能促进文化学习的阅读材料,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西方人在感恩节从事的活动,是拓展学生视野,理解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师可以补充以下材料:In September 1620,some English people traveled to America by ship. The name of the ship was Mayflower.In November 1620, they got to America. They made their new home there.It was winter. They didn’t have enough food. They were very hungry.Spring came. They learned to grow corn from the Indian people.In autumn they had a very good harvest. Now they had enough food for the coming winter.They had a big dinner party with their Indian friends. They thanked God for giving them food.
在中西方文化背景的相互渗透下,學生与语篇之间的互动就变得更加的简单,同时学生对对语篇信息也会进行重新加工和建构。只有更详细地了解了 Thanksgiving的一些相关信息,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领会语篇中“That’ s interesting。”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够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背景的理解,从而更深刻和全面的理解英语语言的力量,也使语言能力得以提高。
五、情感教育,深化主题
在进行教学阅读时,要让学生去感受语篇的中心意思,这对学生对于语篇的表象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分析直至认识到本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能够透过表象看本质,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3 Food and Health Part B部分,对话的插图呈现了A、B两种食谱。Miss Gao与 Yang Ming之间谈话的情景。文末 Miss Gao有两句总结性的语言:That’ the problem. We need vegetables and fruits to keep health。在第一句中problem这个生词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理应在阅读之中加以强化。
“饮食的健康和合理”才是此处 problem一词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学生应当加深对思考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获得启迪和共鸣。那么,教师就应该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挖掘语篇所蕴涵的人文因素。
由此可见,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生词的处理万不可仅留于表面形式,而应由点到面,多元多面,层层深入。更值得注意的是,语篇不仅是生词的来源,也是它的宿命,出于文章,回归文章。建立对上下文语境的真实把握是学生对学习生词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把握真实语境不但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也在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美群.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 (17):119-120.
[2]张艳丽.课内外衔接式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3):210 212.
【关键词】教学阅读;处理生词;活用插图;关联语境;抓住文眼;融合文化;教育情感
【作者简介】林晓梁,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小学生英语的学习难度也逐步加大,主要体现在语篇的长度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更高。本人根据自己多年一线的教学经验,对于阅读教学中生词的处理归纳了几种方法。
一、活用插图,突破要点
图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形象地展现课文内容,并能够突出文章的大致意思,符合孩子孩童时期以形象思维来认识事物的特征。部分老师只希望通过图片、实物等来创设新的语境来呈现生词,但是对文章中的插图却利用的寥寥无几,结果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得不到发展。本人深感,插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有利条件,所以教师不该视而不见,而应该更好的利用。另外对于英语新词汇的掌握或者理解必须基于特定的语境,如若脱离了应有的语境,那么词的意义就会变得含糊,甚至更加模棱两可。例如,cry一词在六年级上次unit2PartB阅读部分出现,这一词不是“哭”的意思,而是“喊叫”的意思。教师只要合理运用文章里的插图就可以解决。T: Look at the picture. Wang Tao is passing the ball to Peter.What does he cry?教师利用插图加上身体语言—喊叫的手势,引导学生学习生词 catch,与此同时,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cry在这里是“喊叫”的意思。这样cry一词的教学就比较直观明了,不用大费周折创设复杂的情景。T: Wang Tao is passing the ball to Peter. And “Catch!” he cries.
教材中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利条件的便是图文并茂了。插图的充分利用去诠释一个新的词,不仅能让学生直接掌握英语单词,并且将实物联系起来,而且也有利于用英语思维力的逐渐培养。
二、语境关联,生成脉络
小学英语的生词在语篇中的分布一般较不均匀,词与词缺少内在的紧密联系,那么语篇中的生词该如何处理呢?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有所感悟,在教学中对生词较好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该生词在实际的语境教学中更好的理解。例如,针对六年级上册Unit7Thanksgiving Part A中的join一词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对话的上下文进行理解。对话片段如下:
A:Look! Yang Ming and Peter are in the play ground. B: Yes.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A and B : Hello, Yang Ming and Peter . Y and P: Come here to join us .
Join一词的词义不必在教学之前就告知学生,相反的,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去获取相关信息,那么这个词的词义就其义自现了。 It means“play basketball with us”有了上面的学习经验,对下文再次出现的“ We also invite friends to join us。”中的join一词学生就会到上下文中去寻找其含义:W: How do you spend it ? S: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 We also invite friends to Join us. W: That’s interesting. 此处join的含义就不言而喻,学生就会很快就理解并推断出它的意思是 have dinner with us。可见,通过上下文的实际语境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抓住文眼,融会贯通
文眼作为语篇中较能说明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词,是了解全文脉络的筋骨,抓住文眼便是读懂语篇的关键因素。
例如,五年级上册Unit3 Planning a Trip Part A围绕“国庆节快到了,旅行活动计划”这一话题展开教学。A部分展现了 Sally和 Wang Tao谈论假日安排的情景。其中“Will you…?”“Yes , I will. ,I won’t。I will ... .”为本课的重点句型。本课的文眼是plan一词,它高度概括全文内容,也隐现出新的语法项目一般将来时。
在学生初读全文时,教师可以提一个概括性的问题: National Day is coming. What are Sally and Wang Tao doing?然后顺势揭示单元主题: They are planning a trip。接着教师在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前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Q1: National Day is coming. Will Wang Tao go for a holiday?Q2: Where will he go?
Q3: Will he go by plane?來帮助学生对生词plan(动词)的理解。此时呈现生词plan(名词): This is Wang Tao’ s plan for National Day。通过导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了plan的含义,体会了一般将来时的用法。plan一词作为文眼有力支撑了学生学习课文。
四、文化融合,加深理解
词汇的积累,知识的增长和对西方文化的更好理解的方法之一即是通过很好的阅读。 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把西方的文化知识尽可能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最好的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增长见识。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7 Thanksgiving Part A部分中有这样一段对话W: What is Thanksgiving?S: It’s an American holiday.J: When is it?S: The lastThursday of November.W: How do you spend it?S: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We also invite friends to join us.W:That’s interesting在这段对话中 Thanksgiving为生词,对话中仅简单地交代了感恩节是美国的一个节日,其时间以及人们吃大餐度过。学生对西方重要的节日—一感恩节了解不够。笔者认为,借助生词,适时适当补充能促进文化学习的阅读材料,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西方人在感恩节从事的活动,是拓展学生视野,理解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师可以补充以下材料:In September 1620,some English people traveled to America by ship. The name of the ship was Mayflower.In November 1620, they got to America. They made their new home there.It was winter. They didn’t have enough food. They were very hungry.Spring came. They learned to grow corn from the Indian people.In autumn they had a very good harvest. Now they had enough food for the coming winter.They had a big dinner party with their Indian friends. They thanked God for giving them food.
在中西方文化背景的相互渗透下,學生与语篇之间的互动就变得更加的简单,同时学生对对语篇信息也会进行重新加工和建构。只有更详细地了解了 Thanksgiving的一些相关信息,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领会语篇中“That’ s interesting。”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够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背景的理解,从而更深刻和全面的理解英语语言的力量,也使语言能力得以提高。
五、情感教育,深化主题
在进行教学阅读时,要让学生去感受语篇的中心意思,这对学生对于语篇的表象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分析直至认识到本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能够透过表象看本质,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3 Food and Health Part B部分,对话的插图呈现了A、B两种食谱。Miss Gao与 Yang Ming之间谈话的情景。文末 Miss Gao有两句总结性的语言:That’ the problem. We need vegetables and fruits to keep health。在第一句中problem这个生词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理应在阅读之中加以强化。
“饮食的健康和合理”才是此处 problem一词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学生应当加深对思考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获得启迪和共鸣。那么,教师就应该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挖掘语篇所蕴涵的人文因素。
由此可见,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生词的处理万不可仅留于表面形式,而应由点到面,多元多面,层层深入。更值得注意的是,语篇不仅是生词的来源,也是它的宿命,出于文章,回归文章。建立对上下文语境的真实把握是学生对学习生词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把握真实语境不但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也在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美群.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 (17):119-120.
[2]张艳丽.课内外衔接式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3):210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