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fine_mi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诗文汇集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弘扬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意志品质。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和读本的文言文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 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承载着祖先的智慧和情感。
  一、文言文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1.文言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意识。
  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反对战争,反对压迫弱小的属国,提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描绘了百姓不饥不寒、人们尊老爱幼的理想社会。这些都体现了先人关爱民众、以民为本的人道主义思想。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叙述李广才高而不得重用,终因不愿复对刀笔之吏而引刀自刎时,充满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物无可挽回的悲剧命运的同情,表现出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逍遥游》等,也都体现了张扬自我个性、实现个体价值的自由人格精神。
  2.文言文高扬着责任感、使命感与爱国精神。
  《离骚》中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忧民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挠;《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勾践灭吴》中的勾践,始终不忘国耻,卧薪尝胆,立志复国;《荆轲刺秦王》、《五人墓碑记》等文言文则充分表现了一批下层士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勇于蹈死的牺牲精神。在他们身上都集中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是我们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范本。
  3.文言文阐述了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
  苏轼的《赤壁赋》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不怨天尤人、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必须努力学习,自觉地用社会的规范法度约束和改造自己,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游褒禅山记》,通篇在阐释“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一积极进取的命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从逆境创造人才的角度,揭示了百折不挠的生命韧性。
  二、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就是通过知识传授、情感熏陶感染,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学生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语文素质要求是互相通融的,但语文技能要通过训练而获得,而思想、感情等属于精神世界的东西是绝对不能被“训练”的。人文精神的传承发扬,必须与文言文教学听、读、说、写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1.口语交际训练。
  在文言文中有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教材,教学生听范读、反复吟读、背诵玩味、描绘复述和创造性补述、情景对话、辩难驳论,甚至把故事性强的文言文改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等,让文中的字字句句催开学生的心中之花,以作者挚热的情感熏陶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感奋中激发爱国、爱民、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美德。
  2.阅读训练。
  在文言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自然成了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首先,通过简要的作者介绍和评述,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教育,增进对诗文的理解。其次,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让学生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的底蕴, 将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其三,选择有共通性的诗文进行比较阅读,去理解文章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如:《报任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使命感与责任心,在鉴赏时,可将它们串联起来,深入挖掘,开拓提升,以收到更佳的熏陶效果。
  3.写作训练。
  学生写的文章,从某种意义说,可以鉴定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阅读是否成功。我们一贯误以为文言文教学只要扫除文字障碍,会读会译即可,对诗文中最突出、最精彩的写作因素很少去领略感悟。因此,现在对古诗文中写作因素的挖掘、理解、体会亟须加强,让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4.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构建一个积极进取、平等、互助、尊重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营造出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文言文教学中得以渗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以自己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治学态度和气质修养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人文精神的养分。
  语文教育的实质就是精神的熏陶,就是人文的教育。因此,要充分挖掘文言文中的人文因素,让文言文教学闪耀出璀璨的人文光芒,使学生接受人文熏陶,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目前高考语文试题,除了名句名篇默写涉及教材内容外,其他都将教材拒之千里之外。这种命题构想已积重难返,衍生了许多祸端,一些学校视美文佳作如敝屣,忽视对教材的阅读,废弃课文的学习,急功近利,一头扎进题海之中,不能自拔,弄得学生焦头烂额。这种抛弃一日三餐的“主食”而靠吃“零食”过日子的做法,势必导致语文教材被弃之不顾,语文教学无人喝彩的可怜境地。  如何扭转师生轻视教材的倾向?高考改革应是当
注重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究竟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当今中学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能力的培养有赖于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方法、手段多种多样,而问题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较为常用、实用和有效的方法。在这里笔者就多年来历史教学实践探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践:“问题意识”的教学实
《孙权劝学》是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写了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人物的对话,全文只有119个字,却言简意丰,传神生动地塑造了三个神态各异的艺术形象。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没有拘泥于课文阅读提示中的“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这一点,而是创造性地在教学目标中将此改成了“想想三个人物形象对我们各有什么启示?”然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对比、反馈,竟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分角色
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曾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封闭、落后的思想以及战争等种种原因使我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一场革命,它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知识经济生产方式的出现,既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也为我们尽快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现阶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和我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地理教学应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关键词】 地理 教学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
板书设计对我们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地位呢?  一、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后思维的结晶  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须通读原文并对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的完整的把握,根据不同的课文体裁或梳理出文章的脉络线索,或找出文章的内在结构,或分析其情节发展,或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然后用最简洁明了而又高度概括的形式——板书设计体现出来,这就是语文教师钻研教材进行思维的结晶
长期以来,目录作为语文教材的一部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目录不但是教材选文题目的汇编,而且也是单元教学所要达到的语文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  一、让形式内容化  目录教学就是要把目录这一形式内容化。1.教学之初,教师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对照教材目录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单元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即了解目录。2.教学过程中,通过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把单元教学中的目录内容化,即各单
病句现象很复杂,病句类型很多,改正难度也很大。“表意不明”是《考纲》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而造成表意不明的重要原因是产生歧义,即一个句子或短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讲法。了解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利于辨认歧义短语或歧义句。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结构层次不同(切分点不同,读起来停顿不同),意义不同:  围剿土匪的/部队  围剿/土匪的部队  赞扬小李/的老师  赞扬/小李的老师  我们五个/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口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地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贯彻、正确实施语文口语化交际教学这一内容。  教师是语文口语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正确实施这一教学活动,教师先要对这一目标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和充分必要的认识,搞清语文口语化交际教学和以往的口语训练的
一、学生观察生活获取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时时在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出来。”叶老的话明确告诉我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文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灵感,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