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的快速发展时期,各高校正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导师制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新兴的一项探索性教育管理制度。本文总结了我系实行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导师制
一、高职院校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比较侧重对日常事务和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一个辅导员要面对200余名学生,根本无法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爱好、学习、生活等情况,从而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此外,由于岗位需求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大多数辅导员和班主任由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担任,虽然容易与学生交流沟通,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学术造诣,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恰当的指导。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高职院校探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育人模式势在必行。
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一)强调导师的主导作用,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将2009级338名学生分成了27小组,为了确保导师指导的质量,要求每组成员最多不得超过15名,每位教师只能指导1个小组,我系的17位专任教师和10位行政人员作为338名学生的成长导师均参与其中。我们把导师制的工作重点放在因材施教上,注重发挥导师的个人特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强调导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场合与教育机会,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生施行全过程的教育与指导。要求导师在课堂教学内外都与学生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创造性发展,鼓励学生多带着问题学习,多带着探索精神去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使每一个导师都对自己指导的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能够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二)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们在大学中进行专业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导师的引导在不同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侧重。实施导师制主要是指导学生拓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提高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导师们通过自己申请的课题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指导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的工作,指导他们完成这些带有科研性质的任务,使学生运用在校期间已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思考和对策
(一)提高对高职院校导师制的认识。导师制推行以来,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欢迎;但是部分学生存在着对导师制的不理解,只是被动地参与到导师的指导活动中,缺乏主动提问、探索创造的精神。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我系对导师制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能使学生都充分认识到实行的导师制对自己成长很有利的一个举措。另一方面,也有的导师出于不同原因,对指导学生的活动缺乏热情,甚至觉得是可有可无的次要工作,反过来又影响了所指导的学生的求知心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导师制重要性的宣传,让导师制深入人心,得到各界的重视和广泛的支持,最终使该项制度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二)重视导师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在导师制推行的过程中,我们的导师要重视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一是创造力:一个没有创造素质、没有创造力、没有创新成果的导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的学生。二是感召力: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辐射力:导师除了自身具有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扎实的科学和专业素养外,还需具备一种把其品德、思想、知识、智慧和创新能力传送给学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我们的导师如果具备了这三种能力,才可以较好担负起培养学生的重任,才可以真正地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
(三)加强导师制的规范管理,建立对导师工作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当前,导师制的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导师制往往被看做“軟”任务,往往导师工作安排下去后主动开展工作的较少,都是结合系党总支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才去实施,很少有人主动地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规范性较差,导师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因此,要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必须将导师制纳入到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导师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办法以及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成效。通过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导师工作过程和工作绩效,将考评与奖惩措施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曹十芙,周明清.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教育
[2]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江苏高考
[3]张金萍,周游.成功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个关键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
[4]王延臣.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
[5]孙延埙,孙峰.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基本形式[J].重庆职业技术院学报
【关键词】高职院校 导师制
一、高职院校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比较侧重对日常事务和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一个辅导员要面对200余名学生,根本无法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爱好、学习、生活等情况,从而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此外,由于岗位需求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大多数辅导员和班主任由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担任,虽然容易与学生交流沟通,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学术造诣,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恰当的指导。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高职院校探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育人模式势在必行。
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一)强调导师的主导作用,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将2009级338名学生分成了27小组,为了确保导师指导的质量,要求每组成员最多不得超过15名,每位教师只能指导1个小组,我系的17位专任教师和10位行政人员作为338名学生的成长导师均参与其中。我们把导师制的工作重点放在因材施教上,注重发挥导师的个人特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强调导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场合与教育机会,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生施行全过程的教育与指导。要求导师在课堂教学内外都与学生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创造性发展,鼓励学生多带着问题学习,多带着探索精神去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使每一个导师都对自己指导的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能够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二)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们在大学中进行专业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导师的引导在不同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侧重。实施导师制主要是指导学生拓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提高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导师们通过自己申请的课题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指导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的工作,指导他们完成这些带有科研性质的任务,使学生运用在校期间已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思考和对策
(一)提高对高职院校导师制的认识。导师制推行以来,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欢迎;但是部分学生存在着对导师制的不理解,只是被动地参与到导师的指导活动中,缺乏主动提问、探索创造的精神。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我系对导师制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能使学生都充分认识到实行的导师制对自己成长很有利的一个举措。另一方面,也有的导师出于不同原因,对指导学生的活动缺乏热情,甚至觉得是可有可无的次要工作,反过来又影响了所指导的学生的求知心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导师制重要性的宣传,让导师制深入人心,得到各界的重视和广泛的支持,最终使该项制度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二)重视导师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在导师制推行的过程中,我们的导师要重视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一是创造力:一个没有创造素质、没有创造力、没有创新成果的导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的学生。二是感召力: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辐射力:导师除了自身具有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扎实的科学和专业素养外,还需具备一种把其品德、思想、知识、智慧和创新能力传送给学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我们的导师如果具备了这三种能力,才可以较好担负起培养学生的重任,才可以真正地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
(三)加强导师制的规范管理,建立对导师工作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当前,导师制的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导师制往往被看做“軟”任务,往往导师工作安排下去后主动开展工作的较少,都是结合系党总支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才去实施,很少有人主动地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规范性较差,导师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因此,要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必须将导师制纳入到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导师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办法以及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成效。通过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导师工作过程和工作绩效,将考评与奖惩措施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曹十芙,周明清.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教育
[2]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江苏高考
[3]张金萍,周游.成功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个关键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
[4]王延臣.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
[5]孙延埙,孙峰.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基本形式[J].重庆职业技术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