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课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的进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推进,即在实践描述中使学生的感觉水平发生认识,通过交流思辩使学生的知觉水平发生认识,通过研究探讨使学生的前概念得以认识。因此,要达到“轻负高效”的课堂,首先课堂教学环节要力求简约,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学习需要着想。
关键词:科学课;轻负高效;学生学习
一、教学环节设计上要体现“轻负高效”
“大环节”教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琐碎的问题。这种教法一般把一节课分为创设情景、自主探究、解释与应用几个环节。创设情景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找准探究联系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创设初始情境,引出探究问题,提出探究要求。自主探究环节(大环节):一般4—6人为一小组,注意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注意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注意小组成员参与的全面性、平等性以及参与的程度,认真做好小组研究记录。
二、材料的准备上要体现“轻负高效”
1、我觉得是实验材料的有效。
选择的实验材料必须为实验服务,尽量避免选择的材料干扰实验现象。比如:我在上《土壤中有什么》做土壤分层实验时,第一次选择的土壤是粘质土。在进行实验时,土壤下沉的速度慢不说,土壤分层的现象也很不明显,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个的探究活动就是无效的。
2、材料发放要有次序。
这些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早早预设,来不得半点马虎。特级教师章鼎儿也有过深入的研究。在第一次上《红、黄、蓝》 这课时,由于没有深刻认识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年龄特点,将实验材料在课前就准备在了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结果课堂一团糟。经过探索,章老师再次上此课时,将材料逐一分发给学生,用“以控制材料的方法控制课堂观察实验活动过程,控制课的节奏”,结果确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材料的数量要控制。
一般情况下,简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动手的材料人手一份,学生才能动手操作,清楚的经历实验的过程,观察现象。比如:《观察条形磁铁》这课时,就需要给每位同学准备一块磁铁,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让每个学生动手去玩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条形磁铁的性质。
三、“轻负高效”的课堂建设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达要准确到位
1、讲究专业术语。
如植物不应叫“花”或“树”;鲸是哺乳动物,不要叫“鲸鱼”;不要把小生命都叫“虫”。“物体与物质、结果与结论、实验与试验、发现与发明、证明与说明、综合与归纳、概括”这些词语作为科学教师也要非常清楚它们的含义,正确的进行运用。比如,完成一个实验时,需要同学汇报的是实验的结果,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2、讲究用词准确。
科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讲究用词的准确性,而不是生动性。如当数据资料不充分而又要得出结论时,必须要用“也许”、“可能”、“大致”这样的词,但如果是肯定的结论,则不要模棱两可。如果其他学生对一个学生的发现不能认同或还需重复实验去证明的话,这时的实验结果记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上时间、地点或实验人进行限定,如“从今天的实验看来……”“根据某同学的观察……”。如果学生使用拟人化语言,教师应加以纠正。
3、讲究用词的客观性。
在科学课上对学生发言、操作的赞扬要用“正确”、“好主意”、“也许有道理”,而不能用“真漂亮”、“很生动”的情感性评语,应就事论事。
四、“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建设要求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实施有效地指导
“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建设要求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实施有效地指导。“大环节”教法将小学科学课一般分为创设情景、自主探究、解释与应用几个环节。课堂中一多半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在这段时间里并不是放任学生任其肆意活动,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及教材的结构特征,灵活地制定相应的活动指导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呢?
1、探究活动前,需要教师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的目的,探究活动的步骤以及在探究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在设计《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循序渐进的抛出与前节课学习后相关的问题:按物体体积大小排序,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按物体轻重顺序排序,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有关系吗?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他们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你能想到一个办法来进行研究吗?你打算怎样做?要用到哪些材料?探究活动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通过这些途径引导学生完善方法、发展思维。
2、探究活动中需要教师的指导。
在探究活动前,明确了探究活动的目的、步骤、注意事项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顺利的完成探究活动,还需要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给予指导。比如:深入各组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是否正确。还有,每个小组成员的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3、在解释与应用环节时,需要教师的指导。
学生因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很多时候往往会出现他自己懂但很难让别人理解的话语,这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地给予点拨,帮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个体思维转化为语言表达的过程。倘若教师听之任之,那么诸多的交流结果就会杂乱无章地堆砌在学生的头脑中,这种状况只能混淆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思维的负担。因此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关注并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重组、整合各类信息,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概念。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如何打造轻负高效的优质课堂研究[J].亚太教育,2016(24):30+3.
[2] 趙煌平.落实校本培训 打造“轻负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62-63.
关键词:科学课;轻负高效;学生学习
一、教学环节设计上要体现“轻负高效”
“大环节”教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琐碎的问题。这种教法一般把一节课分为创设情景、自主探究、解释与应用几个环节。创设情景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找准探究联系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创设初始情境,引出探究问题,提出探究要求。自主探究环节(大环节):一般4—6人为一小组,注意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注意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注意小组成员参与的全面性、平等性以及参与的程度,认真做好小组研究记录。
二、材料的准备上要体现“轻负高效”
1、我觉得是实验材料的有效。
选择的实验材料必须为实验服务,尽量避免选择的材料干扰实验现象。比如:我在上《土壤中有什么》做土壤分层实验时,第一次选择的土壤是粘质土。在进行实验时,土壤下沉的速度慢不说,土壤分层的现象也很不明显,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个的探究活动就是无效的。
2、材料发放要有次序。
这些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早早预设,来不得半点马虎。特级教师章鼎儿也有过深入的研究。在第一次上《红、黄、蓝》 这课时,由于没有深刻认识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年龄特点,将实验材料在课前就准备在了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结果课堂一团糟。经过探索,章老师再次上此课时,将材料逐一分发给学生,用“以控制材料的方法控制课堂观察实验活动过程,控制课的节奏”,结果确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材料的数量要控制。
一般情况下,简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动手的材料人手一份,学生才能动手操作,清楚的经历实验的过程,观察现象。比如:《观察条形磁铁》这课时,就需要给每位同学准备一块磁铁,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让每个学生动手去玩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条形磁铁的性质。
三、“轻负高效”的课堂建设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达要准确到位
1、讲究专业术语。
如植物不应叫“花”或“树”;鲸是哺乳动物,不要叫“鲸鱼”;不要把小生命都叫“虫”。“物体与物质、结果与结论、实验与试验、发现与发明、证明与说明、综合与归纳、概括”这些词语作为科学教师也要非常清楚它们的含义,正确的进行运用。比如,完成一个实验时,需要同学汇报的是实验的结果,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2、讲究用词准确。
科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讲究用词的准确性,而不是生动性。如当数据资料不充分而又要得出结论时,必须要用“也许”、“可能”、“大致”这样的词,但如果是肯定的结论,则不要模棱两可。如果其他学生对一个学生的发现不能认同或还需重复实验去证明的话,这时的实验结果记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上时间、地点或实验人进行限定,如“从今天的实验看来……”“根据某同学的观察……”。如果学生使用拟人化语言,教师应加以纠正。
3、讲究用词的客观性。
在科学课上对学生发言、操作的赞扬要用“正确”、“好主意”、“也许有道理”,而不能用“真漂亮”、“很生动”的情感性评语,应就事论事。
四、“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建设要求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实施有效地指导
“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建设要求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实施有效地指导。“大环节”教法将小学科学课一般分为创设情景、自主探究、解释与应用几个环节。课堂中一多半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在这段时间里并不是放任学生任其肆意活动,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及教材的结构特征,灵活地制定相应的活动指导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呢?
1、探究活动前,需要教师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的目的,探究活动的步骤以及在探究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在设计《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循序渐进的抛出与前节课学习后相关的问题:按物体体积大小排序,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按物体轻重顺序排序,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有关系吗?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他们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你能想到一个办法来进行研究吗?你打算怎样做?要用到哪些材料?探究活动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通过这些途径引导学生完善方法、发展思维。
2、探究活动中需要教师的指导。
在探究活动前,明确了探究活动的目的、步骤、注意事项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顺利的完成探究活动,还需要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给予指导。比如:深入各组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是否正确。还有,每个小组成员的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3、在解释与应用环节时,需要教师的指导。
学生因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很多时候往往会出现他自己懂但很难让别人理解的话语,这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地给予点拨,帮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个体思维转化为语言表达的过程。倘若教师听之任之,那么诸多的交流结果就会杂乱无章地堆砌在学生的头脑中,这种状况只能混淆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思维的负担。因此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关注并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重组、整合各类信息,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概念。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如何打造轻负高效的优质课堂研究[J].亚太教育,2016(24):30+3.
[2] 趙煌平.落实校本培训 打造“轻负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