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具代表型的部分。但关于它的划分一直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古代画家给出了许多的解释,也留给我们无数的经典作品,但是我们还是很难去准确划分文人画的范围。
【关键词】文人画;定义
如何来定义文人画?我们这里不妨将文人画的概念拆分开来理解,那就是先确定文人的概念,然后对“画”的具体形式进行分析。
一、文人的内涵
文人是一个很常用的词,但是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文人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是不会成为画家的,更不要说是文人画家。个人修养的因素在这里非常重要,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后独立成科的。可见是士大夫的参与使原本的中国画产生了新的面貌,进而产生了文人画。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画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文人画的中心论调。使历代文人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充分体现了文人自娱的心态。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肯定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土壤。细化到知识的地方,什么是传统的文化知识?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很难去作一个精确的界定,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是不可能一一细数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文人是在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他读的书,他接触的人,他的人生观,都必须是传统的。这不是一个短暂,单一的过程,是在不断经历和体悟中才会拥有的。
2.应有的品行,在古代,无论是书论还是画论都比较注意人物的品行。书论中讲书如其人,画论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可见一个人只具有了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高洁的品行,纵观历代的文人画家,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元代是文人处境相当悲惨的一个时期,异族的统治使他们失去了出仕报国的抱负,身处困境中的他们没有卑贱的低头,而是用自己的方式高傲的活着,元中后期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及朱德润等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推动画坛的发展,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广为流行。清代到了文人画鼎盛的时期,涌现了诸多顶极文人画家,最突出的是“四僧”,“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最为突出。身为明末遗民,他在书画中寄寓国破家亡之痛,八大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造形夸张,意境冷寂。不管这样的情怀是迂腐还是忠贞,但他们拥有自己的原则,保留着文人应有的骄傲和自尊。
3.应有的审美追求,相对于中国画的概念,文人画是一个新的事物,一种新事物的产生总会有一定旧事物的影子,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文人士大夫在一开始产于绘画的时候就标示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画工的不同。士的阶层在古代是一个超然的存在,或身局高位,或自视清高,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愿自己同画工沦为一流,画工的身份在当时就好比工匠,是一种没有自己审美意识,只知对物模像的人。文人画之所以能从中国传统的绘画中脱颖而出,正是他们不拘程式,真实反映自己内心的结果。他们注重的不是画面的似与不似,而是自己内心的情感的表达。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元四家其代表人物倪云林有一段具有代表意义的文人画论:“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由此可知,作为文人画家要有自己的艺术主见,抒发自己性情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
二、画的具体形式
1.文人画属于中国画的范畴,所以要符合中国画的要求,这是最基本的一点。在强调创新的现在,出现了许多新的事物,比如用油画材料画出的国画题材的作品,还有使用国画材料但运用油画法则画出的作品。先不去评价这类作品的好坏,但我认为这样的作品不属于中国画,更不能说是文人画。中西方的绘画存在明显的不同,西方的绘画更理性,强调”像”,为了这样的目标,他们有明暗的处理,有科学的透视,有越来越真实的色彩。而中国画就感性多了,强调写意,物是有感情的,可以和人交流,更可以表现人的情感。我们不去刻意追求形似和色彩的逼真,只求物我合一,抒发真情。
2.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山水、渔隐则不问世事,淡漠名利。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苏轼作直竹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有吴镇自号梅花道人,言梅妻鹤子而终老;有郑思肖因亡国失土作露根兰等,虽然都是儒家思想的左右和道释思想的慰藉,但是也不乏文质彬彬的浪漫。
3.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
4.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王维之所以受到苏轼、董其昌的极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的先河。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即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朴归真、大巧若拙等等,这些都成为文人画家在艺术上的自觉追求。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他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也好,花鸟也好,人物也好的一个交集。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邵琦.中国画文脉[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吕少卿.林泉高致:元四家绘画[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彭莱.古代画论[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关键词】文人画;定义
如何来定义文人画?我们这里不妨将文人画的概念拆分开来理解,那就是先确定文人的概念,然后对“画”的具体形式进行分析。
一、文人的内涵
文人是一个很常用的词,但是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文人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是不会成为画家的,更不要说是文人画家。个人修养的因素在这里非常重要,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后独立成科的。可见是士大夫的参与使原本的中国画产生了新的面貌,进而产生了文人画。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画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文人画的中心论调。使历代文人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充分体现了文人自娱的心态。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肯定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土壤。细化到知识的地方,什么是传统的文化知识?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很难去作一个精确的界定,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是不可能一一细数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文人是在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他读的书,他接触的人,他的人生观,都必须是传统的。这不是一个短暂,单一的过程,是在不断经历和体悟中才会拥有的。
2.应有的品行,在古代,无论是书论还是画论都比较注意人物的品行。书论中讲书如其人,画论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可见一个人只具有了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高洁的品行,纵观历代的文人画家,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元代是文人处境相当悲惨的一个时期,异族的统治使他们失去了出仕报国的抱负,身处困境中的他们没有卑贱的低头,而是用自己的方式高傲的活着,元中后期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及朱德润等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推动画坛的发展,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广为流行。清代到了文人画鼎盛的时期,涌现了诸多顶极文人画家,最突出的是“四僧”,“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最为突出。身为明末遗民,他在书画中寄寓国破家亡之痛,八大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造形夸张,意境冷寂。不管这样的情怀是迂腐还是忠贞,但他们拥有自己的原则,保留着文人应有的骄傲和自尊。
3.应有的审美追求,相对于中国画的概念,文人画是一个新的事物,一种新事物的产生总会有一定旧事物的影子,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文人士大夫在一开始产于绘画的时候就标示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画工的不同。士的阶层在古代是一个超然的存在,或身局高位,或自视清高,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愿自己同画工沦为一流,画工的身份在当时就好比工匠,是一种没有自己审美意识,只知对物模像的人。文人画之所以能从中国传统的绘画中脱颖而出,正是他们不拘程式,真实反映自己内心的结果。他们注重的不是画面的似与不似,而是自己内心的情感的表达。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元四家其代表人物倪云林有一段具有代表意义的文人画论:“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由此可知,作为文人画家要有自己的艺术主见,抒发自己性情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
二、画的具体形式
1.文人画属于中国画的范畴,所以要符合中国画的要求,这是最基本的一点。在强调创新的现在,出现了许多新的事物,比如用油画材料画出的国画题材的作品,还有使用国画材料但运用油画法则画出的作品。先不去评价这类作品的好坏,但我认为这样的作品不属于中国画,更不能说是文人画。中西方的绘画存在明显的不同,西方的绘画更理性,强调”像”,为了这样的目标,他们有明暗的处理,有科学的透视,有越来越真实的色彩。而中国画就感性多了,强调写意,物是有感情的,可以和人交流,更可以表现人的情感。我们不去刻意追求形似和色彩的逼真,只求物我合一,抒发真情。
2.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山水、渔隐则不问世事,淡漠名利。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苏轼作直竹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有吴镇自号梅花道人,言梅妻鹤子而终老;有郑思肖因亡国失土作露根兰等,虽然都是儒家思想的左右和道释思想的慰藉,但是也不乏文质彬彬的浪漫。
3.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
4.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王维之所以受到苏轼、董其昌的极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的先河。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即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朴归真、大巧若拙等等,这些都成为文人画家在艺术上的自觉追求。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他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也好,花鸟也好,人物也好的一个交集。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邵琦.中国画文脉[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吕少卿.林泉高致:元四家绘画[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彭莱.古代画论[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