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测试手段,促进中职语文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m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什么测试方法,才能调动中职学校师生语文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任务中的作用,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不再进行终结性测试。二、将形成性测试作为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辅助手段。形成性测试对中职语文教学意义重大:1可以提高中职师生语文教与学的积极性;2可以端正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3可改进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4可以促使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终结性测试 平行性测试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2-02
  测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测试不是目的,测试只是手段。有效的测试,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通过测试,促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一直以来,期末一张试卷的终结性测试成了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唯一手段。正是由于评价手段的单一,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并轨招生之后,中职语文教学渐渐陷入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尴尬境地。采用什么测试方法,才能调动中职学校师生语文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任务中的作用,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不再进行终结性测试
  一直以来,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都是到期末用一张试卷进行评价的终结性测试。终结性测试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评价已完全没有必要,甚至反而会影响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1.终结性测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其功用与目的是选拔和甄别,而中职语文教学的选拔性和甄别性功能都已经不再。首先,大部分中职学生已不再升学,作为最主要的选拔性考试的语文考试自然就丧失了其选拔性功能;其次,甄别中职学生优劣的是专业课学习而不再是退居“副科”的语文学习。
  2.终结性测试是导致中职学生漠视语文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造成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漠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不说正是终结性测试导致了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漠视。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测试时,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或顺利过关的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考试前老师划重点,讲要点,只要按照老师划的重点、讲的要点去复习准备,一般情况下,基础好,学习认真的学生就能取得好成绩,大部分学生也能顺利过关。由于中职语文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期末考试的内容也相对地少而简单,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否认真预习,是否认真学习,是否认真复习,根本无关紧要,到期末,只要按照老师划的重点、讲的要点去复习准备,过关是不成问题的——由于中职语文教学的选拔性和甄别性功能都已经不再,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评价也只求过关而已。
  基于以上原因,进入中职学校之后,语文课上认真听讲的占26%,想听就听的占62%,根本不听课的占12%;愿意上语文课的占26%,无所谓的占44%,不愿意上的占30%;课前预习的学生为0;课后复习的学生为0,随堂复习的学生占26%,期末考试前复习的学生占62%,根本不复习的学生占12%。(见《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报告》《教育教学论坛》2011.1下旬)
  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漠视可见一斑。
  3.终结性测试还导致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测查时大面积舞弊。
  前面已经论过,大部分中职学生到期末用一张试卷对他们的语文学习进行测试时大都能够顺利过关。其实,真实情况却是,最多有四分之一在平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会认真地学习和复习,也会在期末根据老师划的重点,讲的要点认真准备复习的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顺利过关,其余大部分只是到期末才草草地准备和复习,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根本不准备、不复习的学生也能顺利过关,靠的其实是舞弊。从对中职学生期末的语文试卷分析,完全能够证明这一点:(1)30人的同一考场总有几拔三到五人的卷面相似(包括错的地方都一样);(2)一个有错别字的正确答案,竟然会有五到七人都一模一样,有的甚至会多达十人以上一模一样;(3)一个考场里,没有抄袭嫌疑(我不看别人的试卷,我也不让别人看我的试卷)的试卷不会超过五份。而没有抄袭嫌疑的试卷往往处在两个极端——要么成绩很好,要么成绩很差。
  由此看来,终结性测试,不仅不能显示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更无助于中职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可能还会严重影响中职学生的人格发展。
  二、将形成性测试作为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辅助手段
  (一)形成性测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形成性测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教学效果更好,而对学生进行的不断的评价。形成性测试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的评价。能够让师生及时了解阶段教学成果和学生阶段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师生及时得到相关的信息反馈,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形成性测试对中职语文教学意义重大。
  1.可以提高中职师生语文教与学的积极性
  中等职业学校并轨招生之后,中职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境地,师生对语文教与学的积极性都不高。
  形成性测试不仅是对学生学的成果的评价,更是对教师教的评价。要想证明教的成果,教师必须在新单元和新课文教学之前明确形成性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重点训练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白本课文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必须积极投入,才能做到。
  终结性测试的结果,只是期末让学生知道了一个分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少有激励作用。大部分学生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难点,一概不知,由于对语文学习的漠视,大部分学生也根本不想知道。形成性测试的结果却可以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一方面,学生通过测试结果的反馈,加固了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2.可以端正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
  终结性评价导致大部分中职学生漠视语文学习,应付语文学习,更为严重的是期末语文测试时学生大面积舞弊。用贯穿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测试替代期末的终结性测试,使得中职学生要想在形成性测试时取得好成绩,就不能再漠视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要在新单元和新课文教学之前明确形成性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明确本单元重点训练的内容,明确本课文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更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达成学习目标并尽量多地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3.可改进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
  不同于终结性测试,形成性测试可以明确显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遇到的难点。当教师将批改过的试卷发给学生并由学生对照正确答案自我检查时,学生就能了解这些缺陷和难点,根据教师的批语进行改正。当教师发现某个题目或某些题目成为具有共性的缺陷和难点时,可以立即组织学生复习。当个别学生答错个别题目时,教师可以为其提供适合其特点的纠正途径。
  4.可以促使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漠视语文学习,终结性测试的成绩大多是期末临时突击,甚至是舞弊获得的,根本证明不了他们已经掌握了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至于那些只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或许能掌握一些语文知识,但也很难巩固。形成性测试是在教学过程中频繁的、及时的对上一阶段教学内容的测试,由于测试的及时、内容少,加之及时在教学过程中会把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所以,每次测试前无须给学生复习时间,那些应付语文学习的学生,就很难取得好成绩;由于是随堂测试,由任课教师监考(也可请语文学习成绩较优异的学生参与监考),就可以大大减少想舞弊学生的舞弊机会。每次测试过后,教师都要针对具有共性的缺陷和难点,立即组织学生复习。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错误有针对性的纠正。然后,再对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的测试机型平行性测试。这样可以促使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二)形成性测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1.形成性测试不宜过频。由于语文学习已不再是中职学生学习的重点,加之中职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又较繁重,因此,形成性测试不宜过频,以2—3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为宜,否则,可能会影响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测试包括所学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后,教师要及时分析测试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成果。
  2.平行性测试。每次形成性测试之后,要对上一阶段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学习,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错误进行纠正,然后,再给测试效果不理想的学生一次机会,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学生尽量多地掌握语文知识,确保学生尽量快地提高语文能力。
  期末,对学生总评时,平行性测试成绩与形成性测试成绩具有同等效力。
  3.分数。
  形成性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0%:历次测试相加后的分数÷测试次数÷10计分时,形成性测试的分数和平行性测试的分数,高分有效,以示激励。
  【附: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综合成绩:学习态度(10%)+课堂学习成长记录(20%)+说话成长记录(20%)+写作成长记录(20%)+课外阅读成长记录(20%)+形成性测试(平行性测试)成绩(10%)=10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49-0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经典诗文的学习汇报,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体验诵读的欢欣和喜悦。   2.促进学生多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做有素质的人,激发学生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朗读的配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导入。  学生齐呼口号:
期刊
【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这既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适当“留白”,给学生一定理解、分析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学生加深体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乃至增强记忆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留白 先学后教 探究 学以致用  【中图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的上述规定和要求,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就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17-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全面实施和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当前艺术考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可缺少的人才基础,在当前江苏高考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20-02    一堂成功的地理课犹如一首诗,一幅画,融情致意境,富知识内容,一堂课好似一部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一个由许多教学因素构成的。要授成一堂质量较高、形式完美的课,除了教师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和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教师丰富的教学表现手法,独创一套教学特色,以其动态,以其趣味吸引学生,
期刊
【摘要】学生写字现状堪忧,随着网络普及问题日益严重,但重视不足,写字问题不可小觑,本文从写字重要性、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等方面来谈如何应对网络背景下写字的弱化问题。  【关键词】写字问题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12-02  情景再现:八年级某班40人,无一人写字姿势正确,尤其是握笔的姿势。拇指紧按食指的、四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然而汉字个体面貌的丰富性,不同学生认知特点的差异性,决定了识字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抓住形声字的构字理据借助字理,会意识字;运用联想,趣味识字;结合语境,立体识字;联系生活,多元识字……总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应正视"字情",因字施教,方能取得教学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识字教学 正视"字情" 因字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19-02  农村初中全程渗透职业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有效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改革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的需要;是推进“三教统筹”,加强农科教结合,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体现在农村初中教育上就是要把单一的理论文化教育发展成为多元实用的新时代教育模式,充分发
期刊
我在开展省级重点教研课题“分小组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分小组学案教学的优点,并且对如何保持小组活力有一些切实的感受。  在走进新课程之后,我们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申报了这个教研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担任的八(4)班开展分小组学案教学,八(5)班仍按以前的教学法。以便于两个班对比。并且把同级情况基本一样八(2)和八(9)班作
期刊
【摘要】模拟法庭作为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性课程,为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由于大部分高校法学院系对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内涵、重要性和课程设计等问题的认识尚未统一,模拟法庭实践课程设计参差不齐,既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化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设计理念,综合平衡法庭诉讼角色分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实现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重
期刊